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四)——大字作品中的用情与识趣

对字形放大的认识和追求是从内心生发的探索性尝试,是经验不断被突破的逆袭。对情感的利用在作品创变中的位置是第一要务。创作需要动能,势能,如此才有挥洒的缘由,也是作者一旦确立目标后的情感冲动。实际上书法创作不是写出什么情感的作品,而是对情感的利用,由此激活笔法的生变、结构的灵动、章法的奇妙,是胆识、情感、技术、经验等在书写中的一次混合性表演。尤其是大字作品,这种混合性表达的冲动是独创性的,特别在特定场合、不同情感体验、不同书写工具与材料的背景、特定场合的展示等要求下,这种独特性更为突出。

在文艺创作中对于情感的利用,古人阐述颇多,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明李梦阳云:『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古法。』【17】显然,他认为诗文中的情感是具有统摄叙述全过程的纽带。书写的过程,尤其是大字行草书,达其性情,往往是一种主调,由此展开对篇章形式与内容的追寻。所以,王夫之在强调情景相生的同时,对诗文之美喻之为心灵的对象化,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18】书亦然,更何况大字书写。造景之能即为意,意在笔先,随后利用手法组织文字,融通不同的内容。在放大的形制中,赏读者往往会被书家调运各种手段时的才情冲动所折服。

徐祯卿云:『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19】(《谈艺录》)又云:『「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20】书写中由于情绪的变动,导致取势生变,势态动荡,如此驾驭情绪的手法也随之而变。

谢榛云:『诗乃模写情景之具。』【21】又云:『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22】其实,作为书写的背景或创作情感的缘起,不仅是每天情绪在推动,而书写的空间环境及展示场地都会激发或干扰创作心情。书家情景往往指一时之心境、过往的自然美景、预设的展示空间等的混杂意象。由于书法是不可往复的一次性书写,所以,书家在混杂的景象中,一时冲动或偶尔欲书。

唐顺之云:『文章本色也,即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要求创作中随性而作,不拘成法。三代文字得道性,魏晋以来文字通人心,随性直取即为本色。书法都是本色的反应,是一生的积累在一时冲动中完成,故刘熙载云:『书者,如也。……之曰:「如其人」。』【23】

徐渭云:『人生坠地,便为情使。』【24】“情感是多变的,也是人格化的。徐渭的至情本色在其狂草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是其才情在书写中的发泄。真性情,才有真风采。今人作书,少有真者,看似性情,实则虚心冷气,无病呻吟。李贽讲童心,即真心。他强调真心为美,真情为美。云:『夫以率性之真推而广之,与天下为公,乃谓之道。』【25】书写真性的丢失,主要是书写与生活的长期脱节,今人称之为『创作』,古人则是记录生活的点滴。如《肚疼帖》《寒食帖》《姨母帖》《脚气帖》,哪一帖不是生活的影子?

焦竑云:『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26】他要求创作需要强大的势能、动能,不可矫揉造作。情深则冲动,因此势大力足,书写文字,自然一时兴起,澎湃而动。他还强调『以不相袭为美」。【27】今人模写一流,因书写长时间与生活脱离,已很难从平实的记录中来寻找自我了,今人有『书法』而无书家。

对于趣味的认识,袁宏道云:『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28】强调「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29】他更要求『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方能趣味十足。

【未完待续】




注释

【17】李梦阳《李空同全集》卷六十一,《驳何氏论文书》,明万历浙江思山堂本。

【18】王夫之论诗著作,有《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后来丁福保取两书材料合编为《姜斋诗话》。

【19】明徐祯卿《谈艺录》,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版。

【20】【21】明谢榛《四溟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

【22】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二》,张元济《荆川先生文集》,影明万历本,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九年版。

【23】刘熙载《艺概》,《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第七一五页。

【24】明徐渭《徐渭集·补编·古今南北剧序》,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第一二九六页。

【25】明李贽《焚书》卷一,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版。

【26】明焦竑《澹园续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

【27】明焦竑《澹园集》卷十二,中华书局,一九九九年版。

【28】【29】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一,《叙陈正甫会心集》,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七六年版。

(0)

相关推荐

  • 六部古代文论,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必读之书

    文论是古人关于文学的看法,包括文学本原论.文体论.文学风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观等各个方面. 文论分为多种,一种是系统的理论,如刘勰的<文心雕龙>:一种是夹杂在各 ...

  • 蒋寅:作为诗美概念的“老”(上)

    古典诗学的审美概念"老",自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汪涌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论>始加注意并予阐发以来,不断有学者加以补充和深化,主要是在宋代文学的语 ...

  • 一盏秋灯夜读书

    真要选出10本对自己意义非常的书,确非易事.在正襟危坐.准备写作此文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人生中遇到的每一本书自有其意义,都是不可替代的. 书里推开窗一扇 我出生在川北古城阆中,这里是张飞节钺曾驻的重镇, ...

  • 蒋寅|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遁世观念的由来及其实践 陶渊明(352-427)在我们的文学史叙述中常给人以与时代风气格格不入的印象,因为不处在文坛和人们关注的中心,边缘化的位置很容易让人误解他是个远离时 ...

  • 蒋寅|不说破——“含蓄”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增值过程

    一."含蓄"概念溯源 古典诗学中的"含蓄",作为自觉的修辞要求起源甚早,但被理论化.形成概念却晚至宋代,而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则更晚至二十世纪初.在 ...

  • 蒋寅|成长的烦恼——权德舆早期诗作的心态史意义

    [内容提要]权德舆是贞元.元和间声望卓著的文学家,他不仅以文坛盟主的地位提携了一批中唐文坛的中坚作家,自己的诗歌创作也成为贞元诗坛的重要内容.在权德舆的全部创作中,早期作品是最重要的部分.现存唐人作品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二)——对骨感的理解

    由于对展厅高崇的视觉利用,及对作品本身气势扩张的需要,建筑学原理对大字创作,尤其是大字行草书创作,更具趣味性的启示和视觉引领.   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经验.当今书手大都关注文本本身,对展厅空间的视觉感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三)——字形放大中的变法

    书写之法是字形不断放大的核心,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 首先是笔法.笔法变异在大字创作中往往决定着其它方法的跟进.在晋唐时期,书写的笔法一般是铺毫.圆转.方折.顿挫.提按等组合,中间伴随少量的绞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四)——大字作品中的用情与识趣

    对字形放大的认识和追求是从内心生发的探索性尝试,是经验不断被突破的逆袭.对情感的利用在作品创变中的位置是第一要务.创作需要动能,势能,如此才有挥洒的缘由,也是作者一旦确立目标后的情感冲动.实际上书法创 ...

  •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五)——“怒渴”的视觉追求

    明书法的狂态是对一向相对固化而呈温润格调的反叛,也是士人内心世界的再次释放.因此,不免会出现狂怪的笔墨形态,艺术手法也趋于『怒』『渴』之张狂,似有『怪力乱神』之嫌,如祝允明.徐渭.王铎.倪元璐.傅山等 ...

  • 陈海良|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五)——“怒渴”的视觉追求

    明书法的狂态是对一向相对固化而呈温润格调的反叛,也是士人内心世界的再次释放.因此,不免会出现狂怪的笔墨形态,艺术手法也趋于『怒』『渴』之张狂,似有『怪力乱神』之嫌,如祝允明.徐渭.王铎.倪元璐.傅山等 ...

  • 【品读】以个人作品为例,浅谈七绝创作如何求奇

    刘斌 残荷语录:法无常在,式无常式.不可陷入流弊的泥潭.应该走心有定见.融汇综合之路. 关于我的七绝,有人评为"雄健清奇",有人说"读后有绝处逢生之感",大体都 ...

  • 【中州作家】刁仁庆:浅谈小说创作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86] 浅谈小说创作 河南南阳     刁仁庆 一. 什么是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各种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 ...

  • 浅谈诗词楹联创作

    金光瑜,男,汉族,大学本科毕业,高级政工师,业余诗人.作家.楹联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青冈县,现工作.生活在 ...

  • 以世界名著、畅销书和我的小说为例,浅谈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

    当我们决定写一部小说的时候,首先需要解决小说的构思问题. 以我创作小说多年的经验来说,小说创作的构思和其他任何艺术作品一样,也是需要灵感的.有很多世界名著,就诞生于灵感. 而灵感大多时候就像个爱躲猫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