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你还记得和平剧场吗 ||何永年

作者:何永年

和平影剧院位于和平路老坝口小学西边,市第六中学斜对面。

和平影剧院前身是胜利戏院,地点在东长街竹帘巷内,建于1952年。竹帘巷原有民居,解放前一场大火烧成了一片空地,胜利戏院就建在这片空地上,大门朝南,直对巷口,巷口对面隔着东长街就是王家百年老店——丝线店,店主王桂生老人说,当年这一带热闹异常,他家朝街的门面房门口站着的,门槛上坐着的都是等待开锣的人、看热闹的人,周围卖香烟、瓜子、小糖、青萝卜的川流不息。戏院后面是尘土飞扬的土圩子,这时还没有和平路。这最后的东长街连同竹帘巷已于2008年拆光,在这片新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幢幢住宅楼。

当年,抗美援朝期间,长东镇镇长庄贵前为组织军烈属进行生产自救,由军烈属集资,在竹帘巷内建造了草竹结构的简易小戏院,命名为胜利戏院,有400个座位,座位是在砖垛上搁置木板;舞台5至6公尺见方,先用泥土垫高夯实,再在泥土上面铺木板。军属桑杨氏,人称大姨奶奶,是集资的带头人,因此最先安排到戏院上班。那时剧场少,业务情况较好,虽地处偏僻,看戏人不少,票价仅为五分钱。

1950年庄贵前担任新义镇镇长时,在都天庙就已创办过淮阴大舞台——大众剧场的前身,已经有了办戏院的经验。

在胜利戏院演过的班社剧团有:黄宝殿、周茂贵、小刘丫、杨大茴等淮剧班子。黄宝殿后升任为盱眙县文教局副局长,周茂贵成为清江市淮剧团团长。此外,还有姚兰花、卞素琴、马月红、五岁红、七岁红等戏班子。演出的大多是连台本戏,主要演出剧目有《孟丽君》、《莲花庵》、《吴汉三杀》、《合同记》、《牙痕记》等。

荀派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从沭阳首次来淮阴,就在胜利戏院演出的。

由于胜利戏院地处偏僻,房屋设备简陋,接不到规模大些的剧团,业务渐差,收入微薄。同时,日久屋面漏风漏雨,阴雨天不能演出,频临关闭。

1957年,仍由庄贵前倡导,周继武(时任市民政局副局长)带头,组织起王国太、潘云山、郭中文、杨守才等十三名转业、退伍军人再次自筹资金,将破烂不堪的胜利戏院废弃,在越河北岸东长街的周家酱园地址重建,大门朝南,面对东长街。这时和平路尚未建,仍是一片土圩子。拆迁重建的胜利戏院改名为和平剧场。这次共筹集资金一万八千余元,作为和平剧场向他们贷的款,由剧场按银行利率付给利息。实际重建剧场费用共二万八千元,尚缺一万元多为购买建材赊欠,二年之后才还清债务。

和平剧场为砖木结构,观众厅跨度19公尺,场内有简易木条飞来椅(三五人合坐长椅)700余座,椅上写有号码,对号入座。经理庄贵前,副经理顾振(长东文化站站长),工作人员仍是胜利小戏院桑杨氏等一班人。

1958年,街道办事处和十三名退伍军人提出要求政府接管和平剧场。接管后,和平剧场改为地方国营性质,由清江市文化局直接领导,并派木偶京剧团指导员陈宗兼任经理,孙式任副经理兼总帐会计,工作人员共计五人。演出业务比之前明显好转,据统计,1959年全年共演出543场,收入近三万七千元,利润四千伍百多元。

当时,和平剧场只有南大门进出,东西两边及北面都没有通道,不符合剧场安全要求。它的东邻是邮电局,西邻是糖业烟酒公司。1962年,经与糖业烟酒公司协商,拆除该公司部分宿舍,让出通道,北边又拆迁几户民房。由政府拨款,大门改向朝北的已经建成的和平路,并盖了两层门楼,观众厅扩大增加两大间,又建了放映室,场内座椅全部改为翻板椅,有785个座位,铺了水泥地坪,还建了演员宿舍120平方米。因已具备了放映电影条件,这时和平剧场改为和平影剧院,既可演戏又可放映电影。

1964年到1977年之间,和平影剧院又先后进行过三次维修:木屋架加固,整铺地坪,加建简易走廊。

1978年经检查,和平影剧院定为危险房屋,由杨明希、卢日发、姜振环向省文化厅要了13万元,1980年动工进行翻建。

和平影剧院地处闹市区,业务较有把握,但由于剧场条件、舞台条件的限制,外来质量高些的剧团,一般都安排在当时苏北一流的人民剧场,和平影剧院只能安排一些较小的剧团。演出较多的以淮剧为主,如以周茂贵为团长的清江市淮剧团、清江市淮剧二团、淮安县(今楚州区)淮剧团、东台县淮剧团、上海浦光淮剧团等。其他剧种的剧团有清江市吕剧团、淮南市文工团、清江市淮海剧团、沭阳县淮海剧团、泗洪县泗洲剧团、徐州市朵技团等。对舞台条件要求高的剧种,演出较少。1964年之前,演出多数是传统剧目,如《秦香莲》、《蔡金莲告状》、《河塘搬兵》、《恩仇记》、《春草闯堂》等等。1964年以后,因接不到剧团,以放电影为主。

1981年,省、市两级政府拨款40多万元,又进行了大的翻建,座位增加到1070座,增设了空调,这时已成为比较正规的专业和平电影院。

后来,由于电视机的普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加之歌舞和流行歌曲的兴盛,电影院已经很少有人光顾,和平电影院逐渐走入下坡。于是不得不改行转向,在前几年盖了五层高的楼房,改做浴室等商用楼,原观众厅拆除了座椅改为舞厅,后又改为和平歌舞厅。

  2008年,旧城改造过程中,被拆。

沿革了半个多世纪,数易其名的胜利戏院、和平剧场、和平影剧院、和平电影院、和平歌舞厅都已不复存在,成为老清江浦人的美好回忆。 
小编赘语:
你与和平剧场有哪些故事,欢迎分享呀。
另:哪位朋友有和平剧场相关照片,请与小编联系。先谢了!

作者简介

何永年:1941年10月24日出生于清江浦区西长街东端,即现大运河广场东南角,距离越闸(清江小闸)60米处。1962年清中高中毕业,未能考取高校,当年留校工作。之后,工作于清江市供销社,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于市二院人事科科长岗位退休(延迟退休三年)。(1959年高中一年级时私秘考取淮阴师专,清中领导未同意而未能报名入学)

退休后开始撰写清江浦区人文历史,2014年将之前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各报、刊数百篇文章,汇总后自费出版了50万字的《清江浦轶事》一书。经市区所有报纸整版推介后,该书被索要一空。之后又继续撰写了数十篇文章。

被先后吸收为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市名人研究会理事,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参与组织金秋岁月读书会、秋月正红读书会,现为秋月正红读书会高级顾问。

张克勤,任淮安市管委会主任、清河区政协常委、中国回族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卫生学会回族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市伊协常委等职

▼▼▼

【忆旧】百年前慈云禅寺门前广场是啥样
这几块条石见证了淮安430年历史
你知道清江浦城的"三内三外"吗?
博古路是纪念“四.八”空难博古烈士的吗?
我家的“古董”
清江浦城寻踪
父   亲
清江浦石码头街清朝时曾叫路头街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