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Flora投稿 | 徒步北外滩秋日印象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样的词句会不停的在脑海中盘旋着,或许,看似无意义的闲事却丰厚了我们的人生。
每个季节都有它自己的特点,秋天特别短,季节切换的一点前戏都没有。但秋天天气是很舒服的,秋高气爽,碧空暖阳,叶落树黄,秋意浓郁,所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机会就出去走一走,能和上海徒步光影的伙伴们一起走更是幸事。
终于能够腾出一些时间把所谓的正事,所谓有意义的事,一些应该做的事扔到一边,去做一些闲事,去运动,去徒步,才真正的回到自己。当真正走出去之后,会发现很多东西是很奇妙的。
旅行途中的风景不单单是自然景物本身,或者单单是一些比较出名的人文景点,包括遇到的人,路边的雕塑,道旁的小店,其实都是旅行的过程,它们都是风景。
今年刚刚接触徒步,很幸运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从各个方面不断影响着自己,给予我们精神的慰藉和鼓励,让我更有信心为自己的将来做着准备。也希望自己能像徒步光影的那些伙伴一样,成为一道光,幸福更多人。
刚来上海时生活还过得蛮热闹的,后来越来越清寂,主要是和家人,老友,领导,同事,客户有交集,偶尔出去,逐渐也成佛系青年。有时候看看手机里一连串的号码,偶尔想起某些和成长有过交集,有些记忆的人,想拨打出去,然而还是作罢。
进入社会后很纯粹的感情似乎是很难建立的。原先的朋友大家都忙,工作,生活,考试,结婚生子,考研出国等等,在各自的城市里奔走前程。喜欢上海城市节奏的人,坚持的人越来越坚持,不喜欢的人越来越走远了。
发现我们现在好像都习惯了写微博,用碎片的方式记录生活,而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也都讲求效率,讲求结果,所以不再喜欢那种码字的过程。以至于现在写起长的文章,总觉得没深度,没文化。我想,还是应该留一些时间去记录你我平淡生活里的一些趣味,温暖,冲动,调侃和自我审视。
2018年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家的观念和感觉在30岁上下的关口对人的冲击很明显,以前觉得年轻应该疯狂一点,做一些不敢去做的事情,但实际上自己还是选择了大多数走的路,按部就班的过大多数父母眼中的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生活节奏。工作让人越来越理性,现在似乎没有时间和状态去感性了。
时代的脚步催着人走,有时候也难免焦虑。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讲,如果不成长,不转型,以原有的状态继续下去,不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会始终觉得缺乏足够的驱动力和成就感,慢慢可能眼中的机会越来越少,基本可以预想未来30年会过怎样的生活。
做了妈妈后,有时候静下来会常想,自己该如何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如何能坚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感情,做自己认为要做的事情,这个过程即使受到现实的束缚,但还是要追随自己的心。
一个人这一天当中,有多少时间是在做自己呢?又或者说有多少时间是在做真正想做的事情?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是有意义的,应该的,但它并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也并不是生活的本质。
留一点点时间吧,比如今天晚上,打开台灯,读一读上海的历史,面带微笑的走入梦乡去。又或者抽出一两天的时间,不用去什么知名景点,也不用去人挤人,就是走出你已经非常非常熟悉的这个环境,去看一看别人已经非常熟悉,熟悉到厌倦的地方,它有怎么样的天空,它有怎么样的空气,有怎么样的语言,这才是生活呀!生活绝不仅仅单单是工作,真的。
来上海五六年了,在自己圈子久了,难免格局太小,视野太小,或许借助旅行与徒步可以破除许多误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身体或心灵,要抵达心中的圣境都需要历经跋涉。
歌德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有的人去旅行是为了让自己暂时的抛掉生活的琐事,让自己投入旅行的乐趣中,寻找内心的平静。有的人是为了想多去见识多的不同事物、人文风情、自然风光等等。或者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了解不同地方人们的生活,从别人的生活中,反观自己的生活。
旅行的梦藏在每个爱生活的人心里,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徒步吗?城市里的徒步,不需要太多准备,也没有舟车劳顿,也不劳民伤财,但一样有行走的心情,有相逢的惊喜,有季节的感知,有历史的底蕴。
在秋意还不甚浓郁的初秋,来吧,和自己的朋友,熟悉的,新结识的,一起出去走走吧,温暖一下彼此,一起用脚步丈量下没去过的上海,用眼睛去读这所栖息你我梦想的城市。上海——希望也能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别让高楼遮住了你的希望。世间最珍贵的东西,不是你得不到的东西,而是你现在就能把握的幸福。
我理解的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的达成。走完这么多路,还看了粉黛乱子草,我就感觉挺幸福的,希望你也幸福!
上海徒步光影shtubu—你,真的很有品位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