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绞肠痧和小腹痛痧的中医方摘
关于绞肠痧和小腹痛痧的中医方摘
来源:《痧胀玉衡》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一、绞肠痧
属性:心腹绞肠大痛,如板硬、如绳转、如筋吊、如锥、如割。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 放痧可愈。若不愈,必审脉症,辨暑、秽、食积、血痰所阻施治,须连进数剂,俟少安,方可渐为调理(石二至八)。
医案:1、一妇绞痛危急,刮放不愈,右手脉伏,放痧三十针,用石二末,金八丸,清茶饮之,并用石三方服下,熟睡愈。
2、一妇口吐痰涎,腹中绞痛,刮之少安,用药不效。次日复昏沉大痛、先刺指头出血,用石四末冲砂仁汤下,并用金一方加丹参、山豆根、茜、银、楂卜,服下而安。
3、一人盘肠绞痛脉伏,刮痧,用石五、石六方稍愈。黄昏复绞痛叫喊,又有用石七、石八方 而痊。
二、小腹痛痧
属性:毒入大、小肠,则小腹大痛不止,形如板硬,绞绞不已,治须分左右二股屈伸为验(土 四)。夏月不头痛发热,但小腹疼,或心腹俱痛胀痞不能屈伸,此皆暑火流注脏腑,故先小腹痛,遍及心腹,宜六和汤清解之,或四苓加香薷、木瓜、紫苏和散之,或正气散加黑栀、或炒盐和阴阳水探吐痰涎可耳。
医案:1、一少年小腹大痛,每每左卧左足不能屈伸,太阳小肠经痧也。服土四方三帖筋始现,刺左腿弯二针,用丝七方冷服、愈。
2、一人小腹大痛,每每右卧右足不能屈伸,阳明大肠经痧也。刺腿弯青筋四针血流不愈,用竹八方冷服,半夜痧退而安。
三、痧块
属性:痧毒留于气分,成气痞痛,留于血分,成血块痛,壅于食积阻滞,成食积块痛。盖因刮痧放痧稍愈,痧毒未尽,不用药以消之之故。施治之法,在气分者,用沉香、砂仁之类治之;在血分者,用桃仁、红花之类治之;食积阻滞者,用卜子、槟榔之类治之;或气血二分俱有余毒者,当兼治之;若更兼食积所阻有余毒者,当并合治之。
治验:
1、一王介甫内室,腹痛,放痧二次,忽左胁有块屡痛不止,坐卧不安。延余,脉芤而沉微,此毒留滞不行之故。用苏木散并三香散合桃仁红花汤,微温服,块消痛减而痊。
四、食忌
属性:生姜(痧所大忌,勿作药引)、圆眼、大枣(俱习作引)、辣酱、花胡椒、烟、茶、火酒、醋、面、索粉、面筋、糯米团粽、猪羊肉、鸡、鱼、蒜、葱、芥菜、瓜、茄、水红菱、糖食、桃、梅、李、杏。
发痧若饮粥汤、热汤、热酒,轻者必重,重者必危;吃米食诸物,恐结成痧块,日久变出他疾,难于救疗。忌用热汤洗澡,愈洗愈将毒瓦斯赶入腹内。
五、食宜
属性:黑砂糖,活瘀血,解痧毒,凡瘀血作痛者,得此则安。食盐,解痧毒,定痛,用之吐去新食。芋艿,治痧热解毒,有痧患者生食之甘美。灯芯汤,口渴者饮之,作药引可用。芦粟汤、山楂汤、萝卜子汤、芦柴根汤、荸荠、百合、藕、西瓜。待痛止后,知饥方可吃饭汤、清水米粥、米糊汤、亦宜少用,且须冷吃,不然则复发(陈大麦煮粥为妙)。
六、相对应的验方:
1、金一∶金一风痧腹痛频,头疼汗热腿酸臻。荆防细壳陈旋等,烦嗽早先匏八陈(痧胀春夏多,暑尤甚,故首风暑)。荆芥、防风、细辛、枳壳、陈皮、旋复花等分,水两杯,煎七分,稍冷服(汤饮冷温见用药)。
加减法(大同小异,余可类推,后不具载)∶头面肿时荷与菊,肿归手足膝威银。渴须花 山 藿 出弗 ;头面肿加薄荷、甘菊。手足肿牛膝、威灵、银花。口渴花粉。吐不止童便。
内热知母、连翘。痰多贝母、蒌仁。寒热柴胡、独活。血滞茜草、丹皮。喉肿射干、山豆根。
腹胀大腹皮、浓朴。食积腹痛山楂、卜子。心痛延胡、莪术。小腹胀痛青皮。秽触薄荷、藿香。
面黑加红花、苏木。赤白痢槟榔。放痧不出加苏木、桃仁,倍荆芥、细辛。
2、金二∶暑痧金二治头眩,自汗如倾吐泻兼。薷荷翘通银与朴,泽车瓜豆藿频添(头眩者必恶心,扁豆、木瓜、木香、香薷饮)。香薷、薄荷、连翘各一钱,木通、银花、紫朴各七分,水煎冷服(原方有银花,原歌无银花,加有泽、车、瓜、豆、藿等味)。
3、金三∶暑胀金三自可平,卜薷楂朴壳陈青,紫苏催汗随加减,竹叶膏汤用亦灵。萝卜子 、香薷、山楂、紫朴、枳壳、陈皮、青皮、紫苏等分,冷服。汁多去紫苏。
4、石二∶治痧仙剂,石二仙方治绞肠,细辛荆穗降真香。郁金共末清茶冷,三匙勿多怕有 伤。细辛一两,荆芥五钱,降香三钱,郁金二钱,共为细末。每服三匙,清茶稍冷服(以下七方相联酌用)。
5、石五∶治痧气寒凝。石五寒凝腹痛方,辛乌降郁木沉香。冷调细末三分服,通下三条可迭尝(可与石二、丝二、匏一参看)。细辛五钱,乌药三钱,降香二钱,郁金、木香、沉香 各
6、石六∶痧因食积主方。石六痧缘食积因,消除腹痛力堪凭。青乌槟卜蓬棱实,根据类还将楂曲增。青皮、乌药、槟榔、萝卜子、蓬术、三棱、枳实各一钱,水煎。歌加楂曲。
7、石七∶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昏沉。便结昏沉石七通,灯心汤佐水丸功。桃麻军实青辛朴,青与蒌和酌量中(原歌有蒌无青)。桃仁(去皮尖)、麻仁、大黄、枳实、青皮、细辛、浓朴等分,水法丸,灯心汤冷服一钱至三钱。
8、石八∶治痧食气壅盛。食气壅时石八方,绞肠七剂此分详。青陈楂朴蓬棱实,辛卜翘煎滞冷汤(流火、流痰案倍楂、菔,加大黄)。青皮、陈皮、山楂、紫朴、蓬术、三棱、枳实、细辛、卜子、连翘等分,水煎,稍冷服。
9、丝一∶治食积成块,痛久不已,推上移下,筋脉抽掣。抽筋丝一荆汤下,丸曲楂脂菔实青。蓬朴棱槟姜药蔻,木沉阿魏又加丁。神曲、楂肉、灵脂、卜子、枳实、青皮各一两,蓬术、浓朴各八钱,三棱、槟榔各七钱,姜黄、乌药、蔻仁各五钱,木香、沉香各三钱,丁香一钱,水丸绿豆大。每十丸,紫荆皮煎汤下。
10、竹四∶治痧气食结,胸中饱闷,腹中绞痛。瘟痧竹四杂牵缠,细麦前陈卜腹钱。二两山楂浓作汁,药宜消食放宜走。细辛、麦芽、前胡、陈皮、卜子、腹皮(黑豆汤泡洗)各一钱,先将山楂二两浓煎汤,次入六味煎,稍冷服。
11、金八∶治痧气急,胸腹胀痛,迷闷昏沉。金八晕痧莱实朴,仙陈棱术姜沉槟。蔻乌广
先浓煎山楂汤,煎六味稍冷冻饮料之。
木香丸就,汤用砂仁急胀平(十一味同上,多蔻、木、少苏、延、脂、附、降、魏)。莱菔子 豆蔻
12、和脾宣化饮:治痧气食结,胸中饱闷,腹内绞痛,此汤主之。
广皮 卜子 细辛 前胡 大腹皮(去黑翳,黑豆汤泡洗) 麦芽(各二钱) 山楂(二两,煎汤代水)
13、丁香阿魏丸: 治痧食积成块,痛而不已,推上移下,日夕叫喊,病久不愈者。
卜子 五灵脂 楂肉 神曲 青皮 枳实(各一两) 蓬术 浓朴(各八钱) 山棱 槟榔(各七钱) 白豆仁 乌 药姜黄(各五钱) 木香 沉香(各三钱) 阿魏(二钱) 丁香(一钱)
水发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紫荆皮温汤下。
14、阿魏丸: 治食积壅阻,痧毒瓦斯滞血凝,疼痛难忍,头面黑色,手足俱肿,胸腹胀闷。
玄胡索 苏木 五灵脂 天仙子(各一两) 蓬术 广皮 枳实 山棱 浓朴 槟榔 姜黄(各七钱) 乌药(五钱) 降香 沉香(各三钱) 阿魏(二钱) 香附(四钱) 卜子(一两)
水发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砂仁汤稍冷下。
附:阿魏丸医案:1、一陈奉山腹中绞痛,放痧三次,变右胁下块,大痛不止,卧不能起。延余,脉沉实而弦紧,此食积为患,用阿魏丸
并棱术汤加牛膝,治之而痊。
2、一夏少溪内室,腹痛,放痧稍愈,左胁下变成块痛,口吐痰涎,卧床不起。延余,脉沉而微滑,用沉香阿魏丸加贝
母、白芥子治之而痊。
七、刮痧法
属性: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 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 绵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散人评注:
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古代医书上描述的这些症状哭死现在的急腹症。《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说:“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一般采用放血疗法可以治愈。
若不愈,必审脉症何因,辨明暑、秽、食、积、血、痰、气阻而治之。”此症多有放血不愈,不肯服药,遂致痧毒攻坏肠胃而死者。”右手脉伏宜放血,用宝花散、沉香丸等,服下能熟睡即愈。如昏沉绞痛,口吐痰涎,宜先刺指头出血,用桃花散、冷砂仁汤调下,并用散痧汤加山豆根、茜草、金银花、丹参、山楂、莱菔子等药。如盘肠绞痛,脉俱伏,宜郁金散、棱术汤。或饮之稍愈后复绞痛非常,叫喊不已,宜大黄丸、紫朴汤。
但是,如果是肠套叠之类的急腹症,还是西医处理较为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