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员的宁夏之行
1932年4月18日早晨,从兰州出发驶向宁夏的一个牛皮筏子正做着出发前的准备,这是一个长约五丈、宽约两丈多的巨型皮筏,筏子上乘坐着30多人,其中一个南方女子格外引人瞩目,她就是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员林鹏侠。
一位留学于英国、美国的女飞行员,“中国当时唯一的女飞行员”,为什么要来到宁夏?她是从哪里进入宁夏平原的?在宁夏,她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萌生了怎样的感慨?她离开宁夏后,完成的著作中,宁夏平原在当时是怎样的一幅面貌?
奉母之命,前往西北考察
林鹏侠祖籍福建莆田,她的父亲是新加坡的橡胶大王,林鹏侠早年曾留学英国、美国。
“一·二八”沪淞抗战时,她正在新加坡帮父亲料理橡胶园,突然接到母亲发来的电报,要她立即动身回国。
林母这位有着超前意识的时代女性召集林鹏侠兄妹:“吾国之国防当在西北,而非全在东南。”
她指出:东南地区虽然富庶,但已经被西方列强盘踞,中国假如没有西北作为后盾,恐怕难以保全。要复兴中华民族,完整锦绣山河,就必须巩固西北的国防,可惜西北气候严寒,交通梗阻,国人视为畏途绝域,相戒无前。政府及人民,不早并力关心,吾恐一角版图,仍将随时易色。一旦大战再起,我且尽失根据,永入沉沦。
老人对林鹏侠说:“你作为一个女子,假如能够前往西北考察,尤其能打破国人对西北的畏难心理,有助于国家开发西北。你如果能够前往考察,不枉我培养你一场。”
林鹏侠对西北并非一无所知。
有年夏天,他们一家迁往福州鼓岭别墅避暑,有一天,林鹏侠和母亲在一家公益社内,遇见一位从西北地区刚回到福建的女传教士,听这位传教士讲述了西北的灾况和那里的妇女的悲惨生活情景。
当时正值国内一些有志之士倡议开发西北,这种呼声引起了林鹏侠母亲的注意。
而林鹏侠留学英国、美国时,一些曾深入中国西北地区的西方人“盛称我西北为世界之天堂,又目为世界之秘密宝藏”,也有不少西方人向她问询西北的地理、气候、人文、物产等情况,她往往无言以对并以此为耻。
回到新加坡,看到不少侨胞寄居别人篱下,她就思考起开发西北的事情。
很快,林鹏侠的母亲让人搜索西北地区的有关资料,掌握了西北当时的形势。就这样,林鹏侠领受母命,决定前往西北考察。
老石嘴山街景
宁夏平原物产丰富,让其感叹
1932年11月24日,林鹏侠离开上海北站,12月1日抵达西安,正式开始了她的西北考察。
大半年的时间里,她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留下了考察的足迹,并将自己的沿途考察整理成书,于1936年3月结集为《西北行》出版,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个自费前往西北地区进行考察的女性。
1933年4月24日晚,林鹏侠乘坐的牛皮筏子抵达黑山峡,标志着进入宁夏地段,在《西北行》一书中她简单记录了穿越峡谷时的情形:“是时群山入睡,同舟之客,亦无一醒者。”
她披衣而起,坐在皮筏边上,在湍急的河水中,静静地观赏着沿岸的景色。
25日晚才抵达中卫,当时的宁夏属于甘肃管辖,是甘肃富庶之地,农产之富足,居黄河进入河套地区北边各县之首位,药材、皮毛、红枣是主要的输出物,煤矿资源尤其丰足。从兰州到中卫,当时乘坐牛皮筏子要经过一周行驶才能到。
因为一场小雨在中卫停留了一天,第二天凌晨5点,林鹏侠乘坐的皮筏子开始进入宁夏平原地段,在“河流既缓、微波不兴”的平原河道上缓缓行驶了一天,到了今天中宁县的县城边上。
河边有10多家居民,当地医疗条件不好,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人生对医药尝试不可过于缺乏,而旅行尤有携取药囊之必要。”
到了宁夏平原上,和筏工们聊天,林鹏侠才知道,货物从兰州运往宁夏、包头,商人们带着羊毛、驼绒、皮张、水烟、药材等,经过宁夏平原运往包头再转运到内陆,返回时,商人们带回洋布、土布、茶叶、糖、罐头等。
行至今吴忠市金积镇时,林鹏侠看到了宁夏平原核心地区人们的生活,当地的村民边干活边唱歌,一幅愉快耕作的劳动图景,他们的生活“亦似较富足,不如甘肃之苦寒,人民均有生气。”
早在青海时期,林鹏侠就注意考察回族妇女,她注意到西北回族妇女的诸多风俗已经完全和汉族相同,区别仅在宗教信仰上,在礼教、缠脚等方面完全汉化了,但回族妇女的勤劳及爱好清洁为林鹏侠惊叹,她的记录为这种惊叹做了注脚:“房间洒扫,一尘不染,家庭整秩,不稍紊乱。”
她沿途看见的回民家庭,虽然家徒四壁,但却修整清洁,衣服虽然破旧,却洗刷缝补得完整,随便走进任何一家人家,都能分辨得出是回民还是汉民家庭。
尤其是回族家庭“其间无重男轻女之习,夫妇平等,伉俪无间”的家庭氛围更是让这位留学英伦的知识女性叹服。
上世纪30年代的宁夏
与从内陆深入西北地区沿途看到的荒旱、水灾之地相比,宁夏平原“两岸垅亩连云,土壤肥沃,皆黄河灌溉之功。”
平原上的水利工程之利使林鹏侠再次感叹,整个平原上发达的水系工程造就了富庶的平原,年出大米近13万石,谷米3.2万余石,小麦20多万石,高粱、豆类、胡麻、菜籽、马铃薯更是无法数计。
在众多平原特产中,她特意列出四种:一是皮毛。
当时的阿拉善属于宁夏管辖,所以,境内的蒙古人活跃了宁夏的皮毛商贸,当时宁夏年出羊毛90多万斤、驼毛30多万斤、羊绒5000多斤、羊皮17万张、牛皮2.3万多张、马皮1400多张、驼皮3000多张、其余动物杂皮两三千张,可见当时宁夏平原牧业之发达,其中的滩羊皮制成的皮衣“为全国珍重,皮毛之质均甚美。
二是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境内的碱湖,生产出的碱运销于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年外销量大约300多万斤。
三是当时宁夏出口货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盐。
四是甘草,年产200多万斤,出口40万斤左右。
林鹏侠将宁夏的甘草分为天津、红粉、白粉、通草、毛草五种。
平罗一带种植大量鸦片
4月27日黄昏,林鹏侠乘坐皮筏抵达银川市东郊的横城古渡,在这里登陆上岸,骑着毛驴前往银川城。
在银川城,林鹏侠首先拜访的是当时的宁夏教育厅厅长葛武棨,在葛武棨的引荐下拜会了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及其母亲,马鸿逵安排林鹏侠下榻在当时条件属于一流的六国饭店。
当时的银川城里有300多家商铺,其中不少是洋式门面,中山街、西大街、南北门大街尤其平坦繁荣,新建筑中有中山公园、图书馆和国货陈列馆等,整个银川城市面繁盛、街道整齐,“具内陆都会之风味”。
5月1日,林鹏侠再次拜访马鸿逵,提出想去阿拉善地区去考察,因为当时的治安形势不好,马鸿逵没有立即允许。
中午,林鹏侠应邀赴宁夏第一女子师范的宴请,她给400多位师生主讲了一场关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报告。
第二天,林鹏侠一行穿越贺兰山前往阿拉善,一星期后返回银川。
上世纪30年代的宁夏省城银川
5月9日,林鹏侠选择陆路离开银川前往包头、北京。
在平罗一带,看到“沿途村落星罗,路亦平坦、川泽交流、景物殊胜”的平原景貌,尤其是路两边的田地里盛开着或红或白的花,引起了林鹏侠的极大关注,一问才知道那是罂粟花,在这样一片沃土上种植鸦片,被林鹏侠认为是良田误用。
在平罗住了一晚上后,林鹏侠沿着惠农渠继续北行,从平罗到黄渠桥的这段路途上,“渠水在望,沿途皆沃野平畴,垂杨夹道,田家乐境也。”
在宁夏平原的最后板块上行走了一天,傍晚抵达宁夏和内蒙古交界的石嘴山地区。
这里盛产煤炭,林鹏侠在店家的带领下前往矿区观察,看到当地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还有距离黄河东边200多里的碱湖,当地巨绅郑海峰雇人采掘,年出20多万斤,销售到陕西、甘肃、山西等地方。
文章选自2010年《新消息报》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