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律师劳动法业务的开拓与创新》(本文系投稿)编者按:互联网公司996工作现象由来已久,如今有一家反其道而行,试行“强制不加班双休”政策。6月11日,腾讯IEG旗下光子工作室群宣布,从端午节即6月14日开始,实行新的加班管理机制。具体来看,腾讯光子工作室群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周三健康日的作息要求,而周三以外的工作日不晚于21时离开办公区域,如果有特殊需要要提起报备审批。此外,全面双休,节假日休假严格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休假。
一时间,#腾讯试点强制6点下班#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热议。对于腾讯旗下工作室群的新举措,网友们看法各异。不少网友表示支持,称互联网公司应当保障员工的正常休息时间,腾讯这是树立了正确的风气,为其他大厂带了个好头。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本来是劳动法的规定,现在成了'强制’,还要说成'福利’,实在是没什么可夸的。”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但企业真的遵守吗?事实上,根据统计数据,我国企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时长约47小时,按每周5个工作日计算,每天工作时间约为9.4小时。2018-2020年间,劳动争议类案件共有928399起,在法律服务迈向专业化和行业化的进程中,劳动法律服务俨然已经成为“金矿业务”。律师如何更好地挖掘劳动法业务?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杨静分享了她的看法。2021年两会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与劳动法相关的提案,每一个提案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议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互联网经济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也呈现出了新的劳资矛盾。不仅对用工方提出了新挑战,也对我国立法提出了新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2018-2020年间案件数量最多的十大纠纷类型中,劳动争议类案件共有928399起,排名第四。经济市场的更迭、法律意识的提高,让劳动法律服务释放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阿里巴巴解除病假期间旅游员工劳动合同纠纷案”“员工休息时间未回微信被辞退案”“厨师与'好厨师’共享平台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富安娜诉员工股权激励纠纷案”等近年来有影响力的劳动纠纷案件,都显示出劳资矛盾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然而,劳动纠纷的解决,不是法律服务的“终点”,而是撬动企业人力资源合规管理的“起点”。任何一个劳动争议案件的爆发,都显示出企业内在管理的缺陷。因此,十分需要劳动法律师具备综合能力,即结合各类政策法规与企业用工实际,能为企业提供系统性、综合性的用工合规方案。
如今,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导致法律服务市场细分趋势愈演愈烈,专业化、精细化已在律师行业达成共识。在这样的时机下,以某一领域为长项的专业化律师开始朝气发展。
顺东风之势,结合我们团队深耕于劳动法领域近20年的实践经验,通过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个人对劳动法业务的理解与看法。
在律师的固有认知中,劳动法业务客单价低,遇到的大部分当事人呈现出付费意愿不高、付费能力不强等特点,因此,该业务往往会成为过往不少法律从业者规避的领域。近些年,随着经济增长的明显趋势,劳动法业务实则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不是当初那个门槛低、效益差的法律服务业务,且还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可以预见,给年轻律师的职业选择与发展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广阔。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异军突起,劳动者有了新的就业选择。“门槛低、来钱快、更自由”的特性,契合了当下就业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就业者投身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兴服务行业。
但是,热门背后往往蕴含着不稳定因素,美团、饿了么、滴滴等平台从业者的权益问题日益凸显,“困在系统里面的人”,成为了从业人员的真实写照。在“新就业形态”下,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由于劳动关系的不确定,大部分平台从业者的社会保险权益得不到保障。
而此类就业者,常年被要求在户外工作,且必须追求效率至上,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职业风险变大,带来的后续隐患,比如,工伤保险缺位,工伤认定等问题,也是困难重重。如何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是如今这个“快时代”下亟待破解的难题。于是,企业在灵活就业的大环境下,也产生了合规用工的新需求,劳动法律服务的发展空间广阔起来。处理过劳动法业务的律师,应该能够体会到该业务过程中的事无巨细。比如,如何界定女职工退休年龄,如何有效约束职工在外兼职,如何妥善解决医疗期、停工留薪期等特殊职工的劳动关系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处理不慎,很容易引发连环效应。因此,仅用法律视角看待问题已经远远不够,更需要站在管理层面给出合规方面的系列建议,帮助企业雇主提前预知未来的劳动人事等风险。比如,加班工资的发放问题,职工适用的工时制度及排班的合理性、有效性、劳动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加班审批、加班时长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全面考虑。实质上,这是对律师个人或团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律师没有全局思维,无法为企业的当下铲除障碍,无法为企业的未来铺好基石、保驾护航,便难以真正打动企业客户。合规用工,是当下企业客户的痛点与需求,由此而滋生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法律服务产品。比如,企业人力资源合规管理,人事关系合规管理,核心敏感岗位【招-用-辞】全过程管控,员工危机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设计、优化与辅导,员工激励方案设计与辅导,企业并购、改制、裁员过程中的劳动关系处理等。拿我们团队举例,曾为国内某大型连锁超市提供核心敏感岗位的劳动关系处理专项类法律服务,得力于在专项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后来,该超市委托我们继续代理与核心敏感岗位人员的劳动争议案件,案件取得全面胜诉。接着,企业继续选择我们,帮助其梳理员工手册等制度文本,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收获了客户的高度评价。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会有这种好的结果?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团队推出的这类新型专项服务产品,它能够切中客户需求,从而延展出后面一系列的合作需求。也就是说,挖掘劳动法的新业务类型,不管是对企业客户还是律师团队来说,都有机会释放出无限潜力。如果,我们按原来的观念开展劳动领域的相关业务,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毋庸置疑,完全行不通。随着国家对律师行业布局速度的加快,律师人数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今年司法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律师人数已突破51万人。这意味着,年轻律师被迫需要具备更加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并能勇敢、积极、乐观地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想要在高手如云的行业内生存下来,律师有个绕不过去的坎儿,一定要学会发掘、拓展自己的客户,而劳动法业务的拓客之道,其实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今天,结合个人在劳动法实务领域的多年实践,与大家分享主要在5大方面布局的拓客闭环,愿对各位律师朋友有所帮助。“打工人”一词爆火的背后,源于社会逐渐加剧的劳资矛盾。而和谐解决劳资关系,又是当前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劳动法律师若能凭借专业优势,参与到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中,一方面不仅能够增加拓展案源的机会,为业务获得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缓解审理压力,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各方关系的和谐与平衡。我们发现,在为企业提供劳动法律服务时,很多时候必然会涉及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营运方面的问题。此时,一方面利用律师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利用法律之外的多种知识和经验,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服务,增加劳动法律服务的附加值。比如,近年来,我们处理了几十起裁员、职工安置等劳动关系专项业务,除了律师们自身的专业素质过硬外,还能全面把握企业管理及其与各方的社会关系,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动关系处理方案。迄今为止,没有一起裁员、职工安置专项引发群体性事件。又比如,曾在为某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薪酬绩效优化专项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结合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及不同岗位价值,设置了具有针对性的薪酬绩效制度并拟定了配套的管理文件、表单,花了大量时间辅导该企业落地实施薪酬绩效制度,并在此过程中,为管理层提供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咨询、培训等,一改以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困境。法律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需要时刻关注客户体验。律师要时刻关注客户满意度以及体验感,提供优质、全面、及时、贴心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运营动作,增强客户的体验感,让客户对律师产生依赖。客户满意度,应该是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比如,给企业提供培训时,首先要了解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目标,从宏观角度深入了解整个企业现状。而后针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紧紧围绕客户需求,提供培训课程。在指导培训方案实施完毕后还可以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及培训效果评估。为客户提供“管家式”的劳动争议案件代理服务,从收案到结案,采用“无缝式”办案全流程及高效工作技巧、工具,根据案件进展情况,向客户发送待提供证据材料清单、风险提示、办案通报等,让复杂、繁琐的仲裁/诉讼流程变得清晰了然,也让客户全程实时了解案件进展。这种专业化、管家式的服务,能帮助律师留住许多老客户,同时也能带来不少新客户。多重社会身份,是律师提升个人品牌与团队知名度的重要标签,能为拓客之路增加更多砝码。作为成都市及各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仲裁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成都市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规则,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预判案件最终走向的能力。同时,将劳动争议的风险点预防设计进客户的制度、合同和表单,进而给客户提供“最优解”。不仅仅如此,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理事的身份能够让我与企业亲密沟通,了解企业所思所想,掌握企业最新动态,有利于团队洞察出市场服务的先机与趋势,提供出优质的人力资源法律服务。作为团队的主负责律师,使命感与责任感及团队的高效合作机制致使我对客户的每一个案件均能全程把关,也正是对裁判规则的深入了解、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深入研究、对客户案件的深入参与,团队代理的多起疑难争议案件成为成都市的典型案例。我们曾在案件中提出的“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档案等资料不属于劳动人事档案范畴”、“加班工资不属于劳动报酬”等观点,也成为了成都市处理后续类似案件的裁判规则。一要明确目标客户需求,设计诸如商业秘密保护内控体系、集体协商谈判、股权激励等优质的法律服务产品,以高质量的法律服务水平打动客户;二要打造专业团队,提升团队专业化水平,以高水平的团队服务吸引客源;三要通过内容沉淀专业品牌,最简单的方式,在各大社交媒体软件发布劳动法相关的专业内容,传递团队专业形象,扩大团队在社交圈中的影响力。一要精准识别客户,拓展客源时准确识别客户群体,对于目标客户与潜在客户所花费的精力应有所区分;二要制定服务策略,以“菜单”的形式制定不同的服务内容,提供不同的服务产品和价格区间,根据客户需求适时向客户推荐相关产品;三要线上线下联动开展精准传播,在进行服务推广时,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等方式实现立体互动。
在劳动法领域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既感受过就业者的辛酸,也看到了企业在用人合规上的进步。
作为一名“老炮儿”律师,深知青年律师一路走来的不容易,结合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与感悟提炼出一份办理劳动法业务的“三字箴言”,分享给各位年轻律师,希望能够帮助事半功倍。
作为特定法律职业的律师群体,给人以“美”的职业形象,有助于赢得客户信赖,展示自己的专业魅力和正义形象。作为一名女律师,我非常注重个人形象,工作时间必须穿职业装+高跟鞋,不一定很漂亮,但绝对精明干练。
不仅仅如此,专业的劳动法律师要敢于秀出自己的“美丽”。无论是在社交软件还是其他宣传主页,我都尽可能展示专业的律师形象。在各类平台上,展现团队简介、擅长领域、研究方向、所著书籍,以实现立体化联动,加大自己和客户产生交集的可能性。
注意自身的职业形象管理,不仅是对自己和律师职业的尊重,也是对客户的尊重。
从事劳动法律服务的律师,应当全面学习和掌握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了解不同地域的政策差异,夯实专业知识,以专业令客户折服,最终取得客户的信任。
比如,我们团队曾做过这样一件工作,检索、整理各个地区的劳动争议案件,并进行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通过分类整理案件,团队成员不仅掌握了司法机构的裁判规则,而且提升了自己的检索能力,业务水平更是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而在我看来,这是一名合格律师的基础工作。
当然,若想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合规服务,专业的法律知识远远不够。很多时候,客户希望我们给到全方位且具有可执行性的建议,因此,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知识,我们仍需掌握。
在法律业务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过程中,单打独斗的模式,让律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律师事务所这一大数据库,多与同事沟通交流,在信息的交换与对接过程中,尽可能去挖掘潜在客户,进而发展成案源。
律师间相互介绍案源的情况,十分常见。分享资源不应仅限于所内的同事,我们也可与同行律师、咨询服务类公司(如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进行交往互动,促进互利双赢。毕竟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如果强行代理不擅长的案件或从事不熟悉的专项,并不利于自身的稳定发展,业务领域也难以集中。
互相介绍案源,其实是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是分享价值的最大体现。让每个律师的专长和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不但不会丧失机会,反而可以得到更多机会。
笼统来看,从万金油到专业化,劳动法业务仅用了10年时间。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青年律师开始投身至劳动法律业务领域,劳动法律大咖也在不断涌现,甚至出现了诸如江三角、蓝白等专门从事劳动法业务的律所。
面对劳动法业务的发展盛景,青年劳动法律师一定要学会抓住时代机遇,脚踏实地做好专业基本功,积极探索劳动法业务“蓝海”的方式,方能有更为长远的发展。随着企业客户对劳动法业务的需求日渐多元化,相信该领域也将成为律师们愿意深耕开发的新天地。在时代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客观要求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劳动法业务的未来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丨Lotto
版面编辑丨C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