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观点】庐山惊险一幕与摄影家的修为
【图/文 杨徽】庐山,悬崖峭壁,青松碧树,蓝天白云,一红衣女郎,正在悬崖石顶的黄色警戒线内留影 。和我同一位置摄影的看起来像一对夫妇 ,男摄影师相机瞄准对面爆发底气十足的喊声在山谷回响:“穿红衣服的同志,再往前走一点,走一点”。旁边一个女人制止到:“别喊了,人家危险!”但男人的喊声并没有打止,反而越高亢,急迫。女人怒了:“不喊了 你只想拍你的,让人家不要命了 !”的确,红衣女郎再往前就跨越了警戒线,相当危险,有坠入深渊的可能 ,庐山的特色悬崖石上都没有护栏,只有一条黄色的警戒线,想想确实让人后怕。随后是他们你来我往的争执 ,我没有细听,我很气愤的是男摄影师对自己作品的看重与对生命的漠视的强烈反差。不由联想到摄影人的修为话题。
我们不只是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作品中去的是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这也是说摄影人修为的事情。只有提升个人修为,你才能走的得更远,才能看到更多,但任何人的艺术修养与修为都不是先天生成的,都是需要在后天的艺术创作、成长或艺术鉴赏、欣赏的实践中逐步修炼、积淀的。对摄影艺术而言,修为主要体现在修智、修德、修心三个方面。
修智,打开你的视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到今天,我们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所以需要我们终身学习永远在路上。今天的摄影远远不是看见+拍到=作品的模式,而是想到+拍到+组合+归纳+演绎=作品的模式。艺术、科学、哲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多媒体艺术的跨界。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科学形式和流派。融汇艺术与科学的思维与见解,训练独到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洞察审美能力,提升的艺术修为。除了读万卷书,还要走万里路。在行走中磨练人们的性情,加深对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感悟体察万古河山、风土人情,沐风雨而自华,有你的思想和智慧,经历和体验注入作品,作品就不会浅薄而一览无余,才有厚度和深度,才会立意高远经得起考究和品味,你的创新才不至于是运气似的野路子。
修心,滋润你的善良
常说相由心生,当一切了然于心的时候,万物皆有品味之处。要懂得修一颗淡然安静的心,在急功近利、浮躁喧欺的场景里拥有一颗不急不躁的心是最难得的。不急躁,不浮躁的慢慢拍,慢慢积累下去,总会有好作品不断出现的。淡然面对,享受拍我之所想的孤独,坚持耐得住寂寞的拍下去,走下去,总会有厚积薄发的惊喜。
修一颗爱仁之心,怀抱万物有情和生命平等意识,培养大爱无疆从而担当人类苦难的崇高人格;领悟与天人合一的神圣境界。用仁爱、同情、怜悯,去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生相依的美丽以及冷暖兴衰。
修一颗虔诚之心,怀着虔诚和敬畏:一种对于艺术的虔诚和敬畏,一种对于历史的虔诚和敬畏,一种对于人生的虔诚和敬畏,一种对于理想的虔诚和敬畏,如同佛教密宗的大师虔诚地画着坛城曼陀罗,一颗心永守着那片净土不动摇、不放弃。
用心投入,时刻树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有心的泽润和柔软,我们的作品才会远离冷漠、浮躁、机械、自私而无趣,充满情感与温度,具有感人的力量,给人精神享受和情感愉悦。我想庐山上的那位男摄影师一定不会做出那样的不当行为。
修德,涵养你的品格
作品即人品,人品问题势必会影响到作品,画家王昱强调:“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约毫端。所以,历来'端正’二字极为重要。”艺术是相通的,摄影人应该有养浩然正气的精神自觉。
摄影家凯文·卡特的经历令人惋惜和思索!在战乱纷起的南非的一个遍布灾民尸体的村庄他发现了一个赤裸的皮包骨头的女孩,当时这个女孩正艰难地从灌木丛中爬出,而此时一只兀鹰落在了这行将饿毙的女孩身后,瞪大了眼,卡特及时捕捉了这个让人震颤的瞬间。这幅《饥饿的女孩》上了《时代》周刊,并且获得了普利策新闻摄影奖。随后,引发摄影师关于是救人还是拍照的拷问,正是因为他无法忍受外界公众与自己内心的道德困惑和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凯文·卡特在获得大奖仅3个月后在道德和良知煎熬中选择自杀走上不归之路才得以解脱,
摄影作品也讲究“厚德载物”,我们个别的摄影家拍摄中有毁坏环境、不尊重拍摄对象等缺乏德行的事发生,是因为修德立身不够。摄影人要有专业素养、学术精神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美德的修炼,净化思想,纯洁灵魂、在品格潜移默化中被陶染和养成中,创作出饱含正能量的摄影作品,担当起社会责任,以文化人的职责,用优秀作品,为陶冶世道人心,人类文明和社会前行传递价值。
作品,需要你一生的修为
关于修为我想起艺术史上艺术家惠斯勒与罗斯金一桩诉讼,两种不同的画风自然是代表了新旧两种艺术观念的冲突不提,值得一提的是,惠斯勒在法庭上的自我辩护堪称金句——
首席检查官问:惠斯勒先生,您挥洒这几笔(画这幅画)要花多少劳动时间?
惠斯勒答:我“挥洒这几笔”,据我的记忆,大概是一天。后来,我大概又用一天在上面补了几笔。
问:噢,我的天,两天的劳动,您居然要价200基尼?
答:不!索要200基尼的不是我两天的劳动,而是我一生的修为。
…………
问:惠斯勒先生,此刻您能告诉我,这幅画究竟美在哪里吗?
答:不,我不能,您说,音乐家能让聋子听见音符吗?
…………
——这不是段子手,而是惠斯勒的妙语!他最终赢得了官司,而罗斯金丢掉了在牛津大学工作与职位。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作品的呈现也许就在短暂的时间完成,却需要人一生的修为来支撑。修为的高低决定作品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