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生涯

现在还活着的全球最伟大的投资家是谁,如果让全世界所有投资人来选择,巴菲特说第二,没有人有资格说第一,这位在世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大师,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投资以来,就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

巴菲特的人生,是一个人人都想探究的传奇

他是全球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直接经营实业,光靠投资就成为世界首富的人。

他和查理·芒格的绝世友谊,堪称世界商业史上朋友合作的最佳典范,令每一个想找商业伙伴或人生知己的人都羡慕不已。

作为全球最有钱人之一,他依然还住着60多年前花3万多美元买的小房子,自己开着便宜的小车去上班。

但是除了这些逸闻趣事和生涯之外,人们更想知道的是:

一、巴菲特到底是怎么起家的?

二、巴菲特的财富之路有没有可供借鉴之处?

三、他的投资和人生哲学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人,巴菲特的故事。

从11岁起,巴菲特就开始炒股。他用自己和姐姐攒下的零花钱,以38.25美元的价格,买了3股股票。与后来近乎神话的投资业绩不同的是,巴菲特的第一笔投资乏善可陈。他的股票很快就跌到27美元,这让他感觉“压力大得可怕”。于是,在股票价格涨回到40美元的时候,巴菲特赶紧就抛掉了。从这笔交易中,姐弟俩总共赚的钱,是5美元。而后来,这支股票很快就涨到了202美元——只要巴菲特能多持有几个月,他赚到的钱将翻近百倍。这笔虽然赚了钱,但仍然被看作是超级失败的投资,给巴菲特留下一个非常深刻教训:;

短期的蝇头小利不重要,重要的是长期收益;

巴菲特年少时并不喜欢上学,而是喜欢做点小生意,他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就展露出非同寻常的商业天赋,年仅16岁时就赚了53000美元(这相当于今天的50万美元)。然而他对自己有更远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决定申请哈佛商学院的MBA课程。另人吃惊的是哈佛大学拒绝了这个未来在投资领域叱咤风云的股神,当时负责面试的老师解释道:“巴菲特一心想着股票,也满口都是投资,但哈佛商学院的使命是培养领导者,那些能改变世界的领导者”。一心想着赚钱的股票投资者怎么可能改变世界呢?

哈佛大学的拒绝对巴菲特的打击 很大。但正如圣经所言“当上帝为你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在失望和灰心之际,巴菲特读到了一本有关投资的书籍,叫做《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读过这本书后如饮甘醇,年少的他认为这本书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书籍。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之后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得知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他很快就向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提出了申请。虽然此时早就过了哥大招生的时间,但巴菲特的信打动了负责招生的金融系主任戴维·多德,他对巴菲特的投资经历产生了浓厚兴趣,直接就免试录取了。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如鱼得水。他对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的著作了如指掌,加上自己多年来丰富的投资实践,他总能和老师们做深入的交流。在他们的课堂上,巴菲特总是抢着回答所有的问题,以至于课堂经常成为他和老师的二重奏,其他同学只有听的份,完全插不上嘴。多德和格雷厄姆对巴菲特也是非常喜爱:多德经常请巴菲特到自己家中作客,而格雷厄姆则给巴菲特打了其教学二十多年来第一个A+的分。更重要的是,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价值投资”的理念。日后,巴菲特终生秉持这一理念,并成为全球最伟大的价值投资大师。

毕业后不久巴菲特已经有了17万多美元,这在1956年的美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巴菲特准备“退休”了。26岁的巴菲特,使用“退休”这个词,是真心实意的。巴菲特已经不愿意为别人打工了,他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回到奥马哈,用3.15万美元买了一栋5居室的房子。从那以后,他就一直住在那里,直到现在。

在自己的家乡奥马哈,巴菲特新成立了一家合伙人公司,共筹集资金100100美元。其中10万美元来自于亲戚朋友,100美元来自于巴菲特的投入。日后巴菲特的公司不断创造奇迹,他本人在其中所占股份高达八百亿美元,起步就是这100美元。

1957年6月,随着越来越多知道并羡慕巴菲特赚钱能力的亲戚朋友加入进来,巴菲特已经开办了4家合伙人公司,共计筹集了30万美元。不过,相对于巴菲特的抱负和能力来说,这个数字实在是小的可怜。而只靠亲友的投资,没有社会资金,巴菲特的公司,还谈不上是一家市场化的企业。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去拉投资。

一天晚上,巴菲特去镇上的医生戴维斯家里,想让他投1万美元进来。巴菲特注意到,戴维斯似乎并不感兴趣。他讲得口干舌燥,戴维斯却听得心不在焉。讲完以后,戴维斯医生说,我要和太太商量一下。销售员都知道,“要和太太商量一下”,是拒绝的一种委婉托词。当客户这样说时,生意一般要黄。巴菲特觉得没戏了,准备要告辞。没想到,戴维斯和太太在旁边小声商量了几句后,就转身对巴菲特说:我投10万美元。巴菲特惊呆了。顾不上失礼,他问道:“我看到您刚才根本就没有认真听,为什么您会决定投钱给我呢?

戴维斯医生说:“因为你让我想起了一个人,查理·芒格。”

此时,他一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最亲密的战友,查理·芒格,就要登场了。

这是巴菲特第一次对查理·芒格这个名字留下印象。他很想知道,这个人为什么能让别人如此信任,以至于自己只是和他有点像,就能得到别人大笔投资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2年以后,巴菲特终于如愿以偿。1959年,芒格回家处理父亲葬礼的事情。戴维斯介绍了巴菲特和他认识。

巴菲特与芒格初次见面的的地点在一家咖啡馆,现在仍在营业

那天晚上,巴菲特走进约定的咖啡馆,听到一个人在高谈阔论,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据旁观者称,巴菲特那天出奇地安静,平时酷爱说话的他,一个晚上都在耐心地听别人说话。

那个谈话的人,就是查理·芒格。

芒格小时候有阅读障碍症,但在妈妈的耐心教导下,他克服了这个问题,并爱上了读书。后来,芒格平均每天都要花2/3的时间在读书上面。以至于孩子们称他为“行走的书架”。芒格大学就读于哈佛,后来以优秀毕业生拿到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律师。后来,芒格父亲在老家去世,他回奥马哈料理后事。于是就有了和巴菲特在咖啡馆的见面的场景。

巴菲特后来回忆说,“芒格不停地讲笑话,然后被自己讲的笑话逗得在地上打滚——我也一样和他在地上打滚。”

这是真正的一见钟情。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交谈得意犹未尽。桌上的其他人对他们来说似乎都不存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对方。第二天,他们又相约在一起。两个人之间的话题谈不完。芒格拉着巴菲特只顾聊,当别人要开口说话时,他还不耐烦地挥手示意别人:不要打断我俩!

芒格回到加州后,巴菲特每天都和他通电话,有时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芒格把自己认识的加州土豪们都介绍给巴菲特,后来其中很多都成了巴菲特的投资人。

可以说,是芒格把巴菲特从贫瘠的沙漠带到了富足的海岸。巴菲特对自己的智商和投资能力特别自负,除了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外瞧不上任何人。但是遇到芒格后他觉得芒格比他更厉害。后来他如此评价芒格:“芒格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很多。”

巴菲特觉得,以芒格的天才,做律师太屈才了,应该做投资才对路。在他的建议下,芒格在律师业务之外,也开始做一些投资,后来随着投资赚的钱远远超过律师,他便彻底退出了律师行业,专做投资。

1959年初见时,巴菲特29岁,芒格35岁。从此,他们在感情上的亲密无间,事业上的珠联璧合,将经历半个多世纪,一直维持到现在。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投资者开始关注业绩好的成长蓝筹。人们称之为漂亮50,意思这50只股票是市场上最漂亮业绩最好的明星股,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46%,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超过了1亿美元,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所有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巴菲特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

1968年5月,当股市一路高歌的之时,当漂亮50的行情达到极致之时,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中至1974年五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许多股票跌幅超过了50%,然而,曾经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在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他就像个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大好时机将要到来了,巴菲特在这个期间盯上了华盛顿邮报股票,在这个期间这一只股票占了他整个组合的最大仓位,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工业指数遭遇“黑色星期一”。道指暴跌22.6%。3个月之后,1988年2月熔断机制出台,10月首次开始实施。1987年的这次大股灾,影响面及其深远。世界上最顶级的投资大师们,在股灾爆发的那一天,跟所有普通投资者一样,经受战术和心态的双重考验。暴跌这一天,“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暴跌25%。

然而这天巴菲特没有四处打听消息,更没有恐慌的抛售股票。只是走出办公室告诉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股市大跌没什么,之后回到的在自己办公室里安静的阅读公司年报。两天后,巴菲特集团股东大会在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如期举行。参加这次聚会的一名记者问巴菲特这次崩盘“意味着什么”,巴菲特只说了一句:“也许它上涨得过高了吧。”

1987年股市崩盘后,巴菲特瞄上了一家世界著名的食品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的股价较之崩盘前的高价便宜了25%。股价已经触及地板价,1988年,巴菲特重仓买入可口可乐5亿美元,1989年增持4亿美元,1994年又增持3亿美元,累计投资13亿美元,其市值占当时伯克希尔哈撒韦账面价值的25%,仓位极重。相较于巴菲特的其它投资,买入可口可乐是一项价格并不是很便宜,但质量及仓位极高的投资。其购买时,可口可乐的市盈率为15倍,市净率在5倍左右。看着不是很便宜的价位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十年十倍,巴菲特当年投入13亿美元,十年之后1998年,升值到133亿美元。然而,接下来,巴菲特也没有想到,他将面对投资史上最大一次信任危机。

1995年到1999年美国股市累计上涨超过2.5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最重要的推动力是以思科微软、戴尔等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涨。而巴菲特却拒绝投资在他能力圈范围以外的高科技股票,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股票,之后科技股泡沫越吹越大,情绪也越来越高涨,结果1998年10月-2000年3月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暴跌30%,而同期纳斯达克指数却上涨了近2.5倍,这是巴菲特有史以来输给市场业绩最差的时刻,不买科技股就不懂投资。巴菲特成为无能的代名词。在1999年度大会上,伯克希尔的股东们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的报刊主流媒体都一边倒说股神巴菲特年纪大了,投资策略过时了,应该退休了等等之类讽刺的话,这是巴菲特投资生涯第一次遇到了信任危机,但巴菲特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投资人根本不为所动,即使面对《时代》周刊在封面的公然羞辱,巴菲特依然固守在自己的能力圈,没有买一股科技类股票。

上帝要想让其死亡,必先让其疯狂!果不其然,没多久不久科技股泡沫破裂,从2000年初开始到2002年底两年多时间纳斯达克指数从5100多点狂泻到1100多点,但这三年股灾期间巴菲特的所持有的传统行业的股票因为业绩稳定,从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以绝对的优势大幅度战胜市场,这时候大家又开始感叹,股神还是那个股神,姜还是老的辣啊!

2003年到2007年在科技股泡沫崩溃后,美股迎来了五年单边上涨行情,人民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其中正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危机,除了股票市场一同上升的当然还有美国的房价,群众们喜迎房价上升——炒房这种事,又不是只有中国人会。什么贷款一套然后抵押出去再贷一套这种操作,美国人民一样玩的很溜,于是在建筑材料及人工基本没变的情况下,美国的房价开始起飞了。不但如此各大信贷机构纷纷开展次级贷款,对原本资质不够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反正房价一直在涨,没法还款的话就把房子没收抵债呗……在这种情绪的激发下,美国住房和贷款量价齐升,新建住房数在2006年1月攀升至约230万套!

泡沫终于要被戳破了!房价开始下跌了!房价下跌使得许多人的贷款开始违约——而违约事件的不断发生又使得越来越多的房子砸到了银行手里,为了尽快处理这些房产又引发了新一轮下跌。由于次级贷款本身的利率较高,因此成为了许多金融机构都喜欢的资产。然而当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时候,整个美国境内的房价同时下跌——人们再也没有办法把房子再次抵押然后借新钱还旧债了!集中违约爆发的后果就是2007年8月16日,提供了美国17%的住房按揭贷款的康特里怀特金融公司宣布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动用115亿美元的银行信贷额度。大家一下子害怕了。房地产泡沫传递到了银行信贷市场。又传递到了资本市场,一些以次级贷款为主要交易对象的基金完蛋了。在恐惧情绪的主导下,大家开始疯狂的抛售自己手中不安全的资产——在杠杆的作用下这使得资产的价值进一步下跌,而越是下跌,就越没有人想要。在大家都疯狂抛售的情况下,原本比较安全的资产(如:黄金,货币基金等)也在不穷无尽的下跌;到了2008年3月,华尔街五大投行中最热衷于次贷业务的贝尔斯登已经濒临毁灭。

2008年3月10日,贝尔斯登的账户中还有180亿美元的现金及高流动性资产。然而在市场的恐慌情绪中,它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耗尽了自己积累数年的现金,岌岌可危,幸运的是,贝尔斯登最终在美联储的帮助下被摩根大通收购了。

而另一个华尔街巨头——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雷曼兄弟的问题在于它对商业地产的过度热衷,它甚至自己就持有大量的商业地产。在贝尔斯登被收购后市场迅速的看衰了他,而美联储犯下了自己在整个金融危机期间最大的错误——在雷曼兄弟濒临崩溃的时候,他们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雷曼兄弟作为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其业务牵连之广泛自不必言。倒闭之后全球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迅速到达了顶点,股票,债券,甚至连最安全的货币基金和商业票据的价格都如洪水般的狂泻,实体经济也随之崩溃。关键时刻,手中持有大量现金的巴菲特出手了,伯克希尔先是注资高盛,换取优先股和认股权的交易。稍晚时又投资了通用电气和瑞士再保险,交易同样包含了优先股和认股权。之后在查理芒格的建议下又投资了中国的比亚迪,这笔交易至今为止获利超过20倍。

2008年10月16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购买美国的未来》,在金融危机导致投资者极为恐慌纷纷抛售时,他却极为罕见地公开声称自己正在买入股票,并且推荐大家一起购买,而他这样做正是坚守他一生的投资信条: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在巴菲特发文后美股又足足盘整下跌了半年在2009年3月6日最低跌到666点开始反转,截止2020年底美股走出了长达12年的慢牛行情,当年跟他买股票的投资人大都赚的盘满钵满。

如今巴菲特已经年过90高寿,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价值投资大师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们价值投资是可行的,中国许多追随他的基金经理和投资人这么多年也获得了非常优秀的回报,下一单元让我们一同进入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作者:散户的自我救赎
链接:https://xueqiu.com/3993001848/172940778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