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祭祀与赵匡胤的 托梦说
阿明
宋朝给株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炎帝陵、分袂亭、朱张渡、怀杜崖、茶陵古城墙等,都与宋朝人扯上关系。
国祭炎帝陵始于宋朝,有记载的最早的官方祭典是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盛大祭典在宋代“三岁一举”。宋代国祭炎帝陵,源于赵匡胤的托梦说,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它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此时国家尚处于南北分裂阶段。他采用宰相赵普提出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决心通过战争创造统一局面。
正在寻找猎物的赵匡胤突然碰到了一个好消息。公元962年,“湖南王”周行逢病死,11岁的儿子周保权在朗州(今常德)继任节度使,属下衡州刺史张文表乘机起兵反叛。周保权乃向北方的宋室皇帝赵匡胤求援。宋军未到,张文表内乱已经平定。
正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公元963年春,宋朝大将慕容延钊一路南攻,进逼朗州,吓得周保权与大将汪端躲到庙里。周保权被捕投降,汪端逃走,沦为山匪,继续反抗,旋即被宋军抓获杀害。
平定湖南后,宋朝以大将石曦为潭州兵马钤辖,率禁军镇守潭州,随即任命潘美为潭州防御使。
宋军平定湖南,具有特别的意义。当时的湖南西边是后蜀、南边是南汉、东边是后唐,湖南平定后,宋切断了蜀、汉、唐三国的联系,要对付其它诸国,相对容易多了。
湖南是赵匡胤坐稳江山后第一个占领的地方,他相信是他埋在湖南的祖先炎帝显灵,于是要大祭炎帝。
研究姓氏文化的都知道:秦朝的嬴氏、汉朝的刘氏、隋朝杨氏、唐朝的李氏、后周的郭氏等莫不出于黄帝之后。后周柴氏虽是炎帝之后,但过继给了郭氏,用古人的旧思想看,是卖了祖。“赵姓,炎帝之后”。但赵匡胤不好直接说出口,那样臣民会认为他私心太重,也太没水平了。聪明莫过赵匡胤,他想出了一个托梦说,与大臣玩起了智力游戏,说:我梦见一位神人,头戴斗笠,高举两把火,住在南方……。
大臣冰雪聪明,马上会意:两个“火”字不就是“炎”字吗?饱读史书、老练世故的臣僚马上执行,现场考察,并回复:茶乡的炎帝陵只有一个小庙,太寒酸了。
于是赵匡胤开始建宗庙。“庙”和“宗庙”,一字之别,内涵迥异。宋朝炎帝陵殿仿皇宫式样建造,午门、丹墀、龙陛,一应俱全。
民间传说的炎帝陵有几处,但发迹于北方中原的赵匡胤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交通极端不便的今湖南炎帝陵作为祭祀的对象?因对中国炎帝陵最早的记载是《晋书》,称炎帝葬于茶乡之尾,而中原炎帝陵没有可信的文献佐证,不具有权威性。赵宋天子绝对不会随便找一个真假莫辨的炎帝陵去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