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我”,世界还剩下什么?
一提到哲学,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两种,一是无用,即认为哲学没有任何意义,二是高深之学科,普通人根本无法触及。
这当然是人们对于哲学的一种误解。
因为哲学本身,并不是无用,更不是高深难以研究的学问,而是探讨与我们人生当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如生从何来,死归何处?又如我是谁等等这些千百年来的疑惑。
尽管有时候哲学本身并不一定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但是哲学的探讨却足以引人关注与思考,并通过思辨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人们的智慧,为人们拔开层层迷雾,让人看到另外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就是我们如今探讨哲学的意义。
当然,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并不是哲学本身,而是另外一个问题,即:
如果没有“我”,世界还剩下什么?
也就是说,如果 “我”不存在了,那么,世界会是何种模样?
也许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不以为然,并误认为世界缺了谁都一样会转动。
虽然这样想并没有错,但是,若是你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眼里的世界都不一样。
换句话说,我眼中的世界与你眼中的世界并不完全一样,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角度与条件等都不一样,并由此导致世界在每一个人心中也不一样。
正如佛教所说:万法唯识,万物唯心。
意思是说,我们对于世界的一切认知皆是自己的“识”与“心”的反映,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也曾讲道,即:
“汝未来看此花时,汝花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眼中的世界,其实都是自身“心识”的再现,并非真实。
或许正因为如此,佛教才提出“无我”这一说法。
因为只有“无我”,才可以解脱一切外境外缘的束缚,即“我”都不存在了,又何谈束缚呢?甚至可以说,“心”与“识”都不存在了,世界当然也就不存在了,至少是你眼中的世界不存在了。
当然,你也可以说世界仍然存在,但是,那个世界只是他人眼中的世界,而不是你眼中的世界。
从另外方面讲,当你不存在了,以前与你有关的一切联系也会渐渐地消失,以至于不存在了,或者说,“你的世界只存在于他人的记忆与想象当中,成为别人眼中世界的一部分。
所以,当“我”不存在了,世界上有关于“我的世界”也就不存在了。
更何况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个身体并不是“真我”,而是“四大”因缘和合的产物,因此,当这个“假我”不存在了,这个世界也就不再是“我”眼中的模样了,即:
“我的世界”不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