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笔下风俗画,这才是“老北京”

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册页,以旧京风俗入画,描绘了民间的红白喜事、风俗人情,包括封建遗老之穷愁无聊等情状,其中还涉及到时政的讥讽而类如漫画,充满生活气息和人间情味。

此画笔法简练,略施色彩,既有文人画的意趣,又不乏西画之造型与光影,开现代风俗画之新风,堪称二十世纪最早的老北京风俗画!

陈师曾北京风俗画欣赏:

陈师曾《北京风俗·穷拾人》

陈师曾《北京风俗·算命子》

陈师曾《北京风俗·话匣子》

陈师曾《北京风俗·喇嘛僧》

陈师曾《北京风俗·货郎》

陈师曾《北京风俗·打鼓桃子》

陈师曾《北京风俗·丧门鼓》

陈师曾《北京风俗·二弦师》

陈师曾《北京风俗·坤书大鼓》

陈师曾《北京风俗·送碳驮夫》

陈师曾《北京风俗·冰车》

陈师曾《北京风俗·菊花担》

陈师曾《北京风俗·旗下仕女》

陈师曾《北京风俗·路旁乞妇》

陈师曾《北京风俗·泼水夫》

陈师曾《北京风俗·顶力人》

陈师曾《北京风俗·煤掌包》

陈师曾《北京风俗·山背子》

陈师曾《北京风俗·斗鸟》

陈师曾《北京风俗·品茶客》

陈师曾《北京风俗·磨刀人》

陈师曾《北京风俗·烤地瓜》
陈师曾《北京风俗·墙有耳》
陈师曾《北京风俗·切糕车》

今天,这些作品在我们眼中,就是民国时代的北京风俗画。但是在当时,却可称得上前卫、新鲜、大胆。

在风雅、不食人间烟火气的文人画一统天下的时代,陈师曾将视角对准老北京街头巷尾最底层的、最卑贱的民众,将他们的形象定格在一张张纸本上,陈师曾的意义无异于给千年传统的文人画审美打开了一扇窗。

(0)

相关推荐

  • 马海方的风俗画,沈鹏先生盛赞"京味儿没骨"

    马海方的风俗画直承传统,以高雅的追求,健康的情趣,真实地描绘了晚清以来北京地区的风物民情,将北京市民的生活起居.休闲娱乐尽收绢素之中,成功地再现了古都的人文景观和沧桑变革. 浦君艺术创始人胡桂忠与马海 ...

  • 陈师曾笔下的北京风俗

    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册页,以旧京风俗入画,描绘了民间的红白喜事.风俗人情,包括封建遗老之穷愁无聊等情状,其中还涉及到时政的讥讽而类如漫画,充满生活气息和人间情味. 此画笔法简练,略施色彩, ...

  • 老北京风俗2

    老北京风俗2 老北京风俗--54张珍藏风俗画,以此反映了清代末季同治.光绪年间之事象.自十三世纪六十年代元大都时起,各地人民来此谋生,或以工商为业,或以卖艺为生,来者愈多,文化生活愈加多样,形成了争奇 ...

  • 这些老北京风俗画

                                          pingpu

  • 陈师曾笔下的老北京风俗画

    中国画讲堂2021-03-11 09:12:27 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册页,以旧京风俗入画,描绘了民间的红白喜事.风俗人情,包括封建遗老之穷愁无聊等情状,其中还涉及到时政的讥讽而类如漫画, ...

  • 这才是老北京最地道的面食

    咱老北京从祖辈儿就爱吃面食,蒸的.煮的.煎的.炒的可谓是五花八门儿.今儿个就给您细细盘点盘点咱老北京那些传统面食. 糊饼 您别瞧这糊饼看着就是面儿上放层馅儿,连个封口儿都不用.但这里面儿讲究可不老少, ...

  • 闹腾五天五夜,那才是老北京的元宵节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得到正月十五闹元宵之后,才算真正过完年. 既然是闹元宵,就跟别的节日不同,除了吃,还必须可劲儿折腾,有点狂欢节的感觉.过去,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 ...

  • 老舍笔下的春节,有老北京最浓的年味儿!

    五颜六色的天空 小时候, 总是盼着春节的到来. 无数遍地问妈妈离春节还有几天, 什么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 什么时候才能放炮仗, 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才能拿到压岁钱, 吃到好吃的. 要说咱北京人就爱念叨过 ...

  • 北京美食界的百年“老字号”,吃过10种以上,才称得上“老北京”

    人们形容一家百年老店时,常常用"老字号"这三个字,"老字号"历史悠久,技法娴熟,拥有世代传承的美食.工艺和服务,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和底蕴,有的甚至出现在清 ...

  • 这才是老北京传统小吃门钉肉饼的正宗做法 调馅配料比例和技巧

    这才是老北京传统小吃门钉肉饼的正宗做法 调馅配料比例和技巧

  • 永不衰败的记忆,谁笔下的拳皇才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拳皇>现在已经出到正统的第14作,经历了近24年的风风雨雨,许多街机玩家也见证了<拳皇>系列的兴旺到衰败,而不 ...

  • 这才是老北京酱肉最棒的做法!

    这才是老北京酱肉最棒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