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沟通中有哪些雷区?

家庭沟通中有哪些雷区?

communication

父母想对孩子表达自己的关切,但没说两句就变成了指责、说教

丈夫竭力想化解与妻子间的不快,没想到解释却加深了误会

孩子一直在尽力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但在父母看来却是叛逆的、不懂事的

……

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验:

我们在与家人沟通时,明明心怀善意,却往往会陷入痛苦和麻烦的关系当中,在沟通中,一不小心就会“踩雷”,引发一场家庭战争。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沟通中存在一些不当的沟通模式。只有改变才能帮助自己和家庭获得理想的沟通效果。

            家庭沟通雷区         读心术

戴夫:“我知道玛西依赖我。”

治疗师:“你怎么知道玛西依赖你,戴夫?你看我理解得是否正确——当你看到玛西以某种方式看着你时,你知道她依赖你,所以觉得很紧张。是这样吗,戴夫?”

戴夫:“是的,没错。我一直没能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总的来说,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

在这段家庭谈话记录中,我们看到戴夫(丈夫)声称自己知道玛西(妻子)的感受。这是家庭中很常见的一种错误的沟通模式。

在家庭中,人们为自己制造痛苦和不快乐的方式之一是假设自己可以知道另一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而不需要对方将这些想法和感受直接表达出来。我们将之称为读心术。

在这段沟通中,我们可以识别出读心术模式,并且能够发现治疗师破解它的有效方式——要求家庭成员(本案中的戴夫)具体地描述自己获得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即读心术,是一个家庭中善意的人扭曲自己与家人的沟通并造成双方痛苦的最糟糕的方式之一。

            家庭沟通雷区     复合性相等

治疗师:“玛西,我想知道你认为戴夫怎么做才是尊重你。”

玛西:“首先,他必须注意我。如果他都不注意我,又怎么能尊重我呢?就像现在……”

治疗师:“玛西,你怎么知道戴夫没注意你?”

玛西:“你自己看看,从刚才到现在,我讲话的时候他在看地板——就像平常那样。”

在这段家庭谈话记录中,玛西(妻子)认为戴夫(丈夫)在谈话时目光看向地板就说明他没有注意她,也就是不尊重她。这种等价关系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它阻碍了沟通的正常进行。

人们往往会将某个词(标签)强加给自己的某部分体验并错误地将其等同于整个体验。这无疑会给他们带来痛苦和困难。

我们在工作中注意到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人们对于自己体验的不同部分的关注是有个体差异的,同样的标签可能会被贴到非常不同的体验上。例如,对于倚重视觉技能的人来说,“尊重”一词通常与眼神接触有关,而强调身体感觉(动觉表征系统)的人会更多地将该词与触摸方式相关联。

通过复合性相等(用一个词代表某种经历),人们可以使用相同的词来描述非常不同的体验。通常,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不同。

            家庭沟通雷区      不一致沟通

治疗师(转向家中的儿子):“好吧,蒂姆,告诉我你希望你的家庭做出的一个改变。”

蒂姆(快速地瞥了他妈妈一眼):“我真的不知道……妈妈总是说,别说……”

玛西(打断她,身子前倾地坐在椅子上,伸出手指,缓缓地摇着头,声音尖利):“说吧,亲爱的,说什么都行。”

蒂姆:“啊……我认为我不想……也许以后吧。”

我们应当注意,玛西用来表达自己的话与她说话时所用的姿势、动作和语调并不一致。男孩蒂姆(12岁)必须决定他应当从收到的来自玛西的冲突信息中选择哪些来进行回应。

沟通不一致所导致的一种很普遍而又很不幸的模式是,沟通的参与者决定关闭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换言之,他们在接收到不一致的信息后,会通过删减不一致信息的来源这种简单的方法做出回应(解决这种不一致)。

家庭中的很多痛苦和困扰都源自错误的沟通模式。在与家人沟通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踩雷”,如果发生矛盾,首先应当反省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存在不当之处。渐渐地,我们的家庭就能建立起良性的沟通循环,家庭氛围也会变得融洽、和谐了。

(转载于中育心理,文中谈话案例及引文均选自《与家庭一起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