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有八卦,电视剧要胡诌呢?——特别解读 | 系列(6)

今天分析第9.10两集,这两集主要讲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曹睿对待皇太后郭照,也就是他养母的这件事儿。

电视剧将历史上的演义当做事实,那就是郭照是死于曹睿之手。

但这绝对是八卦。我要让大家看看历史的屁股。且听我慢慢道来----

理由如下:

第一:先看看这几个人交织在一起的时间序列,这是破解疑难的关键:

甄宓: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被赐死,享年38岁。当年曹睿已经17岁。

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22岁继位,226年至239年在位,共十三年,活了35岁。

郭照:文德郭皇后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比甄宓小一岁。活了51。挂牌抚养曹睿5。曹睿在位9年后,郭照病死。

从以上这个时间序列上来看,甄宓被赐死的时候,曹睿17岁,已经能搞得清楚,谁是谁非;他是曹丕安排给郭照的,郭照无子,一开始他心有不平,但他很快就认清了形势。这一安排,是曹丕不得已而为之,但也算是最精明的安排。他本打算找一个其他皇子来替代曹睿,但在封建社会,这个举动可是风险极大的,杀皇后没啥风险,但是废长立幼,这是大忌,遭到了众大臣的反对。郭皇后虽然得宠,但也知道废长立幼的危险性,所以,她收留了曹睿,即是为了大魏的稳定,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母凭子贵。曹睿虽然心有不平,但他很快就表现的非常孝顺,早晚请安,最后得以登基。从这两件事上来看,曹丕能够为了大局,放弃对曹睿的废除;曹睿能忍母丧之痛,为了将来登基。二人都不是因小废大之人。

第二:自古以来,以仁孝治天下。杀妻子的罪过不大,杀母亲的罪过,那可是比天都大的罪过。如果有人那样做,是绝不可饶恕。杀一人而得罪天下人,曹睿绝对不会干这样的傻事儿;

第三:曹睿登基9年后,郭照才死的,如果他要杀她,登基两三年以后,就可以杀了她。有人可能会说,曹睿登基时候,还没有获得实权,那是大错特错。228年,他登基2年后,就御驾亲征了。没有实权的人,御驾亲征个屁啊?

第四:曹睿如果恨郭照,真能杀了郭照,他养母的话,那对郭家还能好吗?太和年(230年),曹叡诏封太后兄弟郭表为安阳亭侯,不久进爵乡侯,食邑五百户,升迁为中垒将军。封其子郭详为骑都尉。同年,追谥太后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升迁郭表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郭表次子郭训也为骑都尉后来太后的姐姐去世,曹叡想予以厚葬,为其修建祠堂祭祀,太后制止说:“自汉末天下大乱以来,王侯公卿的陵墓无不被盗掘,皆因厚葬。今安葬亡人最好以先帝首阳陵的薄葬为法。”这是郭照活着的时候。

郭照死后一年,也就是公元236,青龙四年(236年),曹叡改封郭后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郭后兄弟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书,以太牢进行祭祀。后来郭表薨,长子郭详嗣爵,又分郭表之爵,封其第三子郭述为列侯郭详薨,其子郭钊嗣爵

可见郭照活着或者死了,曹睿对郭家都很好。因为他明白了事理,人情,懂得了凭着郭照,他才活了下来,才可能得以继承皇位。且他只能对皇太后好,只能对郭家人好,以表示孝顺。无论这是不是真心,他都得这么做。皇帝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第五:西晋的阎缵,这个人“性慷慨,敢直言”,他对明帝有如下评论:“兢兢慎罚,事父以孝,父没,事母以谨,闻于天下,于今称之。”“于今称之”,可见,曹睿对待母亲(这里只可能是养母郭照)非常谨慎,天下人都称赞他。口碑传到了西晋时期。这不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吗?可惜,历史挡不住瞎编者啊!

接下来,说重点,那么,既然曹睿不但没有杀郭照,且对她特别好。

为什么历史上有八卦,电视剧要胡诌呢?

因为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文人都是曹植的粉丝,同情者。因为曹植,然后同情甄宓,然后就污蔑郭照,进而通过文字安排曹睿“杀了”郭照,这绝对是阿Q精神胜利法。

历史上为什么曹操、曹丕、曹睿的名声都不好?这三人文韬武略,那也是一等一的人才,建安七子,差不多才可以和曹家父子媲美。但他们为啥不受待见?因为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曹家的历史是司马家写的,司马家能给他写好了?

每一个朝代,末后几个朝代,都不得好结论。王朝太短,首任皇帝也不得好结论,这就是历史。

覆灭的王朝被新的王朝清算,旧王朝当年被压制的反对派,重新上了台,那还不是:永无休止的污蔑?

         当权派正好利用这种心理,来重新树立自己得到政权的合理性,正当性:前朝太他妈的坏了,只要你这样说,就是对的。这绝对是屁股决定脑袋。

         御用文人,最会拍马屁,最后阿谀逢迎,最会污蔑之能事,杜撰各种邪说臆想。加上老百姓做看客,八卦起来,一阵阵惊叹欢呼。然后笑的前仰后合,假的也就成真的了。

站在百姓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无声的反抗,心有不平,意有不满,于是乎杜撰野史,以瓦解前朝统治阶级的正统性和宣传的伟正光,于是各种奇闻怪谈,争权夺利之阴谋诡计,都编撰出来了。

所谓正史,都会搞得特别正式,正经。

所谓野史,都会搞得特别不正经,不正式。

于是,野史成了一种反抗的手段。演义,小说,戏曲,诗词歌赋,音乐,美术,电影,电视剧,都是文艺手段。有正史的一派,有野史的一派。

其实,老百姓也是无奈,反抗不了当前的朝代,只能在前朝覆灭的丑闻中,获得自慰。以一种虚假的胜利者的姿态,赢得阿Q的感觉。这感觉,非常爽,但只能是酸爽。因为真正的胜利,并不属于他们。只是自欺欺人的幻觉罢了!他们在这种幻觉中,苦撑着历史再一次重复,那个时候,酸爽变成了辣爽,辣的眼泪都会流下来,或许还会流血,然后,他们就笑不出声了。

然后,笑声满皇庭,哀嚎遍于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再然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再再然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