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学家孟诜简介,探究食疗千年非遗传承
孟诜(shēn),公元621至713年,是唐代著名的医家和养生家,也是“百岁真人”孙思邈的学生。孟诜虽精通医药和养生之术.但在具体的养生中却不主张运动锻炼或呼吸吐纳,也不提倡天人合一、清净修养。却提出了以食当补。孟诜寿高93岁,仅次于他的老师孙思邈。尽管这样,他也成了当时凤毛麟角的寿星。
孟诜提倡以食当补,并不是对其他的养生行为存在着异议。他自年轻时就喜好医学,常说“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唐睿宗李旦因朝局动荡,寝寐难安,忧思成疾,满朝御医束手无策,遂召恩师孟诜(shēn)自汝州回朝。孟诜(shēn)献千岁松脂茯苓,熬成独苓汤,睿宗连服七日,焕然一新,精神大振。以“孟氏歧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余堂”之号,以期孟诜(shēn)在汝州北部箕山归隐后,仍能将中医食疗养生之术造福乡邻,发扬光大。
孟诜生平尤为重视不同种类食药的搭配和禁忌,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稳中求效”的膳食养生和中医治疗准则。
孟余堂一脉传承,始终坚持以温良的膳食茶膏和现代科技萃取产品为主,甄选源头道地药材,组方温和,稳中求效,在降低药物对身体不良影响的同时,提高治疗效率。
孟诜在朝中为官多年,一直从事医药的研究,时间一长,他发现了“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方药虽然能够治病,但也会产生一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副作用。若是长时间服用同一种药物。那么虽然治好了这种病,但另一种病却由于药物的负面作用而产生。因此,孟诜一面研究药理,一面研究食疗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在他的一生中,曾著有《食疗本草》、《必效方》、《补养方》等书,其中《食疗本草》就是他和弟子张鼎在《必效方》和《补养方》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内容丰富,被誉为我国唐代较全面的一部营养学和食疗专著。 孟诜所说的以食当补,是指用食物的营养来预防疾病。推迟衰老,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他看来,食补既方便又实惠,人人乐意接受,而且没有副作用,有些食物甚至还可以达到药物所达不到的养生作用。但食补并非千篇一律、人人可补。
他认为:食补能使人体的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也能使肌体及时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抵御和防止病邪的侵入。由此可以看出,孟诜注重食补,是因为他更注重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