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真正的顶级人才,必须具备这4个“力”(遇到请重用)

常言“得人才者得天下”。

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到马云西湖摇舟吸引蔡崇信,各种关于人才重要意义的故事多不胜数。

人才。人对了,事儿才能对。

何谓人才?他们一般都具备什么特质?

关于这点,张一鸣在很早之前就有结论:

先拼脑力,次拼体力,再拼耐力,最后拼定力。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在采访中直言不讳地提出:

“我们的社会最终是要走向人工智能的,未来更需要的是脑力人才,无脑力的工作都会被机器替代!”

脑力强的人才大多具备3大能力:

集中精力的能力、良好记忆的能力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拥有超强脑力,有自己独特思维逻辑的人能更清晰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懂得多角度思索问题,抢占市场先机。

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喆便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为了生计,李秉喆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

“你一天要订多少份报纸?”报亭老板问李秉喆。

李秉喆想了想说:“要100份吧!”

老板有点吃惊,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一天卖出百份报纸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最后老板还是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秉喆空着手来到报亭。

老板纳闷地问:“昨天的报纸呢?”

“卖完了,我今天想要200份!”李秉喆答。

第三天,李秉喆张口要300份。老板十分惊讶,决定跟着他,看看他是怎么卖报纸的。

原来,李秉喆到了车站后,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四处叫卖,而是不停地往候车乘客手里塞报纸。

老板疑惑地问:

“会不会有人不给钱跑了?”

“有,但特别少,因为他们看了我的报纸,就不好意思坑一个孩子的报纸钱了。跟那些把报纸砸在手里的报童比,算总账还是我卖得最多!”李秉喆自信地回答。

盈利固然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结果,但第一使命必然是获取客户。否则就只能先甜后苦做一锤子买卖。

欲取先予正是一种脑力智慧体现。

对于多数人而言,在做成一件事的过程中,似乎总有一些不利因素出现。

它们仿佛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一步步“诱导”你在困难面前缴械投降。

反观那些脑力强的人,大都不会与“拦路虎”撞个头破血流,而是懂得绕开,寻找另一条道路抵达终点。

在职场生活中,相信你会有这样一个体会:

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其中的一个通病就是吃不了苦。

工作中稍有不顺心便频繁跳槽,一遇到困难,就想当逃兵。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古往今来有所成就者,无一不是能够战胜人生的艰难坎坷,最终扭转命运的局势,获得成功。

作为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被企业家奉为“经营之神”,其企业管理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

出身贫寒,从一个米店的小老板到创办台塑集团,再到成为台湾的塑胶大王,王永庆如何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奠定日后发迹基础?

四个字——“吃苦耐劳”。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北县新店。父亲几代人以种茶为生,收入微薄,勉强支撑着一个家庭的正常开销。

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他从小担负着繁重的家务。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赤着脚,担着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后两百多级高的小山坡,再赶到山下的水潭里去汲水,然后从原路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

9岁那年,小学毕业的王永庆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他便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元。

在开店之初,为了减少成本,他增添碾米设备,自己碾米卖。别家的米店一般下午五点钟休息,王永庆则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

结果是:紧邻的两家碾米厂的业绩总落后于王永庆。

无独有偶,古时代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战胜吴国;司马迁遭遇宫刑,还坚持完成《史记》,才能名垂千古。

很多人都羡慕成功者的风光无限,却很少有人在意成功者背后的付出。

而唯有吃苦耐劳、以勤补拙,才能让自己真正走向成功。

吃苦,也是一种资本。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的名人市村清池,在青年时代担任富国人寿熊本分公司的推销员,每天奔波拜访,还是连一张合约都没签成,因为保险在当时是很不受欢迎的一种行业。

68天之间,他没有领到薪水,就算他想节约一点过日子,仍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没有。最后,心灰意冷的市村清池就和太太商量回东京,不再干保险了。

此时妻子却含泪鼓励他再努力一个星期。

第二天,他又鼓起勇气到某位校长家拜访,这次终于成功了。

后来他曾描述当时的情形说:

“我在按门铃时之所以提不起勇气的原因是,已经来过七八次了,对方觉得很不耐烦,这次再打扰人家一定没好脸色看。谁知对方已经准备投保了,可以说只差一张契约还没签而已。假如在那一刻我就这样过门不入,我想那张契约也就签不到了。”

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工作后,放弃了最后让他们成功的10%。这不但输掉了开始的投资,更丧失了通过最后努力而发现宝藏的喜悦。

未来时代,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的剧烈震荡将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要持续生存和发展,更需要心态好、有耐力的人才!

1、耐得住折腾

每个人才都应经历或了解各个岗位,充分理解“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精神。在这种不断折腾,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自己丰富的工作阅历。

2、耐得住压力

在职场中,所处位置不同,压力程度也不同。

这些压力或来自上司、客户,或是专业能力欠缺,但无论压力来自哪里,如果能扛得住,自身意志的坚韧度又将提升一个层次。

3、耐得住打击

职场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经历一些挫折甚至是打击。

但唯有在打击中仍能承受得住,逆风翻盘,才能作为陪同企业负重前行的人才。

正如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总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无数的打击。能够守住自己的初心,耐得住中途的纷扰,才能有期待的奇迹。

毕竟,成功拼的就是心态和耐力,笑到最后的人才笑的最好。

什么是职业定力?

心定则谋定,谋定则事成。

一弟子学习射箭,师傅教导他,要学射箭先要练好定力。

定力怎样练呢?

就是站成射箭的姿势,每天站上3个时辰,等练到纹丝不动时,再来教他如何射箭。

弟子练了3年终于练成。师傅却说,他只具备了身体上的定力,还必须具备心理上的定力。

心理上的定力怎样练呢?

师傅让他站在高高的危崖上,站成射箭的姿势,每天站上3个时辰。

弟子一练又是3年。

弟子找到师傅,师傅说可以教他射箭了。

师傅仅教3个月,弟子就能百步穿杨。

弟子不解地问,为什么练习定力需要6年,学习射箭仅需3个月?

师傅说,不只是射箭,定力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基础。

而学习射箭,只是一种技巧,技巧再好,如果没有专注的定力,也难以击中目标。

现实中,有些员工很少想过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业,能混一天是一天,却想着这艘大船能开得稳健为自己护航。

倘若没有足够的定力,则很难与公司在发展战略上达成一致认同。

那随着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机,他们就有可能对公司的理念产生了动摇甚至打退堂鼓,很难做到与公司共进退。

而这样的员工,纵使能力再强,也不会被公司所重用。

当下的市场,人才可谓是企业的立足之本。

俗话说:好的团队能把差的项目做活,差的团队能把好的项目搞砸!

可见在成功的优质项目中,顶级的人才占据了主要因素。

抓住、培养满足以上4点特质的人才,当市场机会来临时,对手还没有准备好,而你早就练好了兵。

而这就是你跑赢对手的关键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