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深处走来,“甘肃”经历了什么?

2021年03月02日 20:58:06  来源:凤凰网甘肃综合

文/驻网作家 张克复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形由中国版图的中心向西北部作带状延伸,长1655公里。东邻陕西省,西连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靠四川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全省总面积为42.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37.26万。

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华池、镇原、环县、庆城、泾川、庄浪、武山、东乡等地旧石器的发现,说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里的一些河谷台地上。在新石器时代,从陇东到河西,从甘南到肃北,到处都有原始先民们活动的遗址。距今7800年到5000多年前的秦安县大地湾遗址所发现的殿堂式建筑群、烧制陶器的窑址,彩绘绚丽的陶器和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明这时期的陇原大地已经闪耀着远古文明的曙光。

大地湾文化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特别是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一期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早期阶段的古老文化。1923年首先于临洮县马家窑发现的马家窑文化(甘肃型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上游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在甘肃省境内分布广泛,前后继承,反映了距今5000年到4000年前甘肃地区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以及先民们从事原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情况,不仅说明以农业为主兼及畜牧、渔猎和采集的多种经营已是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特色,而且彩绘陶器出土数量庞大、造型精美、色彩鲜艳,表现了先民们高超的技艺,堪称祖国的瑰宝,并使甘肃赢得了“彩陶之乡”的美称。距今约4000年左右,甘肃境内的先民们又创造了齐家文化,其时先民们已掌握了冶炼红铜、青铜的技术,使用铜器,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商品交换和贫富分化,正在向阶级社会过渡。此外,在洮河谷地,还有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遗存。在河西走廊,也发现了民勤沙井文化、山丹四坝文化和玉门火烧沟文化,反映了河西先民以原始畜牧业和渔猎为主,由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早期发展的情况。

羲轩桑梓

相传甘肃是伏羲、女娲和黄帝的故乡,被称为“羲轩桑梓”。史籍记载:“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即今秦安县北、静宁县南一带。传其母孕12年而生,故命名其诞生地为“成纪”。这是甘肃最早见于史籍的地名。伏羲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女娲乃母系氏族首领,传说是伏羲同母之女弟,也诞生于成纪。她“惟作笙簧……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淫水”。据唐司马贞《三皇本纪》,伏羲、女娲就是“龙的传人”的始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掘《水经注》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的轩辕谷(今清水县境内)。“黄卜卜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至今崆峒山有问道宫(黄帝问道处)、望驾山(以望黄帝驾临处)等古迹。黄帝并曾“西济积石,涉流沙,登于昆仑”。“黄帝崩,葬桥山”。《史记索隐》引《汉书·地理志》:“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史记正义》引《括地志》:“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阳周县、罗川县即今甘肃正宁县,黄帝遗陵位于正宁县二顷塬与五顷塬之间。五帝中之颛顼高阳氏也“西行于流沙”(流沙,在今张掖市北,一说在敦煌)。这进一步说明甘肃为华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雍梁之地

甘肃古为“雍梁之地”。相传夏禹划天下为九州,甘肃境内分属雍州西部和梁州北部。《禹贡》记载:“黑水西河惟雍州。”当指今陕西、山西之间,黄河以西至“弱水既西”的地区,包括今甘肃陇东、陇西和河西地区。今甘肃东南部则属梁州。《禹贡》记载,“华阳黑水惟梁州”,为华山(秦岭)以南之汉中、巴蜀地。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岭西延部分,故属梁州。据《禹贡》和《史记·夏本纪》可知,夏禹“导山导水”,多数开端于甘肃,如“导山”三条四列,其中导“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导蟠冢至于荆山”,“岷山之阳,至于衡山”,二条三列开始于甘肃;又如“导水”,九川之中,“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蟠冢导漾.东流为汉”,“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六川都导源于甘肃,足见甘肃也是夏禹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夏末,周族兴起于陇东一带。周族祖先名弃,善种稷、麦,被尊为农神,称后稷。后稷子不窋率族人奔至戎狄之间(今庆阳市境内)。传至公刘,历经三代,“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周人势力越来越大,活动范围遍及今陇东和天水、陇西一带,后又迁至陕甘交界一带,于公元前1066年起兵灭商,建立周朝。所以甘肃又被史家称作“周道始兴之地”。

戎羌之地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早在商周时期,今甘肃境地就居住着许多戎族部落,因此古代甘肃被称为“西戎之地”或“戎羌之地”。据史籍载,在泾、洛之间,有西落鬼戎,乌氏之戎,朐衍之戎,义渠戎,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还有密(密须,今灵台县西)、阮(泾川、灵台县间)、共(今泾川县北)、彭(今西峰市西)等部落方国与戎人杂处。在渭水上游有绵诸戎、绲戎、邽戎、冀戎、獂戎、襄戎、翟戎等。在今敦煌一带,还居住着允姓之戎(又称瓜州之戎)。统称作“西戎”。在河湟及白龙江、洮河地区,则为参狼羌、白马羌、牦牛羌、先零羌、烧当羌等羌族部落所居,称为“西羌”。在白龙江、西汉水流域还居住着氐人。在河西走廊,居住着禺氏(月氏,音肉支)、乌孙,是河西畜牧经济的早期开拓者。自周、秦至宋,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党项和杂胡人都曾在甘肃大地上活动过,并先后建立了前秦、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宕昌国、邓至国、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吐谷浑国、甘州回鹘汗国等民族政权。所以,古代甘肃是各兄弟民族角逐进退的场所和干戈不息的戎马战场。

秦凉之地

古代甘肃又称作“秦凉之地”。商周之际,秦人西迁定居在今甘肃礼县、西和一带,属“西戎之人”。周孝王召秦族首领非子“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赢秦。”秦人得到今日清水、张家川、秦安、天水一带大片封地,建都于西垂(西犬丘,今礼县东),奠定了基础。周宣王时,封非子曾孙仲为“西垂大夫”。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秦襄公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赐以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以西土地,势力强大起来。秦武公十年(前688年),吞并邽戎、冀戎,设邽县(今天水市秦州区)、冀县(今甘谷县),这是甘肃也是中国置县之始。秦穆公时(前659-前621年)攻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献公元年(前384年),又灭狄戎、獂 戎,设狄道(今临洮县)、獂道(治今武县西北、陇西县东南)。秦昭王又攻灭义渠戎(在今庆阳、平凉一带),今甘肃黄河、洮河以东地尽归于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和三十五年(前272年),先后设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县)和北地郡(治今甘肃宁县),并开始修筑西起临洮的长城。接着矛头东向,攻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可见甘肃是秦的发祥地。汉承秦制,并开发河西,置四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13刺史部,初为监察区,后演变为地方最高一级建置,今甘肃境除陇南地区一部外,概属凉州刺史部,包括今青海东部、宁夏南部,共辖10郡123县(道),州治陇县(今张家川县),后迁冀(今甘谷县)基本上确立了甘肃政区的雏形。东汉因之。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凉州刺史部郡国十二,县、道、候官九十八。”所以可以说,甘肃省政区奠定于两汉。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凉州治西迁武威郡治姑臧城,辖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9郡48县。延至西晋,今甘肃黄河以东由秦州(治今天水)管辖,以西由凉州管辖。这就是省境世称“秦凉之地”的由来。

丝路孔道

古代甘肃境地,是中西陆路交通的必经通道和重要门户,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由东向西横贯全境,被称为“丝路孔道”。传说,黄帝和尧、舜、禹都到过古西域,同时古埃及、印度、渠搜国(今塔吉克)、奇肱国(意大利西西里岛)及西域母系部落首领西王母等都与中国有友好来往。在殷墟商王武丁(约前1250年—前1192年)配偶妇好墓中出土玉器756件,经鉴定基本上都是新疆玉。《穆天子传》载,周穆王曾率六师之众西巡昆仑丘,见西王母。岑仲勉认为其路线是自镐京(西安)出发,经今平凉、六盘山,至张掖,沿黑河北上居延泽,西行入新疆,回程仍过张掖,经临洮过陇山回镐京。可见甘肃境内“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商周时可能已经开通。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漆器、铜镜在新疆、俄罗斯乌拉干河流域多次发现,在德国斯图加特、克里米亚半岛、乌拉干河流域和新疆公元前5世纪至前3世纪的古墓中,也有中国丝绸出土。说明中西之间早就通过甘肃境内泾、渭谷地和河西走廊的陆路互相往来。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地以北、北山之南、长约千余公里、宽仅几公里至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是中西往来的必经孔道,称为“河西走廊”。

祁连山

汉初,河西被匈奴占据,为休屠王、昆邪王驻牧,交通阻断。汉武帝继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四年(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率大军出击匈奴,逾焉支山千余里,匈奴远遁。从此“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同时,设郡县,筑塞垣,分河西地为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修筑长城,置玉门关、阳关以为门户,彻底开通了“丝绸之路”。接着移民实边,分兵戍守,开发河西。元封五年(前106年),又将今甘肃境内黄河东西两部分同划为凉州刺史部,使丝路东段这一狭长通道区域置于一个行政单位管理之下,有效地保证了丝路的畅通和繁荣。东汉乃至盛唐等统一王朝在政区划分时,差不多都考虑到便利和加强丝路的统一管理这个因素,造就了今甘肃省东西绵延3000里的狭长地形。

陇右得名

甘肃古称“陇西”、“陇右”。战国秦昭襄王28年(前279年)“始置陇西郡”,因地在陇山以西得名。那时的陇西郡,比今甘肃省地要小得多,仅辖洮河中游、渭河上游、西汉水上游及今天水市部分地区。唐代置“陇右道”,为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辖今陇山以西,青海湖以东,新疆东部以东地,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大体是今甘肃的规模。古代以西为右,故名“陇右”。所以从那时起,“陇右”即成为甘肃省的特称,简称“陇”。不过,今人说“陇右”,一般是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通志略·地理志》载:“陇右道,古雍、梁二州之境。今秦、渭、成、武、洮、岷、迭、宕、河、兰、鄯、廓(以上陇西),凉、甘、肃、瓜、沙、伊、西、北庭、安西(以上河西)。凡二十有一州焉”。因此又别称为“河陇”。陇山,是指自六盘山南到渭河的南北走向的山脉,全长约120公里,主峰六盘山海拔2945米。“陇”通“垄”,《辞海》释其为平地上的岗垄、高地。陇山突起耸立于关中平原西部,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界,因以“陇”名。其很长地段呈现为平缓的侧坡,所以又有“陇阪”、“陇坻”之称。登上陇山,东顾秦川如带,西望陇阪九回,是古代著名关塞。陇右地处中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会地带,总体上表现为山地型高原地貌,大部分地面在第二级阶地上,海拔1000米以上,黄土厚度达50米以上,俗称“陇原”。陇山又将其分为三部分:陇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的黄土高原地区,称陇西黄土高原,简称“陇西”,又称“陇中”;陇山以东之庆阳市和平凉市大部地区,属陇东黄土高原,习称“陇东”;陇山之南,大体为东西走向的西秦岭山地和山间盆地,包括陇南市和天水市、甘南州的部分地区,俗称“陇南”。合称“三陇”。因此,人们也将“三陇”作为甘肃的代称。

“甘肃”之称的由来

“甘肃”作为一个名称词,出现于北宋西夏时期。西魏时始改张掖郡为甘州,以境内之甘峻(浚)山得名;隋时为“肃振国威,以通西域”,改酒泉郡为肃州。唐末宋初,古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在西北崛起,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主李元昊攻取甘州。1036年相继攻下瓜、沙、肃诸州,迅速控制了全部河西走廊和黄河东部部分地区。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因在宋之西方,史称“西夏”。是时,西夏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元昊遂分“国内诸州计之总兵五十余万”为左、右厢,设立12个监军司,实行区域性统治,其中“甘肃军司”驻甘州,“甘肃”一词首见于史册。“甘肃”一名,乃合甘州、肃州首字而得。但这时的 甘肃军司尚不是政区建置,而属军事建置(类似今之军区),辖区也限于甘、肃二州。在今甘肃境内的还有西寿保泰军司,驻柔狼山北(今靖远县北);卓啰和南军司,驻卓啰城(今永登县红城镇);西平军司,驻瓜州;黑水镇燕军司,驻兀剌海城(今金塔县东北)。其余则为宋地。终宋一代,今甘肃境地为宋、西夏、金、吐蕃分而据之,成为几方激烈争夺不断交兵的主要战场。

甘肃省的正式设置始于元代。13世纪初,蒙古族的杰出英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并建立政权以后,鉴于河西走廊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优越自然条件,立即把矛头指向河西,发动了进攻西夏的战争。至1226年,蒙古军先后攻陷沙、肃、甘、凉诸州,1227年灭西夏,河西走廊西东分别为八都大王、西凉王等的封地,连同毗邻的六盘山地区,遂成为蒙古政权西征南伐的根据地。1264年,置甘肃路总管府,旋改为甘州路总管府、肃州路总管府。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1279年灭宋,统一全国。元政权创设并推行行省制度,除“腹里”即京都地区(今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吐蕃地区由中央的行政机关中书省和宣政院分别直属、管辖外,分全国地为11个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后来正式演变成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建置和区划。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省,治所甘州,下辖2直隶州、5属州。并设甘肃行枢密院,“提调西路军马”。但甘肃行省的统治重心在河西,其辖区范围大致相当于原西夏的疆域,包括今河西地区、湟水流域、内蒙古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和宁夏之地。黄河及洮河以东概属陕西行省,洮西则属吐蕃宣慰司,与今之甘肃省境大不相同。

甘肃省虽设于元代,但建置和行政区划的完成则在清代。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省制,在全国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甘肃黄河以东地属陕西布政使司所辖,河西地区和洮岷一带则遍设卫、所,分别由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陕西都司所辖。但“甘肃”一名作为“九边”重镇之一尚见诸史册。原来,明王朝为了巩固北部边防,从洪武到万历年间整修和改建长城。在长城沿边设立了九个边防重镇,即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其中甘肃、宁夏、延绥又为西北“三边”,每个边镇设总督一人,统兵约10万人。甘肃镇驻甘州,“属关一,卫十有三,所六十”,管辖自金城至嘉峪关1600余里的长城。到了清初,恢复行省建置,划全国为18个行省(后增至23省)。清康熙三年(1664年)设陕西右布政使司,驻巩昌(今陇西县城)。康熙六年(1667年)改为巩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1668年)正式改名为甘肃布政使司,移治所于兰州,从此,甘肃又成为一个独立的省区,兰州成为甘肃省会,延之于今。习惯上取其首字,简称“甘”。清代甘肃省境域除今甘肃省辖区外,尚包括今新疆、青海、宁夏及内蒙古一部分。光绪十年(1884年),由甘肃析置新疆省。分置后的甘肃省下辖8府、6直隶州、1直隶厅、66县。民国17年(1928年)再由甘肃省分置宁夏省、青海省,甘肃省境遂为今日之规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处甘肃省陇东的今庆阳市地区大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陕甘宁省,由地处三省边缘交界一带而得名)的一部分。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甘肃境内,28日解放平凉,8月3日解放天水,26日解放兰州,9月16日解放武威,22日解放张掖,25日解放酒泉,12月29日解放武都,同年8月,即成立了甘肃行政公署。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成立甘肃省人民政府。1950年1月8日,在兰州市隆重举行了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大会。1954年8月31日,政务院决定将宁夏省并入甘肃省;1958年3月,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决定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地由甘肃省再次析出。七十多年来,甘肃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为建设新甘肃而共同奋斗。

(0)

相关推荐

  • 每日笔记(9月23日)听课笔记(上)

    听课笔记 听张克复先生"富民兴陇"专题讲座:甘肃,从历史 深处走来 上午,全省2021年"富民兴陇"第十讲开讲,通过视频方式认真地聆听了张克复先生讲甘肃的历史文 ...

  • 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两个县

    我国历史最早建立的两个县位于甘肃省. 公元前697年,东周的第二位君王周桓王姬林驾崩,其子姬佗继位,史称周庄王.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史记.秦本纪>记载:"十年,伐邽. ...

  • 河西走廊包括哪里,它的来历是怎样的,为何秦始皇时没有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从陇西(今甘肃南部)通往西域(今新疆)的一条战略通道,呈东西走向,全长1000多公里,它的东边是黄河和今天的黄土高原,北边是合黎山.龙首山以及阿拉善沙漠和蒙古高原,南边是祁连山和青藏高原,西 ...

  • 应重视“汉天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文/张克复 张国藩 "汉天水"文化源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在平襄县设天水郡,是通渭历史文化中最具价值的传统文化.当前,在通渭县顺利进入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期, 启动"汉天水&qu ...

  • 氐和羌

    甘肃西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生息.繁衍.古文化遗存极为丰富,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遍及西汉水及漾水河流域.长道镇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陇南先民开拓最早的地区之一. 氐和羌本来 ...

  • 汉天水郡治平襄县址再现实证(上)

    汉天水郡治平襄县址再现实证 -田野考察已确定"天水湖""三堆"遗址碧玉关历史文化研究院顾问 张国藩  近日翻看郝树声.张德芳先生编著的<悬泉汉简研究> ...

  • 地名的来历:甘肃

    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先秦时期,大禹分九州,甘肃大部分都属雍州.凉州境内,故被称为雍凉之地".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

  •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甘肃

    祁连山 甘肃省博物馆藏隋代连珠纹扁壶 属于大地湾文化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克复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黄河依势从境内穿越而过,北依沙漠,南 ...

  • “如意甘肃”:从历史深处走来

    [溯源甘肃]"如意甘肃":从历史深处走来 甘肃学习平台2020-11-11 甘肃 作者:张建君 今天的甘肃行政区划如同一柄玉如意. 如意甘肃,一个多彩多姿的省份,一个中华民族人文始 ...

  • 【征文大赛083】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甘州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甘州    张军      从出生到现在,在甘州生活了数十年.我说不清甘州赋予了我什么,也道不明我回报了甘州什么.十多年 ...

  • 多情的女子从岁月深处走来

    ◆ ◆ ◆ 文丨杨爱华 在时间的岸上走走停停,发生的将发生的,都在继续.晨曦载曜,雾散云移,偶尔透过以前与现在之间拂不去的纱幔,窥视尘风吹走的过往. 多情的女子从岁月深处走来,转身又走进岁月深处,把动 ...

  • 美文欣赏:从春深处走来的初夏

    作者 东方春晓 昨夜,似要倾盆的春雨,像极了断线的珠子,在叭嗒有声之后,顺着房檐疾骤流淌.夜幕里盏盏霓虹的闪烁中,道道银色的雨线,宛若缥缈的素纱,将一种激越,编织在滂沱的思绪里. 灿烂了一个季节的春天 ...

  • 探寻历史深处的真实世界——评《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 (1933—1934) 》

    黄道炫著<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 (1933-1934) > (以下简称<张力与限界>) 自2011年11月出版以来,学术界.知识界反响热烈.就笔者的体验而言,阅读该书的过 ...

  • 富春三小 陈雅婷 || 一次走夜路的经历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会员优秀习作 一次走夜路的经历 富春三小 五(1)班 陈雅婷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天上那洁白无瑕的月亮,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八岁时一个人走夜路的一连串惊险事. 那时候妈妈还在店里上班叫 ...

  • 历史深处,那些著名的卦相

    原轻口味灵异故事 轻口味故事 昨天  轻口味故事 |真实灵异源头 有些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转文请注明:来自公众号 轻口味故事 @尘缘若梦 千古文圣 占得贲卦终失意 据<孔子家语&g ...

  • 向情与爱的更深处走去

    图片源自阿根廷插画师阿尔玛格朗 我们在人权宣言里面忘了两种人权:自我矛盾和一走了之的权利. --题记 深夜2点了,他在等一个人去睡觉.一个在婚姻里名存实亡的人.维系情感的仅有一根纽带即是他们的孩子.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