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18:梵高的“意外发现”

高中拓展悦读18

梵高的“意外发现”

一、思维探索

为什么非要等天黑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双方激战正酣,一天,苏军统帅朱可夫接到斯大林密电,必须在一周之内的某个晚上,对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德军发起偷袭,彻底摧毁敌方的防线。

接到密令后,朱可夫立刻查看一周内的天气预报,发现有一天晚上是阴雨天,没有星星和月亮光,非常适合进攻。于是便将偷袭定在当晚。

可就在一切准备都已经就绪时,当晚的天气却离奇地由阴转晴,月亮照亮了整个夜空。苏军如果此时出击,定会被德军发现。

但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可不发了,有参谋向朱可夫建议,既然偷袭不成,那就只能硬拼硬地正面交火了。这一建议立即遭到其他人的反对,因为德军比苏军人数多很多,这样做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朱可夫灵光一闪,问在场的各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夜晚进攻德军?

因为天黑,对方看不清我们呀。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好,那么只要我们设法让对方看不清我们,不就行了吗?何必非要在乎天是不是黑!

朱可夫的这个提示让大家茅塞顿开,但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德军看不清我们呢?有人问道。

朱可夫想了想,有了!之后,他命令手下将全军所有的大功率探照灯全集中到一起,然后将这些探照灯分配给打前阵的冲锋连。

当天晚上,苏军偷袭德军阵地的战役正式打响。刚开始,德军觉得苏军是不可能偷袭成功的,因为老天站在他们这边,但当冲锋连将几百盏探照灯同时打开,射向德军阵地,形势一下子发生了逆转——刹那之间,极强的灯光将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照得什么也看不见,更别说开枪了。就在此时,苏军趁机一拥而上,很快便赢得了胜利。

有时,出奇制胜并不难,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就可能想出不同于以往的做法。

二、古韵寻音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宋)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译文】

西风拂来,仿若劝说云彩放行一般,云层逐渐退去。远望东方,金镜似的月亮将在这晴朗无云的天空中冉冉升起。月色如霜,光照四野,月上的桂树映入河水中,水月与明月交相辉映,更添几分风致。夜已深,古驿枯庭里只剩下自己独自徘徊,孤枕难眠。

身在故乡的朋友,在远方看着这天边明月,或许也会想起在外的自己。现在还乡只是梦想,只能用书信把思念传回故乡。心事重重,忧虑不安,乌鹊在风中依着残枝,秋露中的蟋蟀在荒井中发出悲鸣。独自在月下饮酒,九重天上的月宫一片凄冷。

【赏析】

此词上阕先从“中秋”写起。头两句即是佳句:“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其中共有四个意象:西风、凉云、天东、金镜,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中秋之夜”的美妙图画。其奥妙之处尤在于“来劝”、“放开”这两组动词的运用,它们就把这幅静态的“图象”变换成了动态的“电影镜头”。原来,入夜时分,天气并不十分晴朗。此时,一阵清风吹来,拂开和驱散了残存的凉云——作者在此用了一个“来劝”,就使这个风吹残云的动作赋有了“人情味”:时值佳节,就让普天下团圆和不团圆的人都能看到这一年一度圆亮如金镜的中秋明月吧。果然有眼,它终于同意“放行”,于是一轮金光澄亮的圆月马上就在东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所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景,又包含了自己的情愫,为下文的继续写景和含情埋下了伏笔。

“照野霜凝,入河桂湿,——冰壶相映”三句,就承接上文,写出了月光普洒大地、惨白一片的夜色,以及大河中的月影与天上的圆月两相辉映的清景,于中流露了自己的乡思客愁。李白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苏轼词云:“明月如霜”(《永遇乐》),史词的“照野霜凝”即由此演化而来,并体现了自己的思乡愁绪。“殊方路永”一句,语似突然而起,实是从题中“真定驿”生出。临安出发,过淮河,入金境,便是殊方异国,故云“殊方”;到了真定,已走过一段漫长的路程,但再到目的地燕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故云“路永”。这个四字押韵句自成一意,起了转折和开启下文的作用:上面交待了中秋月色,至此就转入抒情。

“殊方路永”四字读来,已感到伤感之情的深切,而令人难堪的更在此夜偏又是中秋节!故而“独在异乡为异客”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两重悲绪就交织在一起,终于凝成了下面这两句词语:“更分破秋光,尽成悲境”。中秋为秋季之中,故曰“分破秋光”,而“分破”的字面又分明寓有分离之意,因此在已成“殊方”的故土,见中秋月色,便再无一点欢意,“尽成悲境”而已矣!下两句即顺着此意把自己与“真定驿”与“中秋”合在一起写:“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月于“影”字见出。

驿站古庭的悲寂气氛,与中秋冷月的凄寒色调,就使作者中夜不眠、踌躇徘徊的形象衬托得更加孤单忧郁,也使他此时此地的心情显得更其凄凉悲切。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分强调词要写“真景物”和“真感情”,谓之“有境界”。此情此景,就使此词出现了景真情深的“境界”,也使它具有了“忧从中来”的强烈艺术效果。

不过,在上阕中,词人还仅言其“悲”而未具体交待其所“悲”为何,虽然在“殊方路永”四字中已经隐约透露其为思乡客愁。读者只知道,词人犹豫,词人徘徊,词人在月下形影相吊,然而尚未直探其内心世界的奥妙。这个任务,便在下阕中渐次完成。它共分两层:一层写其对于江南密友的相思之情,这是明说的;另一层则抒其对于北宋故国的亡国之悲,这又是“暗说”的。先看第一层:“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起句与上阕末句暗有“勾连”,因上阕的“孤影”就自然引出下阕的“朋旧”,换头有自然之妙。“在许”者,在何许也,不在身边也。

“也能怜天际”是说:他们此刻面对中秋圆月,也肯定会思念起远在“天际”的我。“诗思谁领”则更加进了一步,意谓:尽管他们遥怜故人,但因他们身在故乡,因而对于我在异乡绝域思念他们的乡愁客思缺乏切身体验和领受,故只好自叹一声“诗思谁领”(客愁化为“诗思”)。

从这万般无奈的自言自语的反问句中,读者深深地感觉到:词人此时此刻的愁绪是其他人都无法代为体会、代为领受的。其感情之深浓,于此可知。接下“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就续写他好梦难成和写信寄情的举动,以继续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愁。这里,他使用了两个典故:“刀头”和“虿尾”,其主要用心则放在前一典故上面。《汉书意欲暗地劝说李陵还汉。他见到李后,一面说话,一面屡次手摸自己的刀环。环、还音同,暗示要李归汉。又刀环在刀头,后人便以“刀头”作为“还”的隐语。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古绝句》中“何当大刀头”一句云:“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即此意。此处说“梦断刀头”即言思乡之好梦难成,还乡之暂时无法,所以便开笔作书(“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让自己的相思之情随书而传达到朋旧那里去吧。以上是第一层。第二层则把思乡之情进而扩展。先点以“忧心耿耿”四字。这耿耿忧心是为何?作者似乎不便明言。以下便接以景语:“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这两句既是实写真定驿中的所见所闻,又含蓄地融化了前人的诗意,以这些词语中所贮蓄的“历史积淀”来调动读者对于“国土沦亡”的联想。曹操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史词的“风鹊残枝”基本由此而来,不过它又在鹊上加一“风”,在枝上加一“残”,这就使得原先就很悲凉的意境中更添入了一种凄冷残破的感情成分。

至于“露蛩荒井”的意象,则读者更可在前人寄寓家国之感的诗词中常见。比如较史达祖稍前一些的姜夔,他就有一首咏蟋蟀(蛩即蟋蟀之别名)的名篇《齐天乐》,其“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即与史词意象相似。因而读着这“风鹊残枝,露蛩荒井”八字,读者很快便会浮现出姜词下文“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的不尽联想。作者巧以“景语”来抒情的功力既于此可见,而作者暗伤北宋沦亡的情感也于此隐隐欲出。但作者此词既是写中秋夜宿真定驿,故而在写足了驿庭中凄清的景象之后,又当再回到“中秋”上来。于是他又举头望明月,举杯酌姮娥(即与姮娥对饮之意),其时只见月中宫殿正被包围在一片凄冷的风露之中。

这两句诗从杜甫《月》诗“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中演化开来,既写出了夜已转深、寒意渐浓,又进一步暗写了北宋宫殿正如月中宫殿那样,早就“冷”不堪言了。前文中暗伏而欲出的亡国之痛,就通过“宫殿”二字既豁然醒目、却又“王顾左右而言他”(表面仅言月中宫殿)地“饱满”写出!

全词以中秋之月而兴起,又以中秋之月而结束,通过在驿庭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了作者思乡怀旧、忧思百端的复杂心态,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从词风来看,此词也一改作者平素“妥帖轻圆”的作风,而显出深沉悲慨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了辛派词人的刚劲苍凉风格(比如开头五句的写景,结尾两句的写人月对斟和中秋冷月)。这肯定是与他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密不可分的。清人王昶说过:“南宋词多《黍离》、《麦秀》之悲”(《赌棋山庄词话》卷一引),从史达祖这首出使金邦而作的《齐天乐》中,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三、热点时评

中国科幻创作的风格与特色

《人民日报》

“科幻热”的深层因素是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心全人类的未来,思考丰衣足食之后更长远的问题。

  中国科幻是对多种文学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包括西方科幻文学传统、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等。中国科幻正在形成独特风格和特色。

  超越性是科幻的本质。放弃这种超越性,科幻的生命力就会减弱很多。科幻文学必须寻找新的生长点、新的故事资源。

  2015年《三体》获“雨果奖”,中国科幻文学走向海外;2019年《流浪地球》取得逾46亿元的票房佳绩,中国科幻电影正式起航。近年来,跃上新台阶的科幻热引人关注,中国科幻呈现广阔前景。

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幻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几代科幻作家努力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表达方式,中国科幻走出一条独特发展道路。当前科幻热是中国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文化映射。面临前沿科技突飞猛进,新时代中国科幻当在汲取中国源远流长优秀历史文化营养、发扬20世纪中国科幻优良传统、吸收世界科幻先进创作理念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点评:探索大自然、探索人类周围环境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伴随人类探索步伐的加快与拓展,不仅地球空间几乎被人类踏遍,外太空也不断留下人类探索的足迹。当前科技发展整体呈现出向内转的倾向:人类热衷于研究生命本身的问题、研究大脑意识的问题。相应地,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向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顺应科技发展潮流,许多科幻小说也朝这个方向转去。

关键信息(原点):

我的联想(旧知):

我的想象(发现):

四、美文品读

梵高的“意外发现”

       张小平

19世纪80年代,著名画家梵高曾在比利时博里纳日做过一段时间的牧师。博里纳日盛产煤矿,这里的男人几乎一年到头都在阴暗肮脏的煤井里忙碌,可工资却低得难以养家糊口,所以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感叹,对梵高的讲道更是无动于衷。

进入到冬天,梵高被任命为该地区的临时福音传教士。梵高很开心,专门找到一所大房子,亲自动手拣来许多煤渣烧起了炉子,然后通知所有的矿工来听道。梵高精神抖擞地登坛讲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矿工的情绪竟然被完全调动,不时地爆发出阵阵亢奋的喝彩,布满煤黑的脸上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忧郁之色。
  是什么原因引起他们发生如此大变化?梵高百思不得其解,他疑惑地回到住处,准备用肥皂洗脸。就在这时,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前额上、眼皮间、面颊两侧和圆圆的大下巴上,都沾着那些拣煤渣时不小心触碰到的黑煤灰。
  “是的,它们才是矿工认可我的真正原因。”梵高指着镜子里的一脸黑灰垢,恍然大悟地说,“他们终于把我当成属于自己的牧师了!”他把手在水里涮了涮,没洗脸就睡下了。那之后,梵高每次讲道前都要往脸上涂煤灰,还常与矿工一起吃劣质的饭菜,一起睡冰冷的地板,一起下到阴冷的煤井,甚至把微薄的薪水取出来救济他们,赢得了众矿工的一致夸赞。
  在打算离开博里纳日时,梵高与继任者分享了自己的“意外发现”:“要想影响或改变他人,你首先得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这就需要你时时放低自己,和对方保持平行的高度。只有彼此的心理距离短了,相处才会越容易,获益也将越多。”

(摘自《演讲与口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