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楷书《道德经》卷 2024-07-28 14:56:23 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第七章“天长地久”写起,至第三十七章“天下将自正(定?)。”末书“老子道经卷上”,共211行,因缺下半部分,所以未署款。每段接纸有“三教弟子”印。卷后有翁方纲跋,吴荣光题名,颜世清跋五段,又有“松下清斋”题签。此帖曾经翁方纲、陆恭、叶恭绰等人鉴藏,有数方印记。潘遵祁钞录《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著录。此卷书法学虞世南,体态修长,笔法精美,清爽劲利,是鲜于枢仅见的存世楷书长篇。从其成熟俊健的书风来看,当是他中年时期的佳作。 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在国外,《道德经》比《论语》影响大;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道德经》是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发行量最大的传世经典。《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总数近500种,《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儒、道、释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根基,老子、孔子是2500年中国历代君王的导师,影响中国2500年的历史。德国电视台的一项调查表明,老子还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鲜于枢是元代著名书法家。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鲜于枢和赵孟頫是一对惺惺相惜的艺术知己。用赵孟頫的原话来说“契合无间言,一见同宿昔”、“书记往来间,彼此各有得”。他们不但“奇文既同赏,疑义或共析”,而且“绝妙晋唐帖”、“最后得玉钩”也一起“握手传玩余,欢喜见颜色。”鲜于枢书法成就最著。鲜于枢的传世书法作品约有四十件,多为行草书,且以墨迹为主。他的书法由唐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东晋二王。他功力扎实,善悬腕作字,喜用狼毫,强调骨力。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下图为楷书《道德经》卷 ,纵26.7cm,横642.5cm,请欣赏。 赞 (0) 相关推荐 【一起读帖】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欣... [一起读帖]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欣赏,真是不多见! 此卷为纸本,纵26.7厘米 横64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学虞世南,体势修长,笔法精美,清爽劲利,是鲜于枢仅见的楷书长 ... 大师名篇|鲜于枢 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老子道德经>卷,元,鲜于枢书,纸本,楷书,纵26.7厘米,横642.5厘米. 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老子道经卷 ... 鲜于枢楷书《道德经》卷 ——仅存楷书长篇 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在国外,<道德经>比<论语>影响大: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道德经>是被翻译成最 ... 元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元,纸本,楷书,纵26.7厘米,横64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quo ... 大家名篇|鲜于枢 楷书《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卷,元,鲜于枢书,纸本,楷书,纵26.7厘米,横642.5厘米. 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老子道经卷 ... 鲜于枢 楷书《老子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卷,元,鲜于枢书,纸本,楷书,纵26.7厘米,横642.5厘米.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老子道经 ... 鲜于枢 楷书《老子道德经》!书学虞世南,体态修长,笔法精美,清爽劲利! <老子道德经>卷,元,鲜于枢书,纸本,楷书,纵26.7厘米,横642.5厘米. 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老子道经卷 ... 鲜于枢楷书《道德经》 鲜于枢的这件传世书法作品是他中年时期的楷书代表作,作品抄录的是道家鼻祖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不过并不是全部抄录,而是只抄录上半部,且是从上半部的'天长地久'(第七章)开始.这件作品的书法是 ... 清代极品小楷,郭尚先《楷书黄庭内景经卷》 <黄庭内景经>为养生学著作,分<内景经>和<外景经>,全经皆七言韵语,共239句,分作36章,每章各取首句二字为题,以七言歌诀的形式讲述养生修炼的原理. 郭尚先于清 ... 清代郭尚先《楷书黄庭内景经卷》 ▲郭尚先<楷书黄庭内景经卷> 纸本楷书 36×26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道光四年六月十四日录奉,笛生四兄同年省览,莆田郭尚先. 钤印:兰石(朱文) 鉴藏印钤:"宋季 ...
此卷书法节录老子《道德经》卷,从第七章“天长地久”写起,至第三十七章“天下将自正(定?)。”末书“老子道经卷上”,共211行,因缺下半部分,所以未署款。每段接纸有“三教弟子”印。卷后有翁方纲跋,吴荣光题名,颜世清跋五段,又有“松下清斋”题签。此帖曾经翁方纲、陆恭、叶恭绰等人鉴藏,有数方印记。潘遵祁钞录《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著录。此卷书法学虞世南,体态修长,笔法精美,清爽劲利,是鲜于枢仅见的存世楷书长篇。从其成熟俊健的书风来看,当是他中年时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