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屈建修:杂说三篇
【内容提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实际讲的是人要不断的反思自己,“三省”不是确指,是多次的意思。屈建修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注重反思和警醒的人,读书的时候他在思考,饮茶的时候他也在思考,种花的时候还能够从中有所发现。我为屈兄点赞。
杂说三篇
屈建修
(一)品茶
灵秀生茶,得雨露滋润。叶入甘泉,遇火而书生死之大,饮者自觉。叶同制不同,而百香已生。细思如鬼夷之道。
茶饮在品,味也,饮者和,重之情,静如止水之。闲邀挚友于室,无山水园林间饮香茗。尚古之人园容于泉间,于园之壶地,亭台轩榭如在画,曲径通幽处,水木清华,俯仰生姿,一园一世。细玩,生诗情画意之感。此景致,乃古人品茗之静矣。奈何今之了了。
品茶。水与茶不可离。采一壶泉,清,乃天之雨露,灵动,融自平和之气。泉之润茶,水与茶相润,茶以水之存而见气,水以于茶而泛色,茶之精亦浸至水,浑然天成。
古之先贤以身、学、感来品香茗,此则宛然过于味也,于此品鉴中泛着文气。味亦是题,心无杂虑,静安味茶之清香。
茶与书,是趣与艺之邂逅。中国之书,但求意美,在万千之笔画中寻极盛之意义,如茶与泉水也,在无声中寻道,不华,敦厚而生感。
品茶,也为寻道。茶之道,得天地之精华。而我,寻觅传统以求愿。得万卷之精华,安我心之家。天地之间,草木之中,其对生者乐也。
闲时书案。一杯,一壶,几片叶,如是而已。心在赏,何以为烦。冲之,固物以化,可为奢丽之物饰,酌清香,惑其鼻亦惑其心。以茶为饮,无品,仅渴之需。但随年长而不觉也。
一粒粒,遇泉之前,其但为众之叶。遇泉舒展,露出清叶脉,泉渐泛异色,缕缕香矣。人生何尝不如此?其历之事,有沉浮、有苦痛,有欢乐,有成功,亦有败。砺升炼矣,人生如粒茶,生之于众,得之价值,释之雒阳,还世界一缕香。
(二)感悟
物种至于人,善思而追问。然。多恼。上善若水,不争而去恶,是为道。如水乐道,观四季轮回。
人无欲,何以为人。真无欲,高人也。儒家入世,携礼乐教化树德。道家出世,得天人合一之空灵。二者融,忠恕而已矣。以立为中,启以诡辩。小我者宽人,大我者救人。顺自然以求简单,得真气以求平和。心不累,身何以累。乐哉。
是想,平常即为得道,但又奈何平常。四时之景,何以同眼。经历沧桑的说教是为迂腐,但迂腐却是经历的结晶。 人生之高境界非功成名就。是独坐幽亭品茶之沉浮,香之流逝,寻常不寻常的过往。尊严不在于成败,在于活着的意义。淡看如烟云。“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看天上云卷云舒”。“山高不碍云飞,竹密不妨水过”。方得静心。
修心即可养性,计较何来过往。过往是平常,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的豁达。自在何必妄求,从容自可独立。抛万物以求圣态,遵四时以求道然。平和温静岂不安哉。
养花好久了,把深深的绿叶养成了淡黄的叶子,把茂密养成了疏松,把活着的养成了枯枝,把开花的养成二三年不开花,但还是心喜,客厅里留有清香。一点点的。即使这样也成了生活中一种乐趣。渐也成为一种习惯,倘若室内少了清香和绿色,内心总是有些许不安。也在养花的过程中感悟和理性的明白,自然万物,无论贵贱,生存之道其实是一脉相通的。养花,无论养好养坏,养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味道。有人认为生和死是一样的,生与死的中间地带才是真谛。我认为不一样,生何以明白,死何以糊涂。中间地带只在物,而不在人。人生如茶,煎熬就是一种成全。也是人,有人这种动物的属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