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的徐特立
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新中国,田汉则是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者。这看起来并不相关的两个人其实却有着一位共同的老师:徐特立。作为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的身份可谓非同一般,但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竟然在一次赴宴时被警卫拦住不放,还说他没资格进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徐特立
今天所长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背后的真相,正题开始之前,新来的朋友别忘了点点关注,既能回顾往期文章,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书生有为,为理想投身革命
徐特立,原名懋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人,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1877年2月1日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出生。4岁时,徐特立的母亲逝世,在徐特立9岁时,他的父亲和哥哥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而决定让他去读书,虽然家中一贫如洗,但是父亲和他的哥哥还是辛勤劳动赚来的血汗钱为他缴纳了私塾的学费。
徐特立读了六年私塾,又因为没钱继续缴纳学费而被迫辍学在家,期间还跟一个和尚学习过一段时间的禅宗。徐特立的6年私塾时间主要学习了大量儒家经典著作。辍学在家的期间甚至还阅读了医卜星象、算命类等书籍。
18岁时,徐特立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想了想,觉得做私塾先生更适合自己,就在五美山小塘湾设馆开学。他白天在私塾当教书先生,入夜则到当地的一间讲经馆去听课,数年后,徐特立的文章已小有所成。
一次,徐特立去拜访长沙城的举人陈云峰,当徐特立问陈云峰读书之法时,陈云峰告诫他“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列出张之洞写的《书目问答》和《輏轩语》两本书让他去细读,以便理清自己如何读书、为何读书的念头。
阅读完这两本书后,徐特立认识到自己以前读书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常常一知半解甚至理解有误,于是决心从头读书。徐特立卖掉伯祖母留给他的30石谷水田,买了《十三经注疏》、《御批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等书籍,立下读书十年的志向。时人见他此举,称其为“破产读书”。
1905年,徐特立28岁,他十年的“破产读书”计划也已进行到了第八年。此时的清政府决定取消科举选材,改考经义,并加历史、地理等科目,徐特立参加了这场3000多人的考试。多年苦读并未白费,考试结果公布时,徐特立名列第19名,不过后来因经济困难,又不愿接受富家子弟的资助而放弃了复试,但他的名声已经传开,整个长沙城甚至周边的大小学堂都竞相聘请他,以后倒是不必再为生计发愁了。
不过,他当前考虑的问题也已经变了。20岁以前主要为个人职业、家庭和前途着想而拼搏,转而觉得自己应该为国家和民族分忧了。徐特立认识到自己应该到更为宽广的世界里去感受新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他考入了由同盟会会员周震鳞在长沙城创办的宁乡速成师范,学习教育学、自然科学等新知识和西洋史、东洋史等讲授资产阶级革命的课程,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杨度为首的立宪派积极活动,请愿“速开国会”,这多多少少让湖南省的百姓看到了一丝“民主宪政”的曙光。同样的,徐特立积极投身于这一运动之中。
杨度
1909年12月8日,徐特立在长沙修业学校演讲,在讲台上,他历数几十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罪恶,痛陈外交种种失败与懦弱,必须建立责任内阁,否则无以救国与水火之中。讲至情深时他声泪俱下,大呼:“政府一日不开国会,国耻则一日不除”,然后他竞拿出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血书“断指送行,请开国会”八字。此举传出后,徐特立顿时蜚声全省。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的浪潮也蔓延到了湖南。徐特立觉得自己理想实现的曙光已经出现,于是他积极响应革命号召,参加湖南起义,之后被众人推为长沙副议长,第二年又担任省教育司的科长。然而进入省议会的徐特看到的却是勾心斗角、争抢权力、背叛人民等种种劣行,仿佛革命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与自己的理想大相径庭。他愤然辞职,回到教育界,希望以教育来改革人心,用知识提升民智,以实现自己教育救国的愿望。
他说:“国民心智之启在于教育,而当前时局岂可由寥寥数名教员承担此责。”
临危不惧,成为坚强的老战士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赴法国勤工俭学热潮在国内兴起并在知识界传开。这时,42岁的徐特立也报名前往,此举使其成为留法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法国期间,他谢绝了所有对他的特殊照顾和待遇,坚持与学生一起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向比他年轻得多的同学学习法语。
他说:“只要他们不认为我老而嫌弃我,愿意教我法文,我就算再怎么老,也是一个进步的老人。”就是凭着这样的一股谦逊的精神和作为,在进入巴黎大学并完成自然科学的学习后,归国的徐特立被长沙第一女师聘为校长,不久之后被众人公认为湖南教育界的大家。
1927年夏,白色恐怖泛滥成灾,许多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被大批逮捕并杀害。国民党反动派知道徐特立名气很大,想拉他下水,多次派人来劝徐特立不要跟着共产党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徐特立拒绝了,他说:“跟着共产党有杀头的危险,这我知道,但跟着你们,只能遗臭万年,为后世所耻笑。”
五四运动
在别人贪生怕死,纷纷公开表示退党、离党、与共产党做切割的时刻,他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入党后不久,徐特立参加了南昌起义并担任师党代表一职。部队失败后,他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开展游击斗争工作,但因各种原因未能跟随,之后不久徐特立被组织派赴莫斯科入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末,徐特立回到国内,前往江西革命根据地,之后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一职。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决定踏上长征的路程。1934年,徐特立跟随红军也踏上长征的旅途。此时,徐特立已将近60岁,在长征队伍中年龄最大。为了照顾徐特立,同时也不让他在路上受累,上级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匹马,但他总是把马让给体弱有病的战士骑。一路上,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一同吃住,有时候走累了,他就一手抓着马尾巴,一手拄着红缨枪前行。战士见状,纷纷表示“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骑马儿跟马跑”。
到达陕北后,徐特立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在任上,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边区的教育事业当中。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他印象深刻,称其虽然在延安“似乎是个白发老翁,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
徐特立
斯诺也说到徐特立原本可以当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却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放弃之前的一切投身到共产党中来,而且在经历过前清、北洋、民国等时期的社会中的生活和教书的经验,让他更能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
1940年12月,徐特立出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科学和技术人才。解放战争时期,徐特立负责解放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此后更是接管和负责了新解放区中小学的各项工作,组织编写新的教材,提出独特的教育思想,这使其成为了新中国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徐特立60大寿时,毛主席为老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信中称徐特立“永远都是我的先生”,贺信称赞徐特立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总是抢着选难事苦事去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祝愿他寿比南山,“成为共产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楷模”。毛主席的这封贺信高度评价了徐特立坚定不移、老当益壮的革命精神。
毛主席和徐特立
勤俭朴素,不搞特殊
除了在教育方面有建树,徐特立还在别的领域为革命事业而贡献。
抗战爆发后,徐特立受党中央之令,以八路军高级参议的身份回到长沙,并任八路军驻湖南办事处代表。虽然贵为八路军驻湖南办事处代表,但他的生活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衣食朴素的作风。他后来曾说:“我的节俭作风自孩童时期养成至今,已经成了自然,我这一生节衣缩食,勤俭朴素,靠着这些,我后来参加革命才能艰苦奋斗,克己为公。”直言自己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骑马时间至多不过十分之一,而且他的衣服、鞋子、帽子都是自己缝的,在过草地时,徐特立也和普通战士一样吃草充饥。
有一天,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在家设宴招待他。长沙是徐特立的故乡。他在这里从事教育多年,从这里奔赴法国勤工俭学,从这里入党,从这里参加革命和南昌起义,在这里颇有威望。如今张治中设宴,正是共商国共合作抗日大计的良机,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张治中
等徐特立到了公馆前,门口的两个警卫却把徐特立拦了下来,任徐特立怎么解说,甚至还把自己的名片都拿了出来,警卫就是不放他进去。“就你这副穷酸百姓样,也不照照镜子看一下自己像不像我家主席的客人。今天大爷心情好,没把你架走扔到一边已经是大爷我们赏脸了,去去,别妨碍到我家主席今天见贵客。”警卫一边挡住徐特立近前一边说着。徐特立无奈,只好折返回去再想办法。
此时在张公馆内,张治中左等右等,看看开饭时间就要到了,仍不见客人的踪影,只得吩咐副官前去查看情况。副官到了门口,问起守门的警卫有没有什么人前来张公馆。警卫身体立正,说刚才有一个乡下老头子嚷嚷着自己是张主席的客人要进去,之后被他们给劝走了。
张治中与毛主席合影
副官一听,大怒,接着就给两个警卫分别赏了两个耳光,骂道:“刚刚那位就是主席要请的徐特立,你们居然连他都拦,白瞎了你们的狗眼!”骂完警卫后,副官沿着徐特立离开的路,在半途追上徐特立并恭敬地请他回去赴宴。当徐特立再一次来到公馆前,挨了两耳光还在郁闷的警卫仍然不相信这个土气的老头儿,竟然真的就是著名的徐特立老先生。
入席后,面对一桌子的好饭好菜,徐特立却迟迟没有下箸,见状,张治中不免有些尴尬起来,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张治中问道:“不知这菜是不是不合先生口味,如果是这样,那张某人在此说声十分抱歉并自罚三杯。”
徐特立嘿嘿一笑,说道:“我有件得意的事情,就是从来没有被扒窃过!”
此言一出,满座惊愕。他见有些人不解之意,又补充解释道:“那些扒手呀,看了我这一身打扮,就知道我是个清苦的人,无钱可扒,所以他们从来不向我口袋里伸手,我也就轻松自在啦!”说完,自己先由衷地笑了起来。
张治中等人听出了徐特立故事里的深意,原来徐特立不肯动杯筷是认为眼前的饭菜过于丰盛的缘故。但是,酒菜都已摆在桌上,贸然地端下去又不免有失温文尔雅,张治中望着它们真还有些处置为难。
幸好有位陪客的脑子十分灵活,机智地说:“徐老先生是湖南人,爱吃咸的辣的味重的。今日这菜口味淡了一些,又没放辣椒,不合徐老先生的口味。
”张治中连忙顺着台阶,吩咐左右道:“对!对!我怎么这样糊涂!快端下去,叫厨房里面加点盐、加点辣椒!”
徐特立与家人合影
于是,把那些海味和几个多余的荤菜一一撤了下去,只留下一两道荤腥和二三道素菜,宾主们这才边吃边谈起来。他们从抗战形势谈到组织开展抗日运动,从批判“亡国论”、“速胜论”谈到解放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宾主们吃得可口,谈得够味,气氛融洽,尽兴而散。
“毛主席是我的老师”
1913年到1919年,徐特立在任教6年。而毛主席从1913年到1918年暑期毕业,前后在湖南一师做了5年半的师范生。在此期间,徐特立渊博的学识、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对毛主席的学习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主席曾表示自己在湖南一师时最敬佩杨昌济先生和徐特立先生两位老师。
杨昌济
1947年3月,胡宗南指挥15个旅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党中央鉴于当前敌我态势,决定主动撤离延安。
在撤离延安的前几天,毛主席来到徐特立的住所,询问老师在撤离的路上是否还需要给他额外置备一些东西。站在一旁的徐特立干女儿徐乾知道毛主席有两个热水瓶,考虑到徐特立已是古稀之人,一路上不免受寒挨冻,需要喝些热水来暖暖身子,便脱口而出:“阿爸年纪大了,想向主席要一个热水瓶装些热水喝”。毛主席笑着点了点头,没坐多久就走了。
毛主席走后,徐特立严厉批评了徐乾,并说:“毛主席在前线斗争这么辛苦,这热水瓶比我更加需要,我一个在后方的老人怎能提什么特殊需求,要什么热水瓶呢?”不一会儿,毛主席捧着一个热水瓶回来了。得知徐乾因为向自己要热水瓶而受到徐特立的批评,毛主席对老师说:“徐乾做得对,她不应该受到批评,不仅如此,我还要表扬她呢!”同时,毛主席再三叮嘱老师:“老师年纪大了,一路上要多骑牲口,少走点路。”毛主席对老师的爱护之情可见一斑。
徐特立
对于毛主席这位胸怀救国救民理想的学生,徐特立也非常敬佩。有一次,徐特立听到有人对他的孙女说:“你爷爷是毛主席的老师。”
他连忙摆手说:“莫这般说,莫这般说,毛主席是我的老师。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听过我几节课,请教过我几个问题,我不过是他的一面之师,而毛主席则是我的终身之师。在旧社会,我想对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求索了几十年,也仿佛看到了不少曙光,但就是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1927年,我读了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受到了启发,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未来。这时,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懂得了革命。从那以后,我一直向毛主席学习。”
徐特立一不邀功,二不夸自己,也不以主席的老师自居,却处处以身作则,教育身边的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949年3月,徐特立跟随党中央来到北平,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49年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眼目睹了毛主席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见证了他近50年的革命理想终于实现。
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新中国成立
这年,徐特立已经72岁,在常人看来,这个年龄已经可以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了,然而他却没有以自己年已古稀而懈怠。欢庆之余,他想到的不是理想实现,可以颐养天年,而是新中国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徐特立没有松懈,依然保持着在革命年代时期的工作干劲和学习状态,每天坚持8小时工作制,写文章,开会,做报告,忙忙碌碌;他孳孳不息地起草和审阅各种文件,阅读几份甚至几十份文件是他的工作常态。为了不使自己放松,他便和之前的“破产学习”一样,定下了20年的学习和工作规划,作为自己晚年的目标。
此后,徐特立全心全意致力于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领导一批党的宣传干部和历史学家编撰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和党的历史,并继续以各种方式关心和指导教育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位坚强的老将,生生不息,奋斗不息,与时俱进。
在对于初心和使命的传承,对于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上,徐特立是十分重视的。对于广大有前途、有理想的青年,他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继承革命前辈“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继续开创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徐特立在纪念五四运动40周年时写道:“国不在,家何安;公不存,私怎在;集体不复,个人难立,广大青年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态度应该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徐特立与年轻人合影
他告诫广大青年:“青年时代,精力旺盛,正应该在这个时候去为祖国创功立业,建设美好河山。眼界狭窄,只能看到生活中的琐事。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会分散精力,消耗时间。年轻人再这样下去,就无法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活力,如何成大器、做大事。也就会毁坏了个人的远大前途,损害了革命事业。”后来,他在《对青年人的几点希望》一文中指出:“青年需要做的事情多得很,不仅要守业,而且要继续创业,创立共产主义之业。'
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逝世,享年91岁。
逝世前,他留下遗言:过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部门,以供后世研究使用。至此,徐特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和全部智慧,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徐特立逝世后,毛主席在审定悼词时亲笔加上“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高度赞扬了他不平凡的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