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诗词微刊】第408期 | 章元生:邹国荣重阳书怀赏析
作者简介
庚子重阳日,我在习字时抄了几句诗:“与客携壶上翠微,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菊花须插满头归。”这是改头换面摘句于苏轼《定风波.重阳》的。苏词曰:“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其实,苏轼的诗也缘起于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后人解释说,此二者心境一致之故也。
恰巧,近日读到邹国荣先生的重阳书怀之作,悠游其中,也有心境一致者也。这个心境是白居易式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邹先生隐于诗赋翰墨既深,“门巷清如水,情怀淡似秋”,“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其诗文郁郁葱葱,读来“顿觉情怀似少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在唐朝,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首诗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首。”邹先生仿佛是从唐朝穿越来的,对于诗词文章有一股少年般的情怀。他的数千首诗,出入于世俗红尘桑田沧海,风雅于油盐柴米草木河山。没有什么物象,也没有什么物候,是不能入他的笔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我也遇见了一个少年重阳节。
重阳一日,诗人书怀数首,细细看,像是钱塘潮的波浪层层,先后而至,各有气象。《四溟诗话》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照此论,我循其迹而不泥其迹,依自己初浅的理解,加上些许自我想象,尝试着来品味诗中的意境情怀。诗禅互通,所谓“作诗如参禅”,所以读诗也如参禅,识辨顿渐在乎一心,得失有时与诗无关矣。
解读:这第一首书怀诗,第一感觉是“调侃”,调侃得含蓄又明朗。比喻清晰而不直白。措词夸张而能轻快,格调高扬而能平和。前两联高扬,“占尽峰头始觉豪”之类,句句豪气干云,即便“归兮”句亦有余威在侧。后两联平和,仿佛沙场归来,归复平静,栩栩而有形象,宛如卸甲归田者,也有“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尾联是调侃,是从争极到題糕的变奏曲,是从自信到自陶的祝酒词。全诗在写一个意念、一个心路。陶明濬《诗说杂记》说:诗要“和情辅势,回环错综,务使镕成一片。”这个“一片”,就是几十个字全指向一处,归结于一个要点。这首诗做到了这“一片”。
文字的调侃,即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风度。苏轼有一首顽皮词《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一个平常的洗澡搓背,就这样被苏轼弄得这么妙趣横生。崔护和刘禹锡有几句关于桃花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寻常人事的一去一来写得风流倜傥,为人们带来了一千四百多年智慧与美好的传说。自然,他们的调侃诗是藏着机锋的,是微笑的锋芒。
其二
黄花岁岁总依人,陪我闲居倍觉亲。
又到重阳思雅客,还邀诸子赏时新。
品茶已味田家淡,颂酒细斟陶令醇。
今日无须扶杖远,秋光三径似胜春。
解读二:
其三
秋高放目入云端,磊落河山气度宽。
造极人知天下小,临渊我识履跟寒。
沉浮当酹江中月,俯仰犹怜夜半翰。
欲问沈沈忧乐事,黄花无语独依栏。
解读三:
题外话
微刊工作室
本期编审:王敏建 陈松春
执行主编:杨宝明
本期编辑:宋力
本期校正:蒋正华
栏目荐稿:邹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