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城墙现状
友情提示:本文1173字,阅读约需5分钟
潍县城墙现状
时光回溯到七百多年前的元朝初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来到潍州,为秀美的景色倾倒,诗兴大发,挥毫写下广为流传的“潍州八景”诗,这些诗至今还在潍坊传颂着,那时这个青年还不到三十岁。
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潍县城墙
现在潍城区向阳路与福寿街交叉口,往南不远的路两侧位置,有两座高大的城墙,这里曾经有潍州八景之一的“青阳晴眺”。这位叫张起岩的青年是这样写的:秋风雨霁碧天凉,极目城楼逸兴长。几簇人家山色里,一川黍禾半苍黄。
潍县城墙现状:墙体加固
潍县城墙现状:墙体和顶部加固
到了明末崇祯时期,清兵攻陷济南,打算向东进犯潍县。明初,潍州降为潍县。当时县令邢国玺担心土城不坚固,与郭尚友一起,捐银集资筑石城。历时八个月,石城筑成。清兵耳闻潍县石城坚固,一时放弃进攻。几年后,清兵还是不肯放弃潍县,率军攻城。或许考虑到北城墙离县衙门较近,主攻北城墙。邢国玺因为守城有功,得以高升,调往他处。他的继任周亮工,和郭尚友、张尔忠等人,率全城官兵,坚守城墙。清康熙版《潍县志》记载,青阳楼在北城墙之上。后来青阳楼被毁,清道光年间潍县何县令重修青阳亭,并亲自题词“青阳晴眺”匾,悬挂其上。
潍县城墙现状:墙体和顶部加固
民间有说法是,青阳楼也叫申冤楼,民众一旦有了冤情,不必跑到县衙门去,直接来这里喊冤即可,离此不远的县令老爷,坐在县衙门的椅子上就能听到,而且一般都能得以申冤昭雪。不过此说法一直未见于任何史料记载,或许可以看作是民间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某种美好愿望吧。
潍县城墙现状:墙体和顶部加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向阳路向北延伸,北城墙打通两部分,成为今天的道路两侧样子,至于县衙门和城墙上的青阳亭,随着城市的建设和道路的畅通,都消失在历史的灰飞烟灭之中了。如今城墙已被列为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墙体已加固完毕得以保护。
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潍县城墙
本文所有图片为本人拍摄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