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国]王屋山游记

文图/李治亚                          本帖内容来自李治亚的新浪博客   他的原创作品

我是个很少出门的人,因为忙,大抵在学校里教书。有人约我去王屋山游玩,因为放假了,便高兴得一同前往。提到王屋山,大约只有《愚公移山》里的寥寥几句:“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后来,问了问度娘,我才知道,王屋山非常有名气,它本是道教名山,何为王屋,大有"众诸侯仰面朝天"之意境,据中国最早的地理志《禹贡》记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也。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王屋山,恰恰是名人集中之地。
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愫,便开始了我的王屋山之旅。
天还是挺热的,好在我背的东西很少,因为听说黄河三峡有漂流,就带着拖鞋,穿得简单一些。
果然一下车,就去了漂流,也很有刺激。和一帮老伙计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玩泼水,一个个身上湿漉漉的,倒也很开心。
洗过澡,稍微休息一下,就在王屋山老街转了转。这个时候又把王屋山的历史重新挖掘了一下。原来老乡道教鼻祖老子曾入王屋山修炼,天坛山绝顶至今尚有"老子炼丹池"遗迹。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三国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东晋的葛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隋唐以后,尤其是李唐王朝尊老子为始祖,以道教为国教,敕令各地营建道观,奠定了道教发展的基础。"药王"孙思邈也是唐著名道士之一,晚年结庐于王屋山翠微庵,采药行医,济世救人,直至仙逝于此。唐代道教茅山宗司马承祯,曾先后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召至京城,倍加赏赐。唐玄宗李隆基尊其为"全国道教首座",并于唐开元十二年,命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后又派胞妹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自经道风大盛。这样,在唐数十年间,王屋山相继建成发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大诗人(李白)也曾在王屋山与高适杜甫等人畅游。他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对于司马承祯,李白更是万分景仰,在王屋山,李白瞻仰了道观内墙上司马承祯亲手所画的巨幅山水壁画,画中山形巍峨,云气升腾,仙鹤飞舞,涧壑苍松,而大师司马承祯却已不在,遂有感而作《上阳台》四言诗,并亲笔书写成帖,以此来纪念这位忘年之交。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其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干。书法形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飄逸之态跃然纸上。
在王屋山老街,绿树密叶间,灰瓦青砖次第勾连,牌坊门楼相互掩映,仄仄小巷委婉曲折,条条幽径钩环盘迂,一副似曾相识的模样。这里游人并不多,车辆也不太多,也没有过多的汽笛声。置身于此处,陡然有出世之想。街上不像别的旅游区,有熙熙攘攘的叫卖声,这儿有的就是安静祥和。
夜晚因为几个人约去喝酒,居然忘了游玩,别的友人发来照片,说王屋山的夜景很美。我很向往,可惜喝酒了未能去。
第二天游玻璃栈道的时候,吃惊非小,小孩子们居然都走得挺快挺稳,甚至走了来回路。而我和其他几个人,居然颤颤巍巍的不敢走。后来靠着拍抖音壮胆,心里直打颤。等到走过对岸,方才长舒一口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