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爆炸,虐杀成瘾…...这个被全网求封杀的导演说:不死点什么,不能叫艺术

    愿你

    心中有梦想

    眼中有温柔

    脑中有哲学

    ● 作者 |橙子      ● 来源公号|正经婶儿

    这两天,一则“抵制导演姚守岗,抵制《犬王》”的帖子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网友热议。

    事情的起因,是有网友翻出一部名为《犬王》的抗日电影。

    电影中,有一场“海龙”为了保护村子中的村民,叼起炸弹奋力跑远,然后牺牲的场景。

    也正是因为海龙所做的这些,让村民们成功得救。

    本来以为这种爆炸镜头,都是用道具来代替的,但没想到:

    狗是真的,炸弹也是真的。

    而且,导演姚守岗为了确保真实性,要求必须用军犬来拍摄。

    这样才能让观众看到那种忠诚和伟大。

    所以,当时被炸死的那只狗,正是一只身戴功勋的退伍军犬。

    事情被曝光,网络上,有人关心姚守岗的“安全”。

    有人在豆瓣打下了一星评价,并留言:我说姚导,您怎么不绑上炸药为艺术献身一把呢?

    一些网友找出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国故意杀害军犬,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犬王》的评分已经跌到了2.2分。

    一部赞颂军犬的影片,杀死了一条真正的军犬。

    你们到底是不会做特效?

    还是不会做“良心”?

    事实上,在2007年的《流金岁月》节目中,姚守岗就提到过这件事。

    彼时,电影《犬王》斩获“优秀影片奖”特别奖,甚至还提名了金鸡奖“最佳摄影”。

    导演在节目中说“为了这个影片,必须死条狗”。

    听到“必须”两个字,让人感到有点毛骨悚然。

    原来,姚守岗对“海龙”并没有感情。

    在他看来,狗只是一种拍摄道具。而且,这个“道具”还是他骗来的。

    原来,1993年,电影《犬王》开始拍摄。

    那时候,姚守岗到部队挑选拍摄用的军犬。

    知道这是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部队十分配合。

    再加上姚守岗曾拍摄过《白桦林中的哨所》,算得上军营的老朋友。

    所以士兵们热情地将军队里屡获战功的明星军犬“海龙”带到了他面前。

    “海龙”立下过赫赫战功,因为年龄问题,即将退役。

    大家想着让它再出一次风头。

    姚守岗也很满意,但却没告诉战士们,这是一次“一借不还”的拍摄。

    在片场,姚守岗大喊:只拍一次,一次必须成功。

    然后炸弹被点燃,“海龙”叼着炸弹向前跑去。

    直到炸药包冒出烟来,负责看护“海龙”的战士才意识到了不对劲。

    但是为时已晚。

    姚守岗用三个不同的机位,拍下了“海龙”走向死亡的场景。

    士兵看着这条军犬支离破碎的身体,哭声响彻在这片天地,狂喷了几口鲜血。

    姚守岗却颇有遗憾地说:“你看这狗真傻,都不知道甩掉”。

    他不知道,只要听不到训导员“扔下炸弹”的口令,它一直叼着炸药包,即使被炸的粉身碎骨。

    它拼命地叼走炸弹是要保护人类,却不知真正危险的是人类。

    这是忠义,不是傻。

    “海龙”牺牲后,其所在部队对它进行了沉痛的哀悼。

    姚守岗为了艺术而无视生命的行为,受到了所有人的唾骂。

    而在各种舆论的压力下,姚守岗依然反复的对自己进行辩解说:

    这只狗再过几年也就老死病死了,现在为艺术献身,既没有痛苦,也是一种奉献。

    拿艺术当挡箭牌,这波操作大家太熟悉了。

    只是,他可以为了一个几秒的镜头,杀一条狗。

    但有的人,靠一条狗,能多活“好几秒”。

    2020年3月7日,用作集中隔离的泉州欣佳酒店发生坍塌。

    事发时楼内共有71人被困。

    当时媒体常见的报道是:19:30左右,鲤城区欣佳酒店发生楼体坍塌;21:00已救出23人。

    人们惊叹救援的速度,但却忽略了,完成这个速度的,除了170辆消防车、853名指战员外。

    正是9只搜救犬。

    其中,六岁半的搜救犬贝贝进入现场15分钟不到,就救出了3个人。

    截至10日已救出6人。

    再往前,在12年前的汶川地震中,有67只搜救犬参与了救援工作。

    它们转战了5个重灾区,连续工作了10天9夜。

    其中一只搜救犬救回了33条生命,在它找到第34位幸存者,准备“报信”的时候、

    余震发生,废墟突然坍塌了。

    而这只搜救犬,也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当战士们把它挖出来的时候,它的内脏已经全部被砸烂了。

    而在去年6月,在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印度军方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公然越线挑衅,与我军产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

    有四个年轻人,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我们将会记住这4位烈士的名字,也会记住那位身先士卒,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的英雄团长祁发宝。

    但也不要忘记,在官方公布的边境冲突的视频中,在战士们的身后,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军犬。

    它被一名战士牵着站在后方,当看到印军过来的时候,它吼叫着跃起,想要迎战。

    面对数倍的敌人,它同我们的战士一样,丝毫不畏惧。

    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和平年代,不过是被这样的一群英雄拼死守护着。

    而这些英勇无畏的军犬,就是无言的四脚小英雄。

    不能言语,却最通人性。

    无法交流,却极为忠诚。

    “它们付出一生,只为我们的平安”。

    再说回《犬王》这部电影的导演。

    追求最完美的艺术效果,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这之前,还要守住自己的良善之心,换言之,千万不能失去了人性。

    更不能拿“艺术”、“奉献”的高帽子去剥夺一个生命的生存权利。

    事实上,在许多有关动物题材的电影中,剧组都会尽力用特效或道具。

    在好莱坞,自从1979年开始,美国影视演员协会就跟美国人道善待动物协会达成协议,避免为了影视拍摄而杀伤动物。

    每一部电影结尾字幕都会出现该动物协会的标志与评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个老布给他养的鸟儿喂虫子的镜头。

    美国人道善待动物协会表示直接将活虫子喂给鸟儿是不人道的,为此剧组找来一条自然死亡的虫子才完成拍摄。

    然而在国产影视里,多的是像《犬王》这样,把动物当成毫无生命的道具,全无怜惜之心的做法。

    高希希为了证明自己拍《三国演义》很努力,效果很真实,自豪地表示:

    “我们的马在拍戏中一共牺牲了六匹,疯了八匹,连马都受不住了,你想想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战争场面吧。”

    之后他又解释:“马都是病了,我们已经对受伤的马进行了全力抢救,真的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只是没有抢救过来”。

    为什么病了,心里没数吗?

    《悲情布鲁克》导演拍摄一场马坠崖的戏,迟迟达不到预期。

    因为马是聪明有求生欲的,它不肯跳下悬崖。

    所以他,把马的眼睛蒙起来,然后把它推下了悬崖,摔得血肉模糊。

    事后赔了800块。

    《皮绳上的魂》,为了追求效果,导演执意杀死一头已经怀孕的鹿。

    还有为了拍出幼鸟在窝里嗷嗷待哺的场面,把鸟窝周围的树枝树叶全部剪光,最后导致幼鸟被曝晒而死。

    “如果不死,就没有办法达到那个悲剧的张力”。

    那如果要靠牺牲生命才能表现悲壮,这还是艺术吗?这是赤裸裸的杀戮。

    就像网友说的,“把动物当道具的导演,也不会把演员当人,所以娱乐圈各种奇葩潜规则不断”。

    虽然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因为对待动物的态度,是人性的一种体现。

    一个人,如果对动物都冷酷无情,这样的人,生活中也必定同样残忍。

    罗兰夫人曾说:“接触的人越多,发现自己就越喜欢狗。”

    是啊,狗,永远都会是狗,但是有些人却活得越来越不算个人。

    甚至人类冷血、残忍起来,连禽兽都不如。

    《孟子》里面说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每一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有好好活着的权利。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可能有了改造好劣的能力和智慧,但是却逐渐失去了与智慧匹配的良善之心。

    放在艺术里来说,无论我们如何推崇演员真实高超的演技,如何赞叹场景的还原,但那始终是一种表演。

    电影本身是一种虚构的艺术,而且正因为它与现实存在一定距离,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欣赏。

    如果一个人不断地以艺术之名,混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借用剧情发泄私情。

    那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背离人性,进而挑战观众的底线。

    最后,我想海龙在叼起炸药包那一刻,是光荣的,因为它正在执行人类给它的最后任务。

    也希望,它永远都不知道真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