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寄宿小学,入不敷出遭遇困境
2月27日,春日暖阳,给位于安徽肥东陈集镇小魏村的阳光留守儿童小学带来丝丝暖意。时值课间,孩子们有的在操场上奔跑玩耍,有的在打乒乓球。而学校周边的村落,在年轻人外出务工后,一片宁静。图为阳光小学航拍,现在的阳光小学办学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2017年2月27日摄影)
阳光留守儿童学校,现有130多名孩子,全部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中,有90多人寄宿,两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图为一个孩子在认真听课。(2016年12月5日摄影)
而此刻,学校创始人,陈万霞和丈夫还在县城,为学校的生存奔忙。从2006年至今,这座留守儿童小学已经走过12年时间。图为陈万霞在跟孩子家长通电话,沟通孩子的情况。(2017年2月27日摄影)
陈集镇地处江淮分水岭,人口密集,外出务工人员多,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图为现在学生人数最多的班级是6年级,毕业后对下学年学生人数影响很大。(2016年12月5日摄影)
小魏村是陈集镇一个偏僻的村落,陈万霞原是小魏村小学的一个民办教师,2005年,小魏小学在教育布局调整中撤销,从教15年陈万霞离开了小魏小学。图为一个孩子吃饭时想自己的爸妈,陈万霞在安慰孩子。(2011年8月31日摄影)
但是,陈万霞心里却整天牵挂着小魏小学的孩子们。2006年8月,陈万霞从自己供职一年的职业中学辞职回乡,在当地群众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原小魏小学基础上创建了留守儿童寄宿小学,并改名阳光小学。图为傍晚,陈万霞给寄宿的孩子们洗澡。(2011年8月31日摄影)
当年,第一次招生64人,成为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村级小学。图为晚饭在6点钟开始,没有食堂,吃饭都在教室里,吃饭时孩子们喜欢到教室外。(2011年8月31日摄影)
“老师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书本是妈妈。”陈万霞说,在寄宿小学工作的老师除了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外还有从事多年教师工作的民办教师和退休教师,她们每天24小时围绕着孩子转,付出很多。“在这里,学校是孩子们的家,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妈妈。”图为孩子们打水洗澡,年轻老师魏君在一旁看着,防止孩子们调皮,一不小心打翻水盆。(2011年8月31日摄影)
睡觉前,孩子们在床上很兴奋,当时孩子们的宿舍设在老教室里。(2011年8月31日摄影)
宿舍的黑板上留着毕业孩子的字迹,满是对学校的不舍。(2011年8月31日)
厨房距离教室有一段距离。下雨时,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将饭菜推到教室前。(2011年8月31日摄影)
陈万霞的留守儿童小学,一路走来,颇受附近农民的欢迎,也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图为陈万霞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代课,充当着校长、教师、妈妈多重身份。(2017年2月27日摄影)
现在的留守学校除了一栋教学楼外,还有一栋宿舍楼,食堂、图书馆、篮球场和小的运动场应有尽有。最高峰时,学生人数有300多人。图为现在孩子们有自己专门的食堂。(2017年2月27日摄影)
中午,学校图书馆里,陈万霞在招呼孩子们看书。图书馆里存有几千册图书,每天中午孩子们过来借书阅读。(2017年2月27日摄影)
现在的宿舍也变成了宿舍楼,但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很多房子都是空着的。(2016年12月5日)
2008年,陈万霞因创办阳光小学被评为“合肥市十大新闻人物”,2011年陈万霞和她的留守儿童寄宿小学多次被央视关注,之后她被评为“中国好人”、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并当选合肥市人大代表。图为要升国旗了,孩子们很兴奋。(2011年8月31日摄影)
作为人大代表,陈万霞一直也在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然而,最近一两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孩子父母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量的孩子被父母带进城,加上学龄儿童人数减少,和所有农村公办小学一样,陈万霞的留守儿童寄宿小学人数锐减,现在只有130人左右,办学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图为现在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最少的班级只有6人。(2017年2月27日摄影)
“尽管每个学生收费有2900元左右,但有近三分之一是免费,学校有18名教职工,一个月工资就得4万多元,还有孩子们的生活开支。每天都在贴钱,入不敷出。”陈万霞说,“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自生自灭。”陈万霞过去几年翻盖教学楼和宿舍楼将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还欠了30多万外债,还要面对还款压力。图为孩子们簇拥着打饭,因为种种原因,孩子们的伙食标准也不是很稳定。(2017年2月27日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