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将至,“6月秋赶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吗?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热的一段时间。如今中伏已经到了有一段时间了,马上就要进入8月份了。在8月初就要迎来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了。
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非常关注的节气,从民间不少关于立秋的农谚就看得出来,古人对于立秋节气的研究很深入。立秋节气到了,那俗语“六月秋赶死牛,七月秋慢悠悠”是啥意思?有道理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立秋是24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就迎来了立秋节气。其时间节点在每年公历的8月7—9日交节。而今年的立秋则是在8月7日,农历六月十八日,也就是下周的星期五就要立秋了。不过立秋节气到了,并不意味着秋天来了,就算是立秋了酷热也不会结束,民间还有“秋后一伏,热死老牛”的说法,意思是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如果出现秋老虎天气,那酷热时间还会延长。
不过,虽然立秋在公历的时间比较固定,但是在农历的时间却是波动很大的,有些年份是在农历六月份就立秋了,有些年份就要农历七月份才立秋。今年因为多了一个闰四月,所以是农历六月份立秋。而农谚“六月秋赶死牛,七月秋慢悠悠”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六月份立秋,那农作物的成熟就会提前,农民就会非常的忙碌。而如果在农历七月份才立秋,那粮食成熟就会延迟了,农民就可以“慢悠悠”的收割粮食了。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在古代的时候,农民耕种农作物都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的,现在农村有些老人也是如此,在什么节气就种植什么农作物,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头伏萝,二伏菜”等等,因此对于节气是十分关注的。而如果农历六月份就立秋了,那就表示秋季也会来得早,而农作物的成熟就会提前,这样的话生长周期也就缩短了。像南方立秋前正是“双抢”的关键时期,既要抢收又要抢种,收割了以后就要马上用水牛耕田了,就是为了不耽误农时,让晚稻有足够的生长期,因此就有了“赶死牛”的说法。如今是机械化了,自然不用像过去那么辛苦了。
但是如果是在农历的七月份立秋,那就意味着来得晚,而农作物就有足够的生长周期,农民在收割了早稻以后,不用马上就耕田插秧了。因为即便是晚几天插秧,后面的晚稻生长周期有保障,庄稼有足够的时间来成熟,因此农民就可以慢悠悠的赶着牛车收庄稼、耕田。
古人的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有道理的。别看六月立秋和七月立秋,相差也就是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对于庄稼来说有着“秋到庄稼老”的说法,立秋到了庄稼就马上要成熟了,是不等人的。因此要想产量高,就必须要及时播种和收割,保证有足够的生长周期才行。尤其是在过去,种植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有些地方关于立秋,甚至还有“六月立秋,颗粒无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的农谚,当然这个就有点夸张了。立秋早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短,农民农活重,所以就有此一说了。但是,农作物的收成好不好,不光是看立秋,还和种植技术息息相关。就算是生长周期短了,但是如果管理得当,一样可以大丰收。大家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