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清文学之十二:李宝嘉
李宝嘉(1867-1906),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擅长时文和诗赋,曾以第一名考取秀才,以后屡试不第,乃于1896年到上海编撰《指南报》,后又创办《游戏报》、《世界繁华报》等,为晚清小报创始者。1903年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在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全力创作小说。40岁病卒于上海。著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活地狱》、《海天鸿雪记》、《李莲英》、《中国现在记》、《繁华梦》等十余种小说,另有《庚子国变弹词》、《醒世缘弹词》、《南亭笔记》和戏曲剧本《经国美谈》等。
《官场现形记》是李宝嘉的代表作,也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大约写于1903年至1905年间,随写随刊于《世界繁华报》上,同时分编(每编十二回)出版单行本。原拟十编,共百二十回;但第五编尚未终稿,作者便去世,后由朋友惜秋生(欧阳巨源)续完第五编,于1906年出版了六十回本。此书一问世,便引起极大反响,被多次再版,并出现各种" 现形记" 仿作。 全书共写了三十多个官场故事,涉及上自朝廷帝后大臣、下至州县佐杂小吏百人以上,描绘了一幅千奇百怪的晚清官场群丑图。小说集中地揭露了封建官吏贪污腐败的本质,晚清官场已经成为商场,把" 千里为官只为财" 奉为信条。老佛爷慈禧太后就说:" 通天底下一十八省,那里来的清官!" 皇帝也说:" 某人当差谨慎,在里头苦了这么多年,如今派了他去,也好叫他捞回两个。" 最高统治者如此纵容,大小官吏便更加肆无忌惮地捞钱。他们把做官看作是最好的一种买卖:" 任他缺分如何坏,做官的利息总比做生意的好。" 为了升官发财,不择手段,什么卑鄙的勾当都干得出来。有的把十七岁的亲生女儿送给上司当小老婆;有的让自己五十多岁的老太婆认上司二十来岁的丫头作干娘;有的卖友求荣,诈骗别人家财,重金买官又大发其财;有的谎报军饷,滥杀无辜,邀功请赏;有的以赈济为名,招摇撞骗,吞吃赈款,捐官买禄;有的公开卖官,因为分赃不均,可与同胞弟打得不可开交;有的表面清廉,暗中受贿," 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晚清官场无不贪赃枉法、巧取豪夺,真是腐败到了极点。 这些为了钱善于钻营的贪官污吏,却又都是不学无术、昏庸不堪的人。一个堂堂藩台,竟然会把" 量入为出" 、" 游弋" 、" 枭匪" 、" 荼毒生灵" 、" 马革裹尸" 读成" 量人为出" 、" 游戈" 、" 鸟匪" 、" 荼毒生灵" 、"马革里尸" ;另一个号称" 封疆大吏" 的制台,竟然在自我吹嘘的时候,会说出如此毫无常识的话来:" 我有一本王羲之写的《前赤壁赋》,……听说还是汉朝一个有名的石匠刻的。" 《官场现形记》不仅鞭笞了晚清官场的贪婪和昏庸,而且还斥责了封建官僚们在洋人面前的奴颜媚骨,是一群丧失民族气节、寡廉鲜耻的卖国贼。 书中有一个对下属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文制台,见了洋人却卑躬屈膝,低声下气;甚至说什么:" 中国人死了一百个,也不要紧;如今打死了外国人,这个处分谁担得起。" 还有一个六合县令,更是一副汉奸亡国奴的嘴脸,恬不知耻地说:" 将来外国人果然得了我们的地方,他百姓固然要,难道官就不要么?没有官,谁帮他治百姓呢?所以兄弟也决计不愁这个。他们要瓜分,就让他们瓜分,与兄弟毫无相干。" 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之口,愤慨地指出:" 谁不晓得中国的天下,都是被这班做官的一块一块送掉的!"
总之,《官场现形记》通过对晚清官场种种丑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现实,加深了人们对清王朝腐朽不堪的认识。由这部小说起,逐渐形成了晚清谴责小说的高潮。但是,小说并没有否定整个封建制度,虽然把晚清官场比作" 畜牲的世界" ,却又幻想官僚们读了这部" 专门指摘他们做官的坏处" 的书,会" 知过必改" ;希望用" 学堂里先生教学生的法子,编几本教科书" 培养出好官来,再造太平盛世。这都表现了作者思想认识上的局限。
《官场现形记》在结构上仿效《儒林外史》,以揭露官场的腐败为主线,由大量分散的人物和许多相对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讽刺尖锐,大都运用极度夸张的漫画手法,寥寥几笔,便把人物的丑态暴露无遗,十分生动。但故事枝蔓较多,缺乏提炼;讽刺常流于浅薄,笔无藏锋;人物不够典型化,情节未作深层的开掘,这都削弱了作品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