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
人从自然中来,终究要回自然中去。
青松翠竹,红花绿叶,这些在古代诗人眼中的寻常事物,不仅很少出现在人们的笔端,甚至很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了。还记得作者小时候,小学一放学,即拿起自制的钓鱼竿,跑到距家不远的水坑边钓鱼。技术不精,但是乐趣不减。水坑清澈见底,可见鱼儿游动;四周坑沿绿藻飘飘,几只鸭子浮在水面上悠闲自得。到了夏天,人们或是泡澡,或是游泳,或是戏水,或是捉鱼,笑声畅快,好不热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渐渐远离了这种生活。好像是突然之间,水坑就干涸了,然后人们扔了半坑垃圾。再后来垃圾不但填平了水坑,而且了拔地而起,变成了小山丘。苍蝇聚集,臭气熏天,水坑变成了臭坑。
高中毕业,来到城市里上大学。校园生活似乎并不太压抑。大学毕业,来到了高楼大厦,坐在小格子里,面对着屏幕敲敲打打了几年,已经回忆不起来在大自然里自由奔跑、快乐嬉戏的感觉。也许正是远离了大自然,才使得人们变得虚伪。在大自然中生活,与万物交流虽语言不通,但即使斗争,也是明刀明枪,不失真诚。而不必像人与人之间,明里和谐融洽,暗里你死我活;或者明里争斗,暗里勾结。
有时候,作者觉得,人活着也很可怜。人类经常打肿脸充胖子,不无骄傲地称自己为万物之灵,但实际上也如猪狗牛羊一样,被圈在自己的房子苟延残喘着。只是猪狗牛羊是被别人关着,人类是被自己关着而已。
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也是坐在自己的猪圈里。想着这辈子不但没法逃出这猪圈,而且还要多买几个猪圈留给后人,不胜感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