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一年中最响亮的日子

春雷始 万物生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一年中最响亮的日子

惊 蛰

作者丨宋英杰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3月5日5时10分,惊蛰。这时节,暖日融天,和风扇物。杏压园林之香气,柳笼门巷之晴烟。惊蛰到,一起迎接春天。

∆ “蛰”是指入冬之后,小动物藏入土中、不饮不食。古人认为的“惊蛰”,是指春雷惊醒了这些藏在土中的小动物,真的是这样吗?来看《手绘节气·惊蛰》。

惊蛰 · 新知

3月5日或6日为惊蛰节气, 万物以荣,到了'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时节,越来越多的地方迎来'可耕之候'。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

图片|莴苣-摄

图片|三墨映像-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惊蛰之日,桃花始盛。

如果要选一种花代表春天,那一定是桃花。 桃花灼灼,就像春日在你我心中炸开的柔媚与繁盛。

唐伯虎自号桃花庵主,一生痴爱桃花。每逢春日,他便坐在桃花树下喝酒,醉了倒睡在花中间。“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自汉代开始,古人对于立春的物候描述就有 '蛰虫始振',振者,动也。蛰虫此时似乎已在半梦半醒之间,开始抖一抖、扭一扭了。'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这个时节,蛰虫已经蠢蠢欲动,只是'动而未出'。而之所以开始'苏动',其缘由是'因气至',是渐渐温暖的气息。

图片|简视觉斯人-摄

图片|fanyan-摄

在这个时节,最宜与三五好友,脱下冬日的厚装,换上轻快的衣裳,一同去桃花树下。看那朵朵花蕾在东风中微微颤抖,轻嗅花香,携一缕桃花的好运,长伴年年。

诗人崔护年少时,曾在某年春日走到一处小院,桃林环绕,清香盈盈。他进去讨杯水喝,却见到了住在那的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见倾心。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有雷声呢?恰恰是春分。春分的第二候是'雷乃发声'。也就是说,在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雷声一般出现在3月末甚至更晚。惊蛰,万物复苏,'桃始华,仓庚(黄鹂)鸣',确是有色有声的时节,但在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区域,初雷往往在一个月之后。待雷声出现的时候,万物不是惊醒,或许是惊吓吧。

'惊蛰始雷',只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吻合。二十四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大多是在姹紫嫣红的谷雨时节迎来初雷。如果4月底才被春雷叫醒,那该是多嗜睡的动物啊!

图片|matti-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年后,他再寻访,再无踪迹,只有桃花依旧。他不禁感叹:“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按照《夏小正》的解释,启蛰,言始发蛰也。无论是启、是发,都是一个温和的渐变过程,后来的'惊',体现的是瞬间的突变。也许正是这个'惊'字,启发了关于雷声终结蛰伏的演绎和解读。实际上,雷的'闹钟'功能,与布谷鸟的'催耕'功能一样,都是人们丰富的联想吧。真正唤醒冬眠动物的,不是有声的惊雷,而是无声的温度。温暖比雷霆更有力量。

这时节,暖日融天,和风扇物。杏压园林之香气,柳笼门巷之晴烟。

美则美矣,但繁忙的春耕就要陆续开始了。谚语说:'春风摆柳,媳妇变丑。'为什么春天来了,媳妇会变丑呢?因为春天的耕种开始了,媳妇在田地里忙活,无暇梳洗打扮,感觉变丑了。这哪里是变丑?明明是一种劳作之美嘛!

惊蛰时节,天气回暖,蛰虫复苏。一种常见的说法是“隆隆的雷声惊醒了蛰伏冬眠的小动物”,其实惊蛰与北方的初雷无关,但与南方的初雷高度吻合,“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 | 宋英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一季花开

一段往事

人生相逢一场

何不正像花开一季

唯有那一刻尽力绽放

姹紫嫣红地灿烂过

方不负此生

不负这良辰美景

图片|不满的水杯-摄

图片|EICLUB-bobo-摄

惊蛰 · 物候

一候 · 桃始华|惊蛰之日,蛰伏一冬的桃花始开,引出人间的千媚百态。

图片|六月雪-摄

二候 ·仓庚鸣|仓庚为黄鹂,其最早感春阳之气,在翠柳间鸣唱求友。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候 · 鹰化为鸠|天气温和让鹰都变得温柔,悄悄躲起来繁育后代,而鸠开始鸣啼求偶,使古人以为鹰变成了鸠。

图片|老兵不油-摄

惊蛰 · 吃梨

这一天,古时素来有吃梨的习俗。

此刻虽然万物复苏,但乍暖还寒。天气尚属干燥,人也容易口干舌燥,易感春寒。这时候吃个梨,汁水清甜,不仅润肺止咳、滋阴清热,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鲜甜。

在陕西、山西、苏北一带还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因为“梨”亦有“离”之意,人们在这一天吃梨,亦有“离家创业”之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惊雷,驱霉运

在古时人们的想象中,人间的雷是由雷神掌控的。今天的他一手持锤,一手连击天鼓。于是,人间便响起惊雷万声。

一声惊雷,唤醒所有在冬眠的动物。蚊虫鼠蚁,也将应声而起,四处觅食。因此,古时人们会手持艾草薰香等,驱散蚁虫及霉味。

图片|一颗会照相的石头-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些地方要祭白虎,即祭拜用纸绘成的白老虎。用猪油涂在纸老虎的嘴上,意为将其喂饱。因为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这样令它不能再出口伤人,也寓意不再有是是非非。

在南方,这一天人们有“打小人”的习俗。即拍打纸人,以此宣泄心中不满,希望驱赶小人瘟神,祈求新的一年事事如意。

图片|甘阿紫在成都-摄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惊蛰

请你醒一醒

去听一声惊雷

敲醒久已困顿的心灵

去看一场桃花十里

唤醒自己对美好的爱意

好春光恰如梦一场

总有轻风吹斜阳

总有桃花酒千杯

不如醉笑三千场

不纠过往

只一心往前看

定有惊喜在前方

图片|春驻岭南-摄

图片|水冬青-摄

惊蛰 · 诗意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丨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观田家》

唐丨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晴泛舟》

宋丨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

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

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

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

笑谈终觉愧清真。

《游景仁东园》(节选)

宋丨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惊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愿你,

不负春光,

不负自己。

声明:传播收藏为宗旨,图文来源:央视新闻、物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