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公司,可以带娃上班
“宝宝,妈妈得去上班了,这样才有钱给你买玩具。”
“宝宝乖,妈妈上班很快回来了,你听奶奶的话哦!”
这是很多初为人母的的年轻女性,上班前对孩子说的最常见的话。
当小朋友声嘶力竭的喊着妈妈不要走的时候,这种离别之苦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离别。
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相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要承担生儿育女的家庭责任,同时还要承担经济压力。这不仅是家庭条件所迫,更多的是高知女性内心的诉求使然。
“背奶族“不仅承受生理不适,还要面对职场的无奈和尴尬,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
上班的同时,还要顾虑“隔代教育“的溺爱和不能认同的教育方式,生怕宝宝输在起跑线上。
有一种呐喊来自于心灵最深处:我要是能背着娃上班,该多好啊!
是呀,为什么不能在办公楼里设立幼儿园呢?
首先了解幼儿园(托儿所)的设置要求
独立设置
3个班及以上的幼托建筑需要独立设置。一条就把幼儿园开在办公楼的路堵死了。
活动场地
每班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宜小于60平方,全园共用活动场地不应少于2平方/人。并且活动场地范围内有防坠落措施。
日照要求
托儿所、幼儿园的幼儿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朝向,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3h。
生活用房的要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大于3小时,室外活动场地应有1/2以上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线之外。
消防安保
需要有独立的出入口进入基地,还有门卫等安保措施。
通风采光
幼托建筑中生活用房等要求有自然通风和采光。并对窗地比,采光系数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上面的这些理由,随便拿出一条,写字楼设置幼托的可能性就为零了。
再了解写字楼的特性
人员密集
机械通风采光
室外空间有限
从写字楼的特性来看,幼托建筑作为社会配套资源的一部分,设置其中显然不合适。
就没有破解的办法了吗?
广州芬尼酷猴幼儿园
这个叫宗毅的老板很有意思,在公司的写字楼创办了这个“超级幼儿园”。总共不到40个孩子,基本招的都是员工的孩子,公司每年对幼儿园补贴200-300万,还得承担大量的课程研发成本。完全一个亏本的买卖。
但是从营销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
他同时还是给特斯拉建充电桩的中国第一人。
万科开创“零步教育”新模式
万科与伊顿国际教育集团在新加坡完成合作意向签约。上海首个办公楼国际幼儿园将落户虹桥万科中心。
“跨界融合“ 的前瞻性思维,使得虹桥万科中心乃至购物中心等商业项目将延伸出更多可能。
我很期待”TA“的庐山真面目。
上面这些是民营的力量出于商业利益在推动幼托建筑的变革。那么下面这个消息,会让人欢欣鼓舞。
职工亲子工作室
在职工需求集中且有条件的企业、园区、楼宇等单位开展职工子女的晚托、暑托、寒托等各类形式的托育服务。
在上海市总工会的推动下,沪上的12个首批企业版幼托——“职工亲子工作室”正式揭牌。今年将扩大到50家。
虽然目前的数量对于庞大的年轻妈妈群体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
另外一个付费的产物,已经在市场运行有段时间了。
日托中心
在德国,针对3岁以下的宝宝开设的日托机构叫做Kinderkrippe。
在国内,这样的机构都是私立的,而且价格不菲。但是它们的存在,确实满足了一大批知识女性带娃上班的需求。
在城市的核心区,在人员密集的商业中心或者办公楼里,离上班的妈妈只有一步之遥,这个吸引力足够大。
隐忧
国外的保险业发达,对于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作业流程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所以运行状况尚可。
这些概念的引进都是超前的,但国内与之相配套的措施还不够完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谨慎对待。
如何有效地进行监管,需要政府的智慧。
解决年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持续释放出人口红利,
本身就是政府的职责。
市场有需求,市场就会有供给。
堵不如疏,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准则才是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