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爆文的诞生:从选题,到写作,再到推广,我做了这6件事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287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1
昨天我写了《北京病例的流调,一个比一个励志》。截至今天晚上6点,阅读量快6万了。在我个小号里算是“爆文”了。
说实话,很高兴,它就像一个出人意料的奖励,在2020年即将结束之际,给我一点安慰。
所以,今天特别复盘一下“爆文”诞生的全过程。从选题,到写作,再到传播,我做了哪些事?哪里还可以做的更好?
任何一座看起来不起眼的冰山之下,也许都有我们想象不到庞大和复杂。
前几年我翻过一些普利策略新闻奖的获奖作品选。刚开始翻过之后,大失所望,觉得这写作手法也平平无奇,也没什么文采啊,怎么就能拿大奖?
后来我才明白了,是因为它们的选题好。每一天都有几千几万个新闻事件,但哪一个重要,哪一个有价值呢?在关键时刻,重大事件里,它们站到了那里,然后写了出来。
过分一点说,相对于媒体来说,文笔是次要的,找到轰动性的新闻才是第一位的。自媒体行业,其实也一样。你每天写家长里短,谁关心?没人看,价值又在哪里?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问题。
2
回到《北京病例的流调,一个比一个励志》,首先说“选题”。
选择这个选题,灵感的来源其实很意外。
昨天早上,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朋友发了一张截图,列了几个北京新冠感染者病例生活轨迹。
当时我看了之后,很触动,因为那里面提到的“考研”“兼职”“网约车”的细节我太熟悉了。
我的脑子里唰的一下,就跳出了那首“用力活着”的旋律。心里就想:
2020年就要过去了,我们都是在用力的活着啊。我跟他们不也一样吗?这一年,我也不容易啊。
但那个时候,我还并没有想到要写一写它。因为整个上午工作太忙,又是打电话,又是开会的,一直忙到中午,我跑到咖啡馆里去坐下来了,才有空想这件事。
在咖啡馆里坐下来之前,我原本打算写的是一个“育儿”选题,计划在当天的“阿呆爸育儿”上推送。但是坐下来之后,我还是忘不掉早上看到的那张“北京流调”的截图,“用力活着”萦绕不去。
于是短暂地犹豫了一两分钟后,我就决定写它了。
事后复盘看:
如果没有早上偶然刷到那个微信群,我就不会看到那张截图,自然也不会有触动了,也自然不会写作了。这也提醒我,要多看,多想、留心从生活里挖掘选题。
3
再说具体的写作过程。
打开电脑,我搜索了北京官方公布的详细流调,很快梳理出了几个关键点。
比如“在职考研”“带娃早教”“快递兼职”“网约车”“外地人”“中年”,等等。
几个流调看下来,“用力活着”“拼尽全身力气,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的想法,自然而然就浮现了。
那些生活我实在太熟悉了。
我也曾在北京、上海生活学习过,我也曾大龄考研,我也要带娃早教,我今年做了一百多次网约车,几乎每一次都会和司机聊聊。
有太多我见过的案例可以分享,有太多的话我想说。幸好有个“阿呆爸育儿”公众号可以让我说。
于是,我一鼓作气,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噼里啪啦就敲出了4000多字。
写完之后,我又去买了一杯拿铁,休息了几分钟,再回过头来看看原稿,冷静一点了,删掉了一些太个人化的几百字,定下了最后呈现的文本。
说实话,这个文本,虽然有真情实感,但还是啰嗦了一点,而且在发布之后,我才发现还有多达十几处的错别字呢。
我把稿子发给了朋友。让他帮我做剩下来的排版、选图。
因为我实在没时间了。我的正职并不是写作,在咖啡馆里写到两点钟,已经是迟到了,现在我必须要去上班了。
4
第三,标题有多重要?
几乎所有作者都会强调,在自媒体写作上,标题决定打开率,内容决定留存。
标题起的好,打开率就高,看得人就多。反之,标题太平淡了,即使内容再好,传播起来也慢。
我深以为然。可惜我起标题的水平比较烂。目前主要采取的格式是“事件+观点”。
比如“我亲历的3次婚礼意外:结婚当天,只要不出大幺蛾子,就要谢天谢地了”,前半句是讲一个事情,冒号之后则是展示一种态度、观点。
这种标题格式简单,一目了然,比较保险,但也很难出彩。
具体到《北京病例的流调,一个比一个励志》,我最初定的标题是“北京新冠流调公布:我们拼尽全身力气,只为了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但在推送之前,我征询了朋友的意见,他建议改成“北京的流调,一个比一个励志”。说这样更直接。
我同意。然后,在推送前的几秒钟,我又临时决定在“北京的流调”里加了“病例”两个字,觉得这样更准确。
事后复盘看:
这个标题也不够好,而且也不太准确。
今天早上,我看到另一个大V写的同主题文章,她的标题后半截是“北京新冠感染者流调,一个比一个想哭”。
我用了“病例”,她说的是“新冠感染者”,毫无疑问,她的更准确,也更有感染力。但我的“励志”好在是“正能量”吧。
5
第四,说“推广”。
香港电影导演王晶说过一句话,一个电影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导演就会知道这个电影到底行不行了。他看张艺谋的《长城》就是如此。
其实,写作也一样。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是勉强凑数的,还是真情流露,是有理有据,还是投机取巧,作者自己是知道的。
我自己,一篇论文写完初稿,我就会知道它的价值了。然后就会根据自我的评估,投到不同级别的期刊上。
坦率地说,《北京病例的流调,一个比一个励志》写完之后,我就觉得还不错,最起码超出了我个人的平均水准,打动了我自己。
我的公众号“阿呆爸育儿”目前粉丝还不多,在别人那十万加的文章,在我这可能只有三四千。
所以写出了感觉不错的文章,我就会主动推广一下。这不丢人。
于是,昨天晚上七八点,我给两百多个朋友发了微信,拜托他们转发分享一下。大部分朋友都帮忙了。
也正是他们的转发,触动了关键点,其他的一些公众号看到了,就会来要授权。目前这篇文章大概有30多个号要了授权。
我很感谢他们。
当然,拜托朋友帮忙转发,只能偶一为之。成为彼此的负担就不好了。我今年写了两百多篇文章,也只拜托了六七次。
事后复盘看:
自媒体创业、写作的关键,仍然是在你能写出足够好的内容。文章好,别人也很乐意转发,文章差,你也不好意思老是拜托。
有大v帮你传播,或者你强烈的打动了某个群体,那即使粉丝量不大,阅读量也会不错。如果文章足够好,那借助关键节点传播之后,甚至会出现现象级的刷屏。
6
第五,说“竞争”。
今天我还看到了几个大v的文章。比如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粥左罗,还有凤凰weekly。
他们写作的主题也都是“北京流调”,切入口也大多是“奋斗”“努力”“普通人的生活”。
实事求是的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几篇文章放到一起一比,他们写的要比我好很多。对细节的把控、逻辑的完整、素材的筛选、角度的切入,等等,都要比我更好。
就像一块本来可以打磨成艺术品的玉石,因为功力不足,我切成了一块瑕疵不小的小摆件。
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写作、发布的时间比我早。北京顺义公布流调详情之后,最多也就过了一天,他们应该就敏感地注意到了这其中的价值,然后就开始写作了。
而我是事发两天之后,很偶然地才在微信群里注意到这个事情。写作之前,甚至连去搜集一下素材,看看别人怎么写的基础调查工作都没做。
当然,我可以给自己找到的借口是,他们24小时的盯着世界,搜集素材,整理分析、判断,我却只有中午两个小时可以自由支配。
这其实也就是职业和业余的区别。

对他们来说,写作是吃饭的本事,是必须一次又一次的出新,不被淘汰,对我来说,写作还只是业余的副业,水平起起伏伏,都可以容忍。

某种意义上,这拼的就是看谁更快,角度更刁,更能打动人。今天,在我和那几个大V的文章之后,有更多同主题的文章出现了。对他们来说,要想后来居上,难度也更大。
事后复盘看:
每一次看到大V写作主题撞车了,千万不要急着去嘲笑,去否定,意气用事地说他们有团队,有资源,而自己是孤军奋战,情有可原。
对自我成长的最好帮助是:
冷静下来,把几篇稿子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别人是什么角度,怎么说的,有哪些可以学习借鉴的。
对自媒体写作者来说,不写找不到感觉,不比找不到差距,不学追赶不上先行者。就是这么简单。
7
最后,也是第六点,说说“蹭热点”。
自媒体行业是非常残酷的,一个热点事件出来,你必须快速分析、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
每天都写,难免会写一些你并不太擅长,不太懂的事情。然后就会出错,甚至于成为黑料。
也经常会有网友很不屑的认为这是“蹭热点”,这些自媒体作者太不要脸了,等等。
这些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到底,多数时候还是想当然,不知道其中甘苦、行业的特点。
写作这一行,它的天性就是要对公众发言。就像演员提供的是演技、是电影、是走秀。那么写作者,提供的就是故事、情绪、观点、思想。
自媒体写作不是写只有自己一个人看的日记。不关心时事,不紧贴着热点,不用自己的学识去分析热点的来龙去脉,那写作的意义又何在?
可以说一个写作者写的不好,文采很烂,观点错误,选材不当,但指责他蹭热点,那就完全是大谬不然了。
这是一篇我个人的复盘,选题、写作、标题、推广、比稿、反思热点,一共是6步。
写出来,也是希望大家一起了解一篇文章的具体写作过程,作者对它优劣得失的态度,一起交流和成长。
就像我在这篇复盘最开始说的,任何一座看起来不起眼的冰山之下,也许都有我们想象不到庞大和复杂。
所以,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呗?
今日互动
这是一篇复盘文,一起交流、互相成长的意义就在于一次次自我复盘、反思、汲取过程中。写作如此,生活里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聊一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