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总结:湿气“入侵”五脏,浑身会有这些表现,收藏对照
一身湿气 何谈风月
1. 湿气“入侵”胃部
伴随:口臭、嘴里发干,胃部功能运化差、消化不良、腹胀、频繁腹痛、身体恶心干呕
一身湿气 何谈风月
2. 湿气“入侵”脾部
伴随:身体容易困倦疲惫,面部、头发喜欢出油,舌苔厚腻、嘴里发粘,口渴但不想喝水、大便粘腻、肢体偶有浮肿情况
一身湿气 何谈风月
3. 湿气“入侵”肾部
伴随:腰酸背痛腿抽筋,身体乏力四肢没劲,疲劳感很强烈,睡觉时喜欢出虚汗
4. 湿气“入侵”肺部
伴随:腰膝冷痛、酸软乏力、麻木不仁、关节肿胀、屈伸不利
5. 湿气“入侵”肝部
伴随:小便清或者淡黄、面色暗沉或苍白,舌头胖大,心情经常郁闷烦躁
湿气形成的两种情况
1、外湿入侵:主要是生活环境潮湿(南方雨水较多),特别是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到了夏季更是热在表面,湿在里面,人体会积累大量的水分,无法排出自己的身体。
内湿积累:主要是饮食习惯以及运动不足造成的。
中医直言,对付湿气从3方面入手,事半功倍
一、改变饮食习惯
湿气重的人少吃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口,因为“甜腻化湿”。另外,酒助湿邪,酒精少碰为好。
二、适量运动
湿气重的朋友还应该配合锻炼,适量选择一些缓慢的运动,比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不要做一些刺激性的运动即可。
三、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不管是外湿还是内湿,只要湿邪上身,就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赶走湿气,就要做到“一泡二不”。“一泡”是指泡脚,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通经、除湿、利水。“二不”是指不贪凉、不淋雨,少喝冷饮,以免损伤脾胃;不淋雨,避免脚气、湿疹。
《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需以健胃养胃、利水渗湿为主。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
《本草纲目》记载:赤小豆和薏苡仁为祛湿双雄!医书记载了健脾祛湿汤,组方由赤小豆、薏苡仁、芡实三种食材配伍,后经御医调配,加入茯苓、山药、橘皮、蒲公英等几种辅材,制成代茶饮,流入民间至今。
1)赤小豆:脾虚天敌,祛湿双雄之一
2)蒲公英:清热解毒,利胆,健胃。
3)薏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增强免疫力
4)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5)金银花:清热,泻火,凉血。
6)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7)橘皮:湿气的死敌,健脾的王者;
多种食材相得益彰、君臣佐使,制成茶包,每天热水冲泡一袋,喝上2~3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