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00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胶饴一升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甜故也。
条文中的“差”还是个通假字,通“瘥”,是疾病痊愈的意思。这一条是说同一种脉象,并且还有同一种症状,但却有两种不同的证型,所以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剂。
病家表现出来的脉象是阳脉涩、阴脉弦,也就是浮取的时候脉是涩的,涩是不流畅的脉象,这说明气血不足于体表,所以浮取脉涩;但是在体内存在气机不通的情况,因此沉取的时候是弦的,体内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所以这时应该出现腹部拘急疼痛之象,因此条文上说“法当腹中急痛”。
体表的不足,源于体内的亏虚,也就是太阴脾胃化生气血的能力下降;脾胃功能不足,不能疏通运化,所以才有郁滞,才会有“阴脉弦”,因此治疗上就温补太阴、疏通经脉即可,所以首先考虑的就是选择小建中汤,以饴糖为主,味甘又微温,补益的作用很强,但又不会粘腻碍胃,再用大量的芍药来疏通、补益津液,甘草、生姜、大枣全是健运脾胃、促进运化的,再加上桂枝温通。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除此以外,还有少阳病也会如此,97条我们分享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才会由表到达半表半里,这也是体表气血不足了,会有“阳脉涩”,半表半里郁滞更会有弦脉,这时的腹痛是因为“邪高痛下”——腹痛是正邪交争在胸胁而引起来的,胸胁位置高而腹痛的位置低,这时的治疗就疏通少阳即可,所以选择小柴胡汤。
对于“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而言,小建中汤证更常见,所以先用小建中汤,效果不理想的话,再用小柴胡汤。
仲师在这里是为了重点表述同一种脉、症,而有两种不同的证型,所以只是选取了相同点,在临床上,小建中汤证还会有容易疲劳、精神状态差、手心脚心发热等表现,小柴胡汤证会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表现。
小建中汤的常用剂量:桂枝9克 生白芍18克 饴糖30克(烊化) 炙甘草6克 生姜2片(切) 大枣12枚(掰),十碗水泡40分钟,上火煎至三碗,去渣,再把饴糖放到药汁里面,趁热搅拌化开,分三次温服。如果饴糖化不开的话,就再在火上加热一下,帮助溶化,也就是“更上微火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