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斯克在中国,还能造出特斯拉么
2019年开年,号称硅谷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就干了两件大事,3月1日,特斯拉全系列宣布大幅降价,3月2日SpaceX载人“龙”太空飞船升空。
当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回响起火箭冲击地面的巨大轰隆声时,整个中国车市也感受到同样的震动。最便宜的Model3已经探入20万区间,对于国产电动车来说真的是狼来了。
曾经我们对于电动汽车寄予厚望,期待国内车企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实现汽车业的弯道超车,现在看来,与特斯拉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很好奇,我们并不是没有努力的技术工人,并非没有聪明的工程师,也不缺资金,而为什么在几乎同样的起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局竟有如此大的差别。如果马斯克当年就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造车,还能造出特斯拉一样的汽车吗。
埃隆马斯克出生于南非一个家底相当厚的家庭,家里拥有两架私人飞机,可见非常人家,小时候就异常聪明和努力,17岁来到加拿大,后来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目前创办或与人合作,手里握有5个公司,分别是SpaceX、特斯拉、paypal、超级高铁、太阳城。这些公司源于他在互联网、清洁能源和太空的梦想,奇迹地一一实现了。
其中的电动汽车就是特斯拉。2004年2月,埃隆·马斯克向特斯拉投资630万美元,出任公司董事长,2008年TeslaRoadster下线,2010年特斯拉登陆纳斯达克,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目前最新市值470亿美元。
返观特斯拉的历史,我们发现,在中国也有一家车企和特斯拉相似,甚至在发展的时间节点上也与特斯拉重合,那就是比亚迪。
如果马斯克在中国创业,可能还达不到比亚迪的高度。
首先,需求不同,特斯拉是用IT的思路造车,一开始是为那些有钱且追求环保和极致驾驶体验的人群,并不是以降低成本为第一目标。这些需求是建立在美国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上,在需求分层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而在当时中国的汽车才发展十几年,还在解决有无问题,完全没有这种需求。所以比亚迪开始做电动车只是在利用自己的电池技术优势,结合新能源的趋势,目的是为了满足普通人的需求。可见两者定位的差别。
其次,在2009年电动车起步时的中国,整个国民经济还处于低层次的成本竞争状态,哪个车看起来配置高价格低,哪个车就卖的好。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后来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很多车企冲着补贴造车,在价格上展开竞争。这种环境使得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也只能首先满足当前车型的研发生产,而不敢也没有精力去投入同特斯拉定位相同的车型。如果,马斯克在中国,我想一样会陷入同样的境地,纵然有好的想法和技术,没有市场环境,也很难实现。
不同的市场,相同的梦想,马斯克造车实现了典型的美国梦,而王传福也在实现着中国梦,需求不同、起点不同、环境不同,结果也不同。马斯克在中国可能无法实现特斯拉的梦想,却在实现了美国梦以后,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车市处于转型时期,也有互联网公司造车,但玩概念居多,电动车还是要看比亚迪这样的企业,相信比亚迪最终能赶上特斯拉,圆中国普通人的汽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