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与陌生的自己相处?
图画:焯焯
案例——
网络上和一个陌生人聊天,我也没和他吵,怎么说呢,就是心情不好,怎么办?他就是个陌生人,为啥我老是在意别人呢?
解析……
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一件事,一个动作而难受好久,当自己清醒时才发现并不认识对方,即使认识其实也没那么熟,怎么就会这么糟心呢?
其实这属于正常反应,正因为我们不熟悉,就可以不用考虑对方的身份背景,也可以忽略对方的感受,甚至是都没把对方当人看,但是,这一切的关注都是一份很严重的投射习惯,而投射对象是两个,一个是自己,一个假想敌。
对自己。当我们能看到或者感觉到对方身上的气质时,是因为我们自己身上也有(照镜子原理,你不可能看到你身上没有的),所以,心中佛,众生佛;心生魔,万人魔。当你和对方建立关系并产生交流的时候,你已经开始和另一个自己相处了,只不过这个“自己”被对方演绎出来。所以,你想跟对方怎么相处,其实也是你怎么跟自己相处的模式。我们总对一些人很在意(包括陌生人),哪怕就是擦肩而过的;但也总是对一些人视而不见,哪怕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性格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它总能吸引你关注与你同频的事物,而不是出现频率多的事物,我们可以理解为能量,也可以认为是吸引力,那么,这就不难明白案主的这个状况了。想要处理这种情况,只能弱化,无法消除,交给时间,也留个自己,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的技术来与对方和解,不做对抗,因为对方这个人也是你“自己”,除非你在这个世界消失,否则,这种情况是不断出现的,根由就是对自己的某些特质抵触、排斥,越是这样,感觉越明显,还要抱怨对方,很多冲突也是这么出现的,而更严重的是自我冲突。
对假想敌。我们的人际关系雏形离不开和父母的相处模式的扩展和延伸,最初的那个男人和那个女人,就是我们的父母,今后跟谁相处都是在这个模板下复制出来的,只是我们有时逃避罢了。所以啊,逃避的是父母的烙印,后来却是变异成了假想敌,脑子里随便想一个自己“自认为”的对象,也可能是某小说的人物,或者是某视频的主人公,也可能是某个影视作品里虚构的人物,总之,不是眼前这个真实存在的活人。那么,跟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人相处是容易的,可是真实人物的表现永远是跟想象出来的人物有很大差别(相同的几率非常小)。这就造成把脑子里的假想敌强制的罩在真实人物身上,自己就按照假想敌的相处模式去相处,能不出问题吗?这时候脑子里更多的信号源就是“他应该……”。如果能意识到自己出现这个问题,要客观的观察对方的一言一行,做“观察分析”的技术,让自己从假想敌的形象中脱离出来,真真切切的去感受对面这个真实存在的人(哪怕是网络人物,对方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虚拟人),通过对方言语的内容也能分析出来信息,稍加琢磨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只是,很多人不容易放下自己的评判,进一步把自己又搭进去了。
总结,只要是和人打交道,就一定有自己的模式做导引,至于自己这套模式和对方的模式匹配与否,只能通过磨合才能体现,更重要的是能弱化主观,强化客观,这样双方相处起来就会更自然,更轻松,更简单,而对自己就更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