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女孩子又又又又又忍不住要买衣服了?!
一换季就没衣服,好像去年是裸奔过来的。
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尤其是夏天。
女孩们总有理由为自己投资一件新衣裳。小姑娘家家的,买件衣服能有什么坏心思,是不是?
看到自己满柜的衣服,觉得怎么都不好看了。
心想,我身上的这件阔腿裤,必须搭一件紧身小吊带。
拥有了小吊带,今年流行透明罩衫,若隐若现,好好看!红橙黄绿青蓝紫,煎饼果子来一套,美美哒!
既然说到买买买,我的手不自觉点开了淘宝,李佳琦直播间→
卖力地推销产品是一名带货主播的天职,作为行业佼佼者,天选之口红一哥,其身后自然有无数爱美之人趋之若鹜。
有时候看客熊熊的购买热情让推销者都虎躯一震,在直播间李家琦不得不呼吁“不要浪费,不要乱买;理性消费,快乐购物。”
为什么漂亮衣服就让女生迈不开腿呢
有一项对香港人的调查发现,53%的人有未剪牌的新衣;,37%的港人表示不买衣服就感到空虚,76%的人认为通过购物会得到满足感和刺激,但近六成人不到一日就失去兴奋感觉。
这是一个关于“消费升级”的故事。
其一,是取悦自己。
其二,是治愈童年。
这时,我默默地点开小红书,找到关注的博主,她分享的衣服完全是我的style。
“这件碎花小裙子也太好看了,我一定要买来试试看。”穿上新衣服就好像获得了一次奖励,这感觉很好;别人注意到这件新衣服,被人夸赞那就更赞了。
你说,如果买来的衣服不合适怎么办?
我想不合适有不合适的方法,比如你可以直接退掉;你也可以等到自己变瘦了再穿;或许只需要一双能够搭配它的鞋子......
需求主导的消费逐渐退居二线,“愉悦感”成了选择购入衣服的最核心因素。
还有一小部分人,买买买不见得让人有多开心,但制止她,她会难受。这是另一种心理上的需求,叫作满足感。
通常是小时候的愿望常常落空,长大后有了经济能力,则要加倍补偿小时候可怜的自己。
也就是所谓的“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衣服买来就不香了
人总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争取,而拥有之后却不懂得珍惜。
就好比邻居家的饭总是格外香,别人家的娃总是格外优秀。
衣服也是这样,挂在店里的、穿在别人身上的衣服总是格外让人稀罕。
有的人说:穿过的衣服就不想再穿了;有人说昨天的衣服已经配不上今天的我了;
也有人说买到衣服的那一刻,就是这件衣服的高光时刻。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验证了这种人类迷惑行为之“得不到才是最好的”,也被称为“蔡戈尼效应”(Zeigarnik effect)。
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设计了一个随机对照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让受试者同时演算同样的数学题。
其中甲组受试者顺利地完成了演算,而乙组则会在演算中途被突然打断。
随后,甲乙两组的受试者被要求分别回忆刚才演算的题目。出人意料的是,乙组受试者在回忆题目时的表现明显优于甲组。
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任务没有完成的不适感,深刻地留存于乙组人员的记忆中,一时难以忘记,而顺利完成题目的甲组人员,由于“完成欲”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所以更容易忘掉刚才所执行的任务。
买买买的社会现象背后便存在着“蔡格尼效应”:没收到货时心痒难耐、念念不忘,到手之后,反而觉得不香了。
即使这件衣服还是合心意的,如何搭配又是另一门学问。为了凸显这件外套的剪裁设计,我还需要买上一件恰到好处的内搭,继而为了使上半身和下半身协调,一件有型的裤子或者半身裙是绝配,这样就好了吗?不,鞋子是整个儿气质的点睛之笔......
此时,你极有可能已经落入另一个陷阱。
鸟笼效应。
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
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
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
买衣服的理由千千万,
怎样不落入消费陷阱?
停止夜间消费!
人脑活动与人的生物节律是相匹配的。
白天大脑额叶系统和颞叶系统兴奋,理性思维占据上风,用以应对工作学习的繁重任务。
到了晚上,大脑边缘系统活动加强,额叶的总司令作用减弱,人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感性思维占主导,导致感情用事,容易冲动消费。
加之,夜深人静,形单影只,陷入火热的0点秒杀、整点抢购太easy了。
整理+断舍离
有一部日剧叫《我的家空无一物》,女主麻衣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不会收拾和不断地囤积,家里总是非常的拥挤和混乱。
事情开始发生转变是麻衣失恋后,她准备自杀,可是意识到自己死后亲友将看到这样脏乱差的房间,觉得有些丢脸。
所以她决定先把房间整理好。在连续丢了几样东西后,她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最终她的家达到了“空无一物”的状态,也同样学会了控制自己的物欲和对生活的掌控权。
剧中概念:跨越扔东西的K点=犹豫就说明具备扔的理由
附上麻衣整理术:
Q1:所有的东西都很中意,不知道从哪个扔起?
A1:推荐“推进式代替法”,也就是说赋予东西第二种使用方法。
例如:
1.把自己喜爱却不用的盘子当做宠物食盘,从而扔掉宠物盘。
2.用两条洗脸毛巾代替浴巾等等。
Q2:为了收拾而买了收纳箱,但是很占空间,使得房间更加拥挤了。哎╮(╯▽╰)╭,好苦恼!
A2:推荐“一物两用的重复使用法”。把收纳箱不仅仅用于收纳。比如说,在选择收纳箱的时候,试着去选择有其他功能的收纳箱。就像超市里卖的收纳式的凳子。
Q3:想扔东西,却找不到好的时机?
A3:那就试试“限定期间远距离法”吧!把东西藏起来一段时间不去理会,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物品的需求度。
Q4:淘宝上的衣服便宜又漂亮,买买买!呀,不知不觉我的衣柜已经装不下了,可是我管不住按“立即购买”的手,肿么办?
A4:很简单,“买一件扔一件”原则!做到衣柜的里衣物数量处于平衡状态!
Q5:想买新的东西,试着扔掉旧的东西,扔掉后就后悔了,怎么办?
A5:迄今为止,我们一直以“断舍离”的思想考虑如何“扔”东西。但有时候我们亦可以保留东西,把旧的东西好好保养,恢复我们对旧物品的喜爱,从而不增加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