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教育学生做选择

该怎样教育学生做选择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做选择的过程。

人生就是选择,你选择做什么,同时也就意味着你失去了做别的事的机会。当我们选择过后发现,自己选择的路并不如自己所愿,这个时候我们就容易后悔。有些事后悔可能会起作用,但更多的时候,为了弥补我们自己的错误选择,我们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们该如何教育学生慎重做出选择呢?

认识自己是第一步。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刻着三句箴言,分别是:认识你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其中“认识你自己”也是苏格拉底的人生格言。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他的“三大批判”回答的是“人是什么”这个大问题,《纯粹理性批判》回答的是人能认识什么,《实践理性批判》回答的是人能做什么,《批判力批判》回答的是人能够期望什么。这三本著作回答的一个总的问题就是“人是什么”。因此,认识自己也是哲学家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呢?这确实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有些人甚至过了一辈子还是没有认识自己,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中过完一生,所以海德格尔才会说要“向死而生”,告别“非本我”的存在,找到本己。该如何找到呢?只能在不断地尝试中去寻找。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才有可能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在哪些方面。不去尝试,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克尔凯郭尔说“找到一个为它而生为它而死的观念”,如果能找到一件事可以为了不顾生命的话,那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里。可是,我们现实中有许多人,以不感兴趣为借口,拒绝去尝试,去冒险,且以“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作为拒绝尝试的借口。年轻人,在该拼搏和冒险的年纪,却选择了安逸,选一座小城,守一份安稳的工作,过完一生,人生缺少了波澜和色彩。话虽如此,选择做自己有的时候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甚至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试问有几个人是可以做到这样呢?

慎重选择。选择的时候要慎重,主要是要权衡你的选择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里说过一个这样的方法,就是拿出一张白纸,左边写选择可能带来的弊端,右边写选择可能带来的好处,尽可能列举多的出来,这个方法有点像培根的“三表法”,然后权衡利弊,结合自己的兴趣,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通过归纳和权衡做出的选择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盲目和冲动做出的选择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由于自己做出的选择,产生的结果用勇敢地承担。选择就是一个概率事件,反复权衡能尽可能地降低不良结果,但是不能避免。由于选择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果能改变的话,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去改变,如果不能改变,我们就要无条件地去接受,切忌遗憾和后悔。莱布尼茨提出过“这是最好世界”的理论。回答的是如果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而世界又是由于上帝创造出来的,那么,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恶的存在?在以前的西方,人们普遍相信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说上帝全知全能全善这是没有疑义的。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恶的、丑陋的、不好的事物存在呢?莱布尼茨认为,上帝是完满的存在,因此任何东西和上帝相比都是不完满的存在,所以才有恶的存在,恶意味着善的缺失,这是形而上学的恶。上帝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选择这个世界,让人拥有自由意志,这比一切都决定了,人只能机械地生活要好,因为,如果所有的都被上帝决定好,那么这个世界就失去了多样性,没有色彩的世界是不好的。而人有自由意志,就会选择做恶,如偷盗,这是道德的恶,还有人的身体也会生老病死,这是身体的恶。虽然有这么多恶,可是莱布尼茨认为现实世界是最好的世界,就像断臂维纳斯,有缺憾才更美。我们做出选择后,就要这样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可能选择中最后的一个”,哪怕选择带来的结果是坏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至少自己尝试过也就不会留遗憾了,这也是后来茶余饭后的谈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