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乡下奶奶带大的孩子

乡下奶奶带大的孩子

乾州碎娃

这是由搜狐号举办的一次有奖征文活动的稿件,有奖征文的主题是“最受争议的中国式见面礼,你怎么看?”,看看自己的题目,总是感觉有点不是十分的和谐,但是想想一直以来自己写文章的初衷只是记录自己真实的心灵历程,尽最大可能的为周围的人们提供借鉴和帮助。所以,我希望有人能够把这篇文章看完。

在中国,有九亿农民,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虽然由于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很多年轻的农村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耕田种地的农民,而是像城市人一样走进工厂。也许这其中有些人经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在城市有一块立足之地,成为城里人,这是鲤鱼跃农门,或者是金鸡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这样的人在每个村庄里都是比较少,屈指可数的。更多的人只是游走于城市的边缘,因为他们的根在农村,所以每年他们都需要候鸟一样在城乡之间来回的迁徙。

不管怎样,大多数来自于农村的年轻人迫于经济压力,都会把孩子留在了农村,最少是在幼儿时期由自己的父母亲代为抚养。如果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在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他们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带离农村,带向城市或者城市的边缘,让自己的孩子享受稍微优越于自己家乡的教育。但是更多的孩子是一直在农村生活、读书,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群孩子,以及他们所接受的爷爷奶奶的教育所具有的特点。

一是醋溜普通话。作为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般都是在村子里能够抬头挺胸的人,因为他们的孩子非常的有出息。他们也知道孙子孙女将来是要离开他们的,是要融入城市的,所以他们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这种意识。他们的这种想法一方面是出于自己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儿子儿媳的要求。于是醋溜的普通话就出现了,殊不知,这样的普通话会带给孩子们更大的交流障碍。

二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爷爷奶奶带孩子,一般都会用把自己带子女的经验继续用在孙子孙女的身上,所以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安排孩子的吃喝拉撒。这个是接受现代教育的子女所坚决不能接受的。虽然,也有医学方面的专家出来解说这个观点存在一定的科学性,因为孩子们在这种生活过程逐渐形成了对细菌非常强悍的抵抗能力。

三是不十分明晰的是非观念。也许是人们年龄大了,世事洞明了,看得开,更加爱人了的缘故吧,老人们太过于偏爱孙子孙女。但是这爱中,更多的是溺爱。孩子们不吃饭,会变着法的哄孩子;孩子摔跤了,不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而是赶紧把孩子扶起来,甚至会怪旁边的凳子挡了孩子的路,会怪路不平,会打旁边的凳子,会在地上踏上两脚,这些都会让孩子是非不分的;孩子骂人了,会觉得孩子有本事;在老家,仍然有不少人在逗孩子玩的时候,会提出来“把你爷(婆)骂个子”的情景。我家女儿6岁的时候有一次回到老家,一屁股坐在家里的小饭桌上面,这个小饭桌确实很矮,孩子站在旁边要坐上去一点也不费力气。这个对于我来说,那是绝对不行的,但是家里人竟然因为我责骂了孩子而生气。

四是孩子成为人们炫耀的工具。素质较高的爷爷奶奶可能也会跟孩子教一些歌谣之类的东西,但是这些又成为他们炫耀的亮点。他们会让孩子在一个个陌生或者熟悉的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才能,这种过强的表演欲望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非常不好的。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五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受到影响。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对于新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比如说微信、QQ等)已经无法适应了,现在很多的教师和家长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的。爷爷奶奶只好望机兴叹。当然让他们去指导孩子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不要说会不会,能不能看得清楚、认不认识都是一个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老人在带孩子方面存在的一些优势,但是我们以上列举得这些现象却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对于孩子有谁来带更好一些,我们也是在不断的探讨之中,所以欢迎大家跟帖说明你的观点,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