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桃源
东北
一百年前羡广畴,桃源始入大春秋。
收容九省流亡诉,纾解四方饥渴求。
岁月原应留眼尾,风云竟是转门头。
如今沃土虽犹在,谁肯重新赴满洲?
【注释】3月5日,曾经写了一首同题七绝诗,并作了这样的说明:关内最困难的时候,关外的黑土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这些人口被称作“盲流”,涌入东北,借助黑土地获得新生。岁月悠悠,世易时移,真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风水轮流转,黑土地风光不再,人口倒流关内,害得人口专家大声疾呼东北应放开生育以解困厄。两相对照,感慨系之,因以成句。现在将其延展为七律诗,记于2021年7月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百年前全国都羡慕关东这一方广袤的田畴,这一片世外桃源,开始进入偌大的春秋。它收容了九省流亡人的倾诉,纾解了四面八方充饥解渴的索求。岁月原本应当留在眼尾,可风云竟然转换了门头。如今这一方沃土虽然仍旧存在,可是谁还肯重新奔赴曾经解除过困厄的满洲?
首联中的“广畴”,意思是广袤的田畴,见宋代诗人宋祁的《擬王右丞瓜园》诗:“荷锄往瓜田,烟蔓纷广畴。”又见元代诗人蔡九思的《杂兴》诗:“广畴稻苗多,种之恐迟迟。”还见明代诗人林大春的《秋游梅州赠朱贰府》诗:“程江江上系兰舟,铁汉楼前枫叶秋。问俗漫从野老得,如君须向古人求。亭开西墅临长浦,寺隐东岩带广畴。取次招寻行已遍,却看谈笑振勋猷。”
这一联中的“春秋”,指的是光阴,岁月,见《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又见《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还见宋代诗人李曾伯的《水调歌头·敢问辽天月》词:“敢问辽天月,历几亿春秋。老娥盍相刮目,无一语相酬。似讶经年间阔,类笑衰翁潦倒,岁岁客他州。清照五湖阔,倦影一萍浮。任渠侬,琴当户,酒当楼。人生适意,封君何似橘千头。月正圆时固好,人欲闲时须早,毋作陇西羞。多谢锦囊句,椽笔富清流。”
颈联中的“留眼尾”,意思是留在眼梢,眼尾,指眼梢,见唐代诗人李贺的《谢秀才有妾缟练改从于人》诗之二:“腮花弄暗粉,眼尾泪侵寒。”又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宋中道元夕》之一:“摩肩一过难久存,眼尾获笑迷精魂。”
这一联中的“转门头”,意思是改换门庭,门头,指门庭,见宋代诗僧释子淳的《颂古一○一首》:“门头户尾事千差,了尽犹来未到家。明月堂前无影木,严凝雪夜正开花。”又见宋代诗人曾丰的《余入广始见乡士刘养正于晋归》诗:“转篷同到岭南州,苋菊茱萸三送秋。东道虽青开阁眼,西风恐白倚门头。”还见宋代诗僧释斯植的《丙辰季夏避暑山中长松修竹恍若蓬莱异人之居》诗:“六月厌烦襟,纵步情未足。爱此石径长,缈缈清溪曲。古道何人居,门头对修竹。好鸟发新声,静极成幽独。山风吹晚凉,山影摇红绿。翘首兴未阑,青猿睡初熟。”
尾联中的“满洲”,旧指东北三省,见近代人吴佩孚的《满江红·登蓬莱阁》词:“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今弥陀。”又见杨朔的《雪花飘在满洲》:“一个多月后,我才接到他的一封信,从山海关寄来,原来他正设法要回满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