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昭:请给昆曲留有一席之地
作者介绍
张伯昭:91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近年,央视6(电影频道)陆续播放了各国影片中的经典名著。如《追捕》是日本影片中的经典,《尼罗河上的惨案》是英国影片中的经典,《流浪者》则是印度影片中的经典,《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俄罗斯片中的经典。那么,什么是中国人的艺术经典?人们会马上想到《牡丹亭》。其实,由于两个半小时的限制,史依弘演的《牡丹亭》已经残缺不全了。《牡丹亭》本应从《春香闹学》开始。当年,四大名旦都曾演过《春香闹学》,如今为北方昆曲剧院演员王谨所擅长拿手。可是,这出戏在“九州大戏台”上见到的是曲黄梅戏改编的《春香闹学》,而昆曲原型的《春香闹学》反而不见了,怎不令人疾首痛心!
其实,昆剧经典并不限于《牡丹亭》。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央视11(戏曲频道)尚未启动。在央视6(电影频道)中,就曾录制播放过昆剧《西园记》。紧接着,在3(综艺频道)又转播了《西园记》的演出实况。看来,中央电视台在当时确实是把《西园记》当作经典作品来重视的。《西园记》是南明小朝廷的重臣吴炳所写。吴炳清军捕获后绝食而死,《西园记》却流传下来,成为浙江昆剧团汪世瑜的拿手戏。如果说《追捕》从1978年开始放映,至今已过了40年。《西园记》的放映只过了20多年。为什么我们在屏幕上能再次见到高仓健当年的英姿,而看不到汪世瑜先生当年的丰采?
自从本世纪初年,也就是央视11(戏曲频道)创立之始,昆剧在电视中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而其他地方剧种所占的比重很小。如《玉簪记·琴挑》和《狮吼记·跪池》都是常演的剧目。《长生殿》则有三个版本:蔡正仁、张静娴合演的,蔡正仁、史红梅合演的和王芳主演的。以上三个版本都在11(戏曲频道)出现过。
此外,在2000年前后,还在长安大戏院举办过“蔡正仁昆剧专场”,央视11(戏曲频道)也转播了。到了2010年以后,就只剩下江苏昆剧团演出的《小孙屠》和《白罗衫》这两出戏。再往后,只保留了《白罗衫》的选场,而且安排在上午8:30。我们认为,中央对地方小剧种的大力支持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戏曲的主要观众是农民。此外,名为“戏曲频道”,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却销声匿迹,无影无踪,就于理难通了。本着雅俗共赏的原则,也应给昆曲留有一席之地。如果能把库存的昆剧录像找出来,每周播放一出,这样的诉求应是不过分的。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清楚。第一,不要以为昆剧每一出都是晦涩难懂。如《狮吼记·跪池》就是一出喜剧,和京剧中的喜剧没有多大差别。第二,把时间安排在上午8:30,显然。认为只有离退休之员才欣赏昆曲,其实大谬不然。专家经过调查,确信“青年观众对昆剧的热情乃至痴迷,要远远甚于老年观众。”(见《王评章戏剧评论集》,深圳:海天出版社,2017年版,第114页。)此外,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者一届比一届更为年轻,则是眼见的事实。如果说,我们这一代的老人是一生生活在战乱和贫困的年代;那么,今天的青年人则是有幸生于歌舞昇平的盛世。所以,青年人把喜爱昆曲作为一项时尚潮流,也正如喜爱围棋而不喜爱象棋一样,就不足为奇了。但愿央视11(戏曲频道)的负责同志能早日走出误区,实为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