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孩子,也怕父母翻旧账

原创 女儿派 女儿派 2020-08-14

“你怎么老是这样……”

“上次你就是……”

你以为指出孩子的错误越多,孩子就越会改正,其实你错了。

——鹿妈 

 ◆ ◆

作者 | 罗云霞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我早就说了不要报这个班,现在学不下去了吧?为什么你总是这样……”

昨天路过暑期培训机构,看见一个妈妈因为儿子报补习班的事情,站在马路边上训斥儿子。
小男孩眼圈红红的,两只小手紧紧地拽着书包带子,看样子已在情绪崩溃边缘。

可妈妈正在气头上,丝毫没有注意到,还一股脑地把儿子以往犯的错误都列举了出来:

“上次学校兴趣班也是这样,我说学英语,你偏要学围棋,你是那块料吗?”

“还有,上次期中没考好,就是因为你写作业不认真、爱看电视……”

谁都没想到,就在这说话的一瞬间,小男孩竟突然冲到车来车往的马路中间,吓得妈妈惊声尖叫,急忙奔过去把他拉回来。
看到这一幕,我也吓呆了。所幸孩子没出什么危险,不然后果真的无法想象。
很多时候,孩子一旦犯一些小错误,父母就会把孩子之前犯过的错误,重新拿出来说一遍。
自认为不断翻旧帐,就能强化他们的记忆,然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孩子的大脑对反复的负面反馈,几乎没有任何反应,除了让孩子更沮丧、更崩溃外,毫无作用。
换句话说,教育孩子,翻旧账就像是揭伤疤,不仅让彼此难受,还后患无穷。

父母翻旧帐

是伤害孩子的最大元凶
《影视风云路》中有一期,演员王艳的儿子球球给妈妈提意见,说自己最痛苦的感受,就是妈妈翻旧帐的行为。
节目中,球球说自己若没考好,妈妈就会把他之前的错误统统说一遍,这让他非常不服气,甚至控诉发脾气的妈妈是“世界著名暴力女”。
很多父母,以为不断重复孩子的错误,就能够让孩子吸取教训。
但实际上,用翻旧帐来苛责犯错的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我真的很差劲”,而不是“我该怎么改正错误”。
当内心的懊恼、羞愤、难过等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孩子就会下意识屏蔽父母的唠叨。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说:“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而家长对孩子每一次翻旧账,都是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做什么都得不到父母肯定,心里便会藏着很深的无力感,渐渐的,孩子就会选择自我放弃。
一位记者朋友曾采访过一个真实案例。
一位32岁的儿子,大学毕业10年,不工作在家啃老,父母很焦虑,儿子却有一肚子苦水。

他说小时候,无论做错了什么,父母的回应永远是:

“为什么同样的错误你要犯第二遍?”

“早就知道你会这样,栽跟头了吧”

“你上一次也是这样说的,结果呢.....”
后来,为了避免犯错他会直接放弃尝试,或者不慎犯错时遮掩逃避。
这样的心理,一直伴随着他成长。
更糟糕是,步入社会后他变得越来越自卑、敏感,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还总觉得别人处处刁难他,一次跟领导大吵一架后,干脆辞职在家。
朋友感慨,要不是亲身经历,他不会想到,翻旧帐对孩子而言,竟然拥有着“难以承受”的重量。
因果轮回,自己酿的苦自己尝。
年迈的父母还要养而立之年的儿子,对双方都是悲剧。
为人父母,本应该是渡孩子驶向远方的一条船。
可错误的沟通方式,却成了伤害孩子最大的元凶。

翻旧帐

是亲子关系的头号杀手
《第三调解室》有一期叫“心墙”,一对母女的故事特别扎心。
母亲在节目中哭诉,从小对女儿的教育可谓呕心沥血,可女儿却并不领情,自上中学起就拒绝与她沟通,她们之间仿佛隔着一堵坚硬又厚实的“心墙”。
不仅如此,女儿换工作也不告诉她,如今还欠下高额贷款又无力偿还,这一切让母亲焦虑万分。
可调解中,女儿却有另一番苦衷。
她曾经也想向母亲敞开心扉,可母亲总是打击她,尤其是母亲喜欢翻旧帐的行为让她难以接受。
她想要逃离,甚至不想再听到母亲的声音。
女儿坦言,她之所以借高利贷去投资,也不过是想向母亲证明自己,却未料到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落到这个地步,女儿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可母亲是否会想到:
批评、谴责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尤其是“翻旧账“,不仅伤了女儿的自尊,还把女儿推向了深渊。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表姐,她是一名工程师,工作上认真负责,加上为人真诚大方,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可就是这样一个受到同事一致好评的“老母亲”,自己的女儿却和她闹到了要脱离母女关系的地步。
究其原因,原来是表姐对女儿过于严厉,只要稍犯小错便会狠狠惩罚,为了女儿能长记性,还会不断地翻旧帐,不把女儿骂哭绝不罢休。
可高压之下,女儿不仅没变好,还越来越叛逆。
进入青春期后,她逃学、染发、交男朋友,以至最后表姐一批评她,她便回吼:“你既然那么讨厌我,那脱离母女关系好了。”
至今,表姐与外甥女都还没迎来和解。

心理学专家曾说:

“被不停指责、否定、翻旧帐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大窟窿,盛放着破败不堪的灵魂,胁迫他们用偏激的方式发泄创伤和压抑。”
教育孩子,不停翻旧帐,就是先伤人,再伤己,最终免不了两败俱伤。

孩子犯错,与其翻旧账

不如给他一个拥抱
一位网友曾这样诉说他的心路历程。
自打记事起,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爬墙、打架、破坏公物,父母不知道为他操了多少心,可他就是改不了。
初二那年,他又迷上了上网,甚至三番五次偷父亲的钱去网吧玩游戏。
最严重的一次,他竟因为在网吧跟人打架被带进了派出所,警察直接通知家长来领人。
他顿时吓懵了,认为这次父亲一定会新帐旧帐一起算,再也不会原谅他了。

没想到,父亲第一时间赶到派出所把他领回了家,不仅没有半句责骂,还给了他一个结实的拥抱,说:

你犯错,爸爸也有责任,但我相信你一定会改好。”
开始,他僵在那里不知所措。
但很快,他便紧紧地抱住父亲,泪流满面。
网友说,父亲的拥抱虽然简单直接,却充满了治愈性。
直到今天,他都记得父亲怀里的温度,也正是这份温暖,让他觉得自己是无条件被爱着的。
那一刻,他发誓一定要改好。
心理学家说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批评或许会带来反思,但爱与鼓励才是孩子改变的力量。
美剧《大小谎言》中,也曾有这么温暖的一幕:
当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霸凌其他孩子时,没有破口大骂、没有侮辱人格,而是给了他一个紧紧的拥抱。
她告诉儿子没关系,每个人都偶尔会做坏事,妈妈会和你一起面对。
母亲的尊重和共情,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抚慰。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造成人生差别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错误。
若父母引以为耻、不断翻旧帐来斥责孩子,它就是笼罩人生的乌云。
聪明的父母,会选择做孩子情感的港湾,温柔地迎接孩子靠岸。
因为,只有拥有爱的孩子,才不会去重复错误,也更有底气重新出发。
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长辈们“高频率说教”。

杰瑞通过旁白说出了孩子们为什么屡教不改的原因: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

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
你看,大人常常埋怨孩子不听话,可又有谁曾真正聆听过孩子的心声?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无关回应”,是指得到的回应与自己的期望无法接轨。
很多时候,父母会为了所谓的正确,忽略情感的交流。
孩子渴求的是理解、共情,父母却一直在讲道理、翻旧帐。
后者总想说服前者,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孩子却沮丧,厌烦,这就是教育里的“无关回应”。
孩子啊,其实是最需要父母情感抚慰的。
倾听、理解、尊重、建议,这些才是与孩子沟通应有的态度,温暖而不失力量,柔软却不缺智慧。
正如作家刘震云所言:
“反反复复地说教,不是在促进孩子的进步和独立,而是在消磨他们的生命活力。”

最后,我想把电影《无问西东》里的一段话送给所有父母: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这才是父母真正的爱,也是孩子行走于世,最好的铠甲。

*本文系女儿派原创。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