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竟然有座小“故宫”?

盛夏,找一处山涧,看溪水淙淙,或是看满池莲花,兀自盛放。啃上一块西瓜,满是夏日的风情。
倘若有一座古朴典雅的老宅盛情相邀,你又是否会前往澄海的前美村,去看一看那满是青苔和历史韵味的“岭南小故宫”?
古宅历史渊源
在陈慈黉故居前的广场,透过沉重的锁链,西装革履的商贾、皮包骨的黄包车夫,这是潮商的形象变迁史。
从白手起家的工人,经过努力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雕塑也是陈慈黉家族的一个缩影。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共占地2.54万平方米。它集结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
现在人们常提起的就是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书斋这四座,共有厅房506间。
陈慈黉先生的父亲陈焕荣先生从一个红头船舵工,通过积攒银钱自购船只,摇身一变成为了来往上海、天津、青岛各地的红头船主。
如果说陈焕荣先生是开创基业的人,那陈慈黉先生便是打下江山、将这一个家族的知名度推向顶峰的人。
1871年,陈慈黉先生在泰国创设陈黉利行,后又在新加坡创立陈元利行,与香港的乾泰隆行形成一个横跨各国的贸易体系。
中西合璧的建筑格局
从前“起厝”,厝主对于天人合一和顺应自然是有着自己的追求的。
如何在居住之地通过建造,使得土地与厝主产生共鸣,是我们对风水独特的信仰。因此自然的元素在陈宅这一庞大的建筑群落随处可见。
宅第以大院落套小院落的结构,仿似故宫的东宫和西宫的格式进行建造,糅合了西式洋楼。

陈慈黉故居建筑格局中西合璧,总格局依旧是以中式为主。比如大框架上的“驷马拖车”,宅邸主屋结构上的“四点金”,两边火巷组成的双背剑”结构,都是潮式建筑风水集大成的表现。
陈宅占地面积之大,内部结构复杂,各种连廊、通廊、小天桥、耳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让人身处其中,只觉得分外奇特,扑朔迷离。
过道门和西式骑楼都贴满了西洋瓷砖,展现了当时设计上的中西结合。其中不乏有“红毛灰”(即现在的水泥)的大量堆砌和罗马柱的应用。
别树一帜的装饰风格
如果说房屋格局上是极尽厝主对于潮式建筑的应用,那么在内部设计上则对于西方纹样和潮式古典设计的融合,更加驾轻就熟。
若你多行两步,站在院内,抬头望去,便会看见陈宅的山墙多以“水”和“木”为元素为主,对山墙建造的讲究可见一斑。木雕石刻,经典的潮式装饰随处可见。
在框架细节上,却充满了东南亚风情。据闻陈宅在修建的时候进口了几十种瓷砖式样,历经百年,却依旧夺目。
我们去的时候恰逢大雨,在雨水的冲刷下,使得原本就色彩鲜艳的瓷更加宛如水洗,更加鲜亮。
屋檐下的彩瓷、木雕经由工匠的巧手,从愣生生的料子变成了一个个祥瑞如意的图腾。清末到民国时期,陈宅的兴建便是潮汕地区最大规模的一场“斗工”。

“斗工”是一种不服输的技艺展现,匠人们各展本事,使出浑身解数。在你来我往之间,火花碰撞。这使得陈慈黉故居在艺术上成为了集大成的作品。
这里的每一片瓷都依旧等在原地,等着有人愿意驻足欣赏,并发出一声由衷的赞美。
满是斑驳的房檐下,不知是何时掉落的一棵树籽悄然生长,在雨水的灌溉之下翠绿如新,预示着盛夏已然到来。
一座城市的变迁不仅体现在地貌上的变化,也会反映在建筑的设计装潢上。
潮式建筑设计之精巧,内含文化之深,是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

若中国建筑是一个花环,潮式建筑虽不是最大气艳丽的一朵,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朵奇葩。
我们此行只游览了善居堂。
作为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陈宅建筑群落,善居堂只是其中的几分之一,群落里的其它建筑,都值得细细品味一番。它们裹挟着一身岁月的风霜,矗立在原地等着你前来发现它们的老宅故事。
若你远道而来,荷花池后的院落正在等待满是好奇的你。
树正绿,连鸟儿都在向你发出邀请,你愿意前来窥探这一座小故宫的秘密吗?

目前陈慈黉故居开放的区域为善居室

门票40元

陈慈黉故居位于澄海隆都镇前美村

距汕头市区及潮州市区半个多小时车程

点击下方导航可到达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陈慈黉故居官方介绍
建筑结构文字参考自林凯龙先生的《潮州老厝》
生态昆虫艺术展
特价门票抢购中
点击动图购买
好文要等别人转你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