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这种完全归纳的逻辑?
回答分为两个部分:
1、纯粹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来看看孟子教你怎么对付这类诡辩。
2、一个辩士的碎碎念。
题主想要求一个“用充满逻辑的语言反驳同事幼稚的举例”,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次你反驳了(我真心不太支持生活中的这种反驳,原因在后面),那下次遇到呢?
还是来看老祖宗孟子在2000多年前面对类似的诡辩是怎么拆解的吧——原文来自《孟子-告句章句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3),则不得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搂。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 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 比之,奚翅色重?“
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原文很简单,大致翻译一下~
今天辩论的题目是:“礼”对人来说是不是最重要的?好,现在有请正方攻辩手任国人提问,
反二任国人:请问对方辩友啊:“礼和食哪样重要?”
正二屋庐子答:“礼重要。”
反二任国人问:“娶妻和礼哪样重要?”
正二屋庐子说:“礼重要。”
反二任国人:“如果非要按照礼节才吃,就只有饿死;不按照礼节而吃,就可以得到吃的,那还是一定要按照礼节吗?如果非要 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娶不到妻子;不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可以娶到妻子,那还是一定要'亲迎’吗?”
屋庐子不能回答,攻辩崩盘,输了比赛,只好垂头丧气的去求教战国国际辩论队教练孟子。
屋庐子说,教练啊,我知道对方在用诡辩,可是我就是无法反驳啊,因为我,第一,我不能承认“礼不重要”,这是咱们“儒家辩论队”的价值底线啊。
第二,我不能承认“反常识论点”啊,我能说要守礼而饿死和不娶媳妇吗?这种的论点无法说服第三方,会让人家觉得儒家的论点不接地气不人道,大大影响我们的推广度啊,怎么办?
孟教练说:“笨蛋,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忘了咱们怎么训练了?在辩论时,回答有关范围和程度的问题,以较的对象双方在同一水平线上,同一基准上,而不应该把一 个对象推到极端来和另一个对象的细节相比较。
这样比较出来的结果,当然是错误而荒谬的了。如果不比较基础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较顶端,那么,一块手指那么长的木头可以使它高过尖顶高楼,对吧?站在楼上就行了。我们说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说一个拳头大的金属比一卡车羽毛还重吗?
你拿吃饭中最惨的“饿死”和我的“礼节”中比较轻的“要不要用手抓着吃”的细节相比较,那何止于是吃更重要?拿娶不到老婆这种事和要不要亲自迎接这种礼的细节来比,那何止于娶妻重要?
屋庐子这时候已经恍然大悟了,就要去把这些话复述给任国人听,孟教练拉住他,笨蛋,辩论可是“语言戏剧化的展示”的艺术啊,这样的长篇大论,说服力不强啊,还有时间限制,万一没说完就按铃了怎么办?
那怎么办?教练!
萌教练微微一笑,点了点他的额头,说:小笨蛋,用归谬啊,把他的论点推到了极端,然后推论出来的是非常荒诞的结果,那观众就自然而然的的能发现他论点本身的问题了~
简而言之,以极端对抗极端,攻辩问题你这么设计,你问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会去扭吗?爬过东边人家的墙壁去搂抱人家的处女,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搂抱,便得不到妻子,那会去搂抱吗?”’
(我插嘴,你们那个年代这么容易就娶到老婆啦?我好想去啊~孟子:……你闭嘴,听我说……)
屋庐子:额,等等啊教练,这不是和对手一样了吗……
孟子:没办法,辩手要赢比赛才能继续推广正确的道理啊。对手会诡辩,我们要培养更好的诡辩技巧,才能让正确的道理被更多人知道啊。 远目……
(以上很多是我的解读……额,好吧,是扯淡和私货,原文在上面,不难,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2000多年前的诡辩,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我们只能感叹一句——太阳底下无新事啊。
怕题主不懂,我简单的来说说题主的问题,那个女孩用“吸毒品”来类比“玩游戏”,除了本身就是“忽略了基础的类比不当”(见上面)之外,还有就是就是忽略了具体对象的机械类比。
当两个不同种不同量的行为,本身没有单纯的好坏,如果要进行衡量,一定要根据这个人本身的立场,价值,环境,需求等等来衡量。这就是比较性的辩论赛,一定要找“标准”的原因。
比如游戏和毒品,对一个职业电竞玩家来说,人家每天要保持10个小时以上的游戏训练,你不让他玩游戏,那是断人财路,你让不让玩?
面对一个肝癌病人,吗啡能止痛但是会上瘾,但是他都因为癌症疼的要去寻死了,这个吗啡你是打还是不打?
题主,我讲的,还算明白吗?
说完了技术层面的事,我以一个辩手的角度来说说题目本身,和题主问题关系不大,大家大可以选择不看。(当然,这些才是我最想说给大家听的话。)
我从进入辩论队第一天开始,学长叫教给我两句话:
1、以学心听,以公心辩。
2、要把辩论生活化,而不要把生活辩论化。
第一句话是教给我怎么面对比赛,以学习的心态去聆听对方,以公正的心态来坚持立场,辩手, 应该是探讨问题的专家,而不是搞浑问题的专家。这样的辩手,才不会变成“嘴炮王”。
第二句话,辩手在场上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观众评委能够接受,同时,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在辩论场上的态度,带入到生活中。
我们在生活中,要坚持的价值除了“真”,还有“善”,还有“美”。打辩论打得久了,我最大的的感受就是,每种坚持背后都有自身的道理,你不是别人,你体会不到那个看似“愚蠢”,看似“错误”,看似“不可理喻”的决定、言论背后,有什么样的“不得已”。
辩手真的热爱辩论之后,Ta不会变的更尖酸,更刻薄,更加牙尖嘴利,恰恰相反,我们看事情会更相对,下判断会更包容,价值也更多元,在人生的交往中,我们面对问题时,相较于对错,更关心那背后的不得已。
以自省,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