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5万美金出卖300名地下党,中央出动特科红队锄奸,陈赓亲自率领

为5万美金出卖300名地下党,中央出动特科红队锄奸,陈赓亲自率领

原创2021-07-04 16:24·千里客

1928年4月25日一大早,一行迎亲队伍便热热闹闹地穿街过巷,鞭炮声噼里啪啦,锣鼓喧天,附近的居民全都被这热闹喜庆的气氛吸引了出来。当晚,上海一晚报上刊登了发生在租界的一桩新闻:一对新搬来的夫妇被暗杀,男子死了,女子因躲在床下,仅受了伤,但没有死。

邓小平从同志手中拿过晚报看到了消息,此时国民党特务也听闻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将这个女子送往医院治疗,并留下一大批人在医院防守保护。

这对夫妇是谁?为何引得国共两党的关注?接下来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背叛与惩恶的故事。

1909年,朱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后来,他报考了云南一所军事学校,在这段学习期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他也跟随历史潮流,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此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朱德在全国多地参加了革命运动,并担任了云南陆军宪兵的高官。在云南,朱德在下属兼好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女子——贺治华。

贺治华出生于四川开江县,父亲曾是个秀才,也做过清末的官员,家境殷实,也算半个书香门第。辛亥革命后,贺治华的父亲又在开江县政府部门做官。贺父贺母思想较为开放,也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贺治华从小接受的是新式教育,还出国读了两年书,会英文、法文。回国后,她便在开江一所中学当老师。

此时的贺治华年纪未满20,容貌艳丽,性格大方,而且对大她十几岁的朱德表现出了强烈的好感。

那个年代,时局混乱,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探索中国的出路,孙中山的革命果实被窃取,共和能否在中国行的通也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在这个时候,朱德也接受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决定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柏林学习,希望能够在那里找到革命的真理。而大胆的贺治华为了追求朱德,也决定跟着一同前去。

1922年,两人共同前往德国学习。在德国的时候,朱德认识了已是共产党员的周恩来,并在与他的深度交流中,对共产主义的革命思想和政治主张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十分赞同这一条道路。不久后,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共处异乡互相陪伴的朱德和贺治华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25年,中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其中的五卅惨案更是引起全国人民的声讨和反抗。远在德国的朱德听到这一消息,也立即发动群体组织声援。德国将这一运动看做是中国对列强的仇视行为,自然也不满朱德的行为。

1925年7月,朱德被德国政府逮捕入狱,虽然后来被保释出狱,但却被驱逐出境了。于是朱德带着贺治华转而去了苏联继续学习。此时的贺治华也已经有了身孕。在朱德40岁的时候,贺治华生下了两人的女儿。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朱德给女儿小名取为“四旬”。而贺治华对这个名字十分不满意,觉得太土气,最后改成了“菲菲”。

名字的问题不是两人的唯一矛盾。事实上,出国后两人的矛盾就越来越多。在国内的时候,朱德还是个军官,身份地位、经济情况都让年轻的贺治华十分满意,仰慕之情自然十分浓厚。但出了国,朱德就是一个普通男人,加上他性格老实敦厚,不懂浪漫,又一心搞革命,还惹出大事被驱逐出境,在贺治华心中,这段感情和对国外生活的美好期望都大打折扣,心思早已动摇。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说起朱德和贺治华在莫斯科留学期间,朱德太过老实,而贺治华个性大胆豪放,与异性也纠缠不清,总是传出和哪个人好了的传言,两人也时常争吵。

1926年5月,朱德接到国内党中央的指示,回国去四川做统战工作。但目前国内军阀混战,局势动荡,考虑到他们母女的安全,朱德决定让贺治华带着女儿暂时留在苏联,还承诺等局势稳定一些,就立刻接她们回去团圆。

贺治华也不愿回国过危险的日子,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作为一个母亲,贺治华在朱德回国不久后,就让远在成都的妹妹赶到苏联,将女儿接回国。而她一个人留在苏联,享受年轻女子的自由浪漫的生活。

在那年年底,贺治华不顾已为人妻、已为人母的身份,背叛了与朱德的这段婚姻,与同在莫斯科读书的何家兴结为了夫妻。

1928年,在组织的安排下,何家兴和贺治华回国从事工作。对于两位苏联留学归国的高材生,组织自然十分重视。因此一回国,何家兴便担任了罗亦农的秘书。并且组织还给他们提供了洋房、小车,保障优质的生活,以便隐藏身份,更好地做地下工作。

那这个罗亦农是谁呢?这是一位身影仅仅存在于中国革命早期的革命家。

罗亦农出生于1902年,青年时期同刘少奇等人去莫斯科“寻找一条出路”,在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了共产党。在莫斯科的时候,罗亦农便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思想,积极发展和培养党成员和当干部。

1925年回国后,罗亦农便一直在进行斗争。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便开始组织反对帝国主义的大罢工运动,由他组织的省港大罢工,参加人数多达25万人!由此可见,罗亦农本人的宣传、动员、组织能力的出色。

此后,被任命为中共上海书记的罗亦农,多次领导了上海工人进行武装起义。在1927年3月的这场起义中,前期上海全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贩罢市,然后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

参加罢工的工人人数共80万人,武装斗争由周恩来作总指挥,罗亦农协助部署,经过一天一夜的浴血奋战,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并成功占领了上海市除租界外的地区。周恩来在党的会议报告中,对罗亦农的领导武装暴动的能力也称赞不绝。

后来,罗亦农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由于罗亦农个人革命能力强,在社会上名誉声望也大,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一直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上海的特务、暗探、巡捕遍布各条街道,各个角落,在熙攘的人群中四处搜寻这个可怕的敌人。

罗亦农被逮捕的那天,一切都看似很平常,让人预料不到即将的风暴。1928年4月15日,像约定的那样,罗亦农、邓小平、山东省委书记先后来到上海英租界戈登路的一处地点,这是中央机关处据点,也是罗亦农的秘书何家兴的私人住宅。工作事情商量完了,几人便打算先后离开——这才不容易引起怀疑。

因此邓小平从后门先出来,走到弄堂口的时候,他习惯性地看了眼安排在街边的我党便衣警戒人员,这一看可就不得了了。警戒人员不动声色地做出一个手势——那是一个危险信号。邓小平心叫不好,但情况危急,此时也来不及告知罗亦农,他便匆匆往街道走去,隐匿在了人群之中。

一分钟后,还未来得及离开的罗亦农便被英国巡捕包围,逮捕入狱。邓小平和何家兴夫妇立即向周恩来报告了这一消息,当日,周恩来便召集中共特科的成员开会。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陈赓对这件事进行了分析,认为党内一定出现了叛徒,而这个叛徒就是何家兴和贺治华夫妇。

此次会面本就十分隐秘,而敌人却能在准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地点,若是没有人提前泄露消息是不可能的。而知道此次会面的人员范围也被锁定在这几人之中,并且敌人带走了罗亦农,却没带走何家兴和贺治华,这怎么看都不合理。

周恩来也知道这个判断是是合逻辑的,但为了不冤枉同志,损害战友的政治生命,他仍然谨慎下达命令:一是尽全力营救罗亦农;二是将何家兴夫妇转移到安全地方并暗地严加监视,同时查出叛徒。

陈赓在国民党党务调查科策反了一个重要人物鲍君甫,他与英国巡捕关系交好,由他出面打探消息是最好不过了。鲍君甫来到英租界,表明自己是奉上级命令,引渡政治重犯罗亦农,并且还不经意问起他们是如何抓住罗亦农的。

对方开始抱怨抓罗亦农实在太麻烦了,后来说到是有线人提供了消息,便不愿透露更多了。但鲍君甫装作十分好奇,一直追问,加上两人关系交好,对方最后还是说出了线人的信息,正是何家兴夫妇!

贺治华自幼家庭殷实,青年时期追求浪漫和安逸的生活,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也没有改变。她和何家兴回国后这几个月一直在上海工作,上海堆积着各式各样的外国商品,街边饭店舞厅林立,整个城市都太对她的小资情调了。

上海纸醉金迷的生活早已迷乱了两人的革命心智。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共产党的未来看不到尽头,革命的胜利又在何方?他们对自己的安危也十分紧张。并且由于两人生活作风高调,爱出入舞厅,党组织提供的生活费用根本不足以应付他们的高额开支,而且作为上级的罗亦农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多次批评,要他们收敛一点,隐藏身份。他们表面上虽然承认错误,内心对罗亦农却十分厌恨。

思来想去,两人一合计,有了一个决定。作为罗亦农的秘书,何家兴手里掌握着一份上海的中共党员的名单,名单上共有三百多人。这对国民党和英国来说无疑是份“大礼”,有了这个,他们何愁拿不到丰厚的酬劳?

于是两人便悄悄前往英租界巡捕房,先是向探长表明身份,表明自己这次来的意图,然后提出用一份300名上海中共干部名单换取两张美国护照和5万美元。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和信息的价值,他们透露了罗亦农等人将在戈登路的中央机关处商讨事宜的消息。在这对叛徒夫妇的帮助下,在4月15日那天,英租界巡捕房果然抓住了一直以来想解决的大敌罗亦农。

叛徒的事情搞清楚了,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营救罗亦农。中共特科成员计划扮作举办丧事的队伍混入街中人群,在英巡捕房和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交接的途中,引起混乱,采用武装方式救出罗亦农同志。然而,由于巡捕房知道罗亦农身份重要,为了避免差错,提前了引渡时间,导致这次营救任务失败。

4月21日,罗亦农被押往龙华刑场,刑场守卫着大批军警,虎视眈眈地盯着四面八方,似乎一有风吹草动,便要马上举枪攻击。罗亦农身着灰色长袍,无畏地走上了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6岁。

他是中共历史上首位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是最年轻的一位。而他留下的两封遗书上,一封是给妻子的,希望她能向自己学习,一封是给组织的,表达了对中国革命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我党牺牲了一位年轻有为、心怀家国的同志,而叛徒却还沉浸在帝国美梦之中。中央特科派陈赓亲自率人惩处这对叛徒夫妇。因此在4天后,特科安排人员伪装成迎亲队伍转移周边人群的视线,而中央特科红队,俗称的打狗队、锄奸队,冲进何家兴夫妇的房中,将那份名单搜查了出来。何家兴被一枪毙命,而贺治华由于躲在床下,几枪下去都未打到致命处。贺治华捡回了一条命,但却瞎了一只眼。

看到报纸上贺治华还未身亡的消息时,中共特科再次计划派人去解决她,但由于国民党在医院严加防守,不好下手。加上贺治华失去了一只眼,也没有任何可以威胁我党的东西,周恩来便下令追杀计划作罢。

根据一些历史档案和回忆录的记载,贺治华后来回了四川老家,又有了一段婚姻,并且生了两个孩子。1938年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追到四川,找到贺治华的住所,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将贺治华开枪打死了。但也资料说她是自己病重身亡的。这些消息没有得到完全证实。

而那个被贺治华“抛弃”的女儿四旬,也就是朱德之女朱敏,一直以来都很少从外婆口中听到生母的消息。外婆只是在她少年时期和她说起自己的母亲在1940年前后已经死了。

她在回忆父亲朱德的一篇文章中曾简短地提到了自己的生母。她不明白甚至经常怨恨母亲不要她,抛弃她,但长大后回头看这段故事和历史,她才明白,母亲还叛逆了爹爹,而且选择了一条和爹爹的信仰完全不同的道路。“作为女儿,我是不能原谅她的。”

出轨丈夫,抛弃子女,出卖同志,背叛革命,贺治华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家庭记忆和历史记忆都是如此不堪。她终将被自己的后代遗忘,但却将一直接受历史的审判和唾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