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关重要的三字拳理 | 太极拳的“圆”、“松”、“正”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30
左蹬一跟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招式动图

太极拳理
太极拳的“圆”、“松”、“正”

太极拳中“圆”、“松”、“正”三者都是十分重要的要领之一,练拳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切不可分割理解。

太极拳的圆

太极拳拳理有“八法”,这“八 ”即是上、下、左、右、进、退、方、圆。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八个方面须面面相顾,招招相接,环环相合,势势相承。招式转换连贯,衔接严密。太极拳的运动形式非圆即弧,它的运动轨迹是多变的,是无形的球形转动,因此我们可以把太极拳行功的过程理解为整个势、招都为一个圆。    

太极拳的行功走架与推手技击,均是圆形功法的练习,都是万变不离其圆。要想做到动作节节贯穿而不间断,最关键的就是动作要走圆圈。因为只有做到圆周运行,避免僵直,才能不间断,在推手和技击中,为什么能取胜,因能乘虚而入,以虚带实,破其圆周运动。如何做好太极拳圆周运动,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彻底纠正动作的僵直。无论什么步形步法,迈步投足必须是弧线圆形。为了掌握动步的要领,以达上述要求,迈步出脚不落地收回来再重迈出,这样迈出收回再迈出完成一个动作,身体中正安舒不偏,就容易达到稳固又极轻灵的要求。    

第二,手臂的动作同样要彻底纠正僵直。抬手动臂既要有内圆的圈,同时又要有外圆的圈,特别要注意不丢内圆之圈。手臂同时内外螺旋,是把握太极拳内劲的关键,还应注意臂的屈伸。    

第三,手臂腿脚起伏往来运动幅度的限度。打拳从一式转到另一拳式时,是圆周运动的关键环节。其要领如同毛笔写字,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转笔顿收。    

太极拳的松

松,要求太极拳习练时由内到外放松。有高人说过:“松功修炼,先心意松,然后肢体松。”内,是指心、神、意、气放松;外,是指肢体的放松。只有意识的放松,才能使头脑清静,气沉丹田。求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正如轻里求轻,松里求松。松是有层次之分的,亦即所谓一层功夫一层道理。初者学所要求的松,只能是在不断纠正拳架姿势中讲求松沉,逐渐去掉一些僵劲和撼力。随着功夫的熟练,松的要求就会由局部进人到整体,由形体的松进人到内在的松。松的程度越高,功夫练得也就越深;反过来,功夫越深,对松的质量的要求也就越高。功夫没有穷尽,所以对松的要求也是没有止境的。

松与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人讲松,就一直强调“松”,不讲求紧,这是片面的。只有“松”没有紧,就违背了拳论讲的刚柔相济的原理,正如有的名家指出的“练太极拳者如此走上阴柔之路,导致损身损寿的恶果”。其实松与紧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行拳当中,形体松柔,但内气腾然,内气不能松懈。全套拳几十个架式,每个式都有松有紧,有虚有实,柔刚变化,“松”即是虚、柔,紧即为实、刚,每势以至每个动作都有松紧、虚实和刚柔。整套拳在运行中,就是要使每个招式都循着走弧、转圆、滚动的路线,来达到松紧交替,虚实易位,刚柔相济的效果。    

太极拳的正

在儒家学说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太极拳要领之一即为中正。只有立身中正后,方能不偏不倚。如何把握行功时的中正,就要求在行拳走架子的过程中,身体竖直,中正不偏,不可前仰后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弯腰驼背。但在走架子过程中,不能由于刻意追求中正而导致动作僵硬、变形。故必须在意念上和动作上同时做到中正。

意念中正要求的是行拳走架时心中有规有矩,不贪不欠,无过不及,不离不即的自我意识。拳架动作是意念的载体,我们通过平时练习来强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于拳架动作的感知,长期积累这种感知,可形成本能反应。当然平时的练习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长期习惯性的动作改正,但这是每个人的努力方向,需要从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发现与矫正。    

走架练拳,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意识到“立身中正”这个最基本的要点。每一动势都要留心,都要平心静气,姿势准确了再做下一个动作,要努力做好动作之间的衔接。立身中正,不偏不倚,势有顶天立地之气。如果刚开始练拳不把身子竖中正,不但不到好的效果,而且对往后功夫的提高也有很不好的影响。不把身子竖起来,就不能上下贯穿,谈不上立身中正,也就没有八面支撑的气势,从身体外形上讲,不符合力学原理;从身体内部来说体受力不均,气血流动就不能很好地协调。而且由于身体的歪斜会不自觉地做出无谓的体能耗,连自己的稳定都成问题。

俗话说的“低头哈腰,学艺不高”,这个道理。开始学拳必须像学书法写楷书一样,要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有棱有角、势势规规矩矩,力求守住身法,在架子正确的前提下练习,切不可潦草从事。走一个架子,要有走一个架子的效果。刚开始,在规矩的框子里手脚感觉呆板,没有灵活性,但只要守住身法,坚持习练,慢慢地形成习惯,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认为练太极拳架时必须要慢,只有慢才能有时间静下心来,体会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并时刻改进体会其中的不足之处,时时修正,才不至于“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种练功方法看起来严格了些,但这种严格的练法是今后在拳艺上能够突飞猛进的基础。切不可急功近利。

END
(0)

相关推荐

  • 初学太极拳容易出现:僵、散、断、歪、浮,五大病症

    学习太极拳,基本上都是从学习"拳架"开始,跟随老师的指导,一招一式的模仿.练习.掌握,这个过程称之为"领架".拳架虽然一开始只是学了一个外形,但这个外形恰如容器 ...

  • 太极拳的功夫是越练越少(上)

    太极拳的练习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思虑阶段.少思少虑阶段.无思无虑阶段. 一.思虑阶段 初学太极拳,一般来说都是想得多,想姿势动作,想身法要领,这是初学太极拳必经之路.初学招式必然要想,边想边将招式表现 ...

  • 悟太极松正圆活之妙|涨功纯自然

    天下太极是一家,不管你是哪种拳法 ,太极拳中"圆"."松"."正""活"都是十分重要的要领之一,练拳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提醒 ...

  • 【拳理秘笈】裆不圆,何以练太极!今天教你如何圆裆

    裆不圆,何以练太极! 圆裆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要领,但裆部是特殊部位,确实难以让人去指点和现场纠正,而文字的描述也确实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圆裆的目的是为了让下盘符合力学的拱弧结构.古时候,中国多拱型桥 ...

  • 老祖宗留下来的太极拳87条拳理,练好太极拳足够了

    练拳之事,首在认识,认识对路,惟练而已. 不要虚名,要真明,名师不明处处名:明师不名处处明. 学好太极拳,一要师承,二要悟性,三要明理,四要得法,五要用功,六要相手. 明理不知法,一句空头话,知法不懂 ...

  • 太极拳前辈留下来的珍贵拳理

    * 练拳之事,首在认识,认识对路,惟练而已. * 不要虚名,要真明,名师不明处处名:明师不名处处明. * 学好太极拳,一要师承,二要悟性,三要明理,四要得法,五要用功,六要相手. * 明理不知法,一句 ...

  • 【拳理】太极拳锻炼,向内求比向外求更重要

    太极拳锻炼为何主要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一方面,这是内家拳内外同修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这也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息息相关. 人类成为地球无可争辩的主宰者,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的转 ...

  • 了解太极拳的圆与点,打起拳来才精练!

    5月4日 01 打太极拳遇到的最关键词:圆与点.划圆.走弧线.螺旋运动,概莫能外都是为了圆和点.­ 圆与点其实是一切事物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它内蕴乾坤运行.宇宙循环往复的最佳模式:天行有常.周行不殆.反 ...

  • 【拳理】含力量的太极拳才能技击

    武术圈内有"拳怕少壮,棍怕老郎"的俗语,指出了拳脚和兵刃分别在什么年龄最厉害.徒手搏斗是极耗费力气的事,在双方功力.技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老年拳师纵然经验丰富,但挡不住体力下降,负 ...

  • ​[每周拳理](9)练拳必须明白太极拳的四大哲理

    太极拳是哲理拳 太极拳从孕育.产生之时起,就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阴阳学说"是太极拳拳理的根基:"阴阳互根"." ...

  • 【拳理】太极拳身顺的三个机要密码

    太极拳"身顺"的范畴, 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虚灵(领)顶劲 意向上,神之泥丸,头顶自然上领,自然则虚灵,在形乃下颌微收,照应喉头,从喉分经两耳根,上合百会,若一线上提,一身如吊空中 ...

  • 违背拳理 追求“好看”彻底毁了太极拳

    现在社会上练太极拳的大部分人毛病都比较多,主要的根源是各种各样的比赛,把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引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我们今天讲的目的不是不让大家去参加比赛和表演,而是说如果按照社会上一些错误的练法,我们不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