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关键时刻拿出技术 更要在危急时刻勇于担当
30年前的一天,我刚毕业在烧伤科工作,一个烧伤病人的面颈部非常肿胀,如果不行气管切开术,病人很快会发生呼吸困难而导致生命危险。由于病人颈部已非常肿胀,手术时解剖会很模糊,手术台上随时可能发生窒息或气道痉挛,这样的手术解剖如同要在很短时间内从沙砾堆里找出一粒“救心丸”,气管切开术本身失败率很高,失败则意味着病人失去生命。
刚刚毕业的我还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谁会带我这个新手做呢?这时站在一边的史济湘教授(中国现代烧伤医学的奠基人之一)说:“今天由我来带这位年轻医生做。”史教授沉稳地站在手术台前,一层一层解剖,一层一层分离,我站在他对面做助手,可以清晰地听到他轻轻的呼吸声。正是他的担当,让我这个新手第一次进行气管切开,更让我知道做医生不但要在关键时刻拿出技术,更要在危急时刻勇于担当。
2007年的一天下午,我被紧急呼唤到病房,而病床上躺着的是史济湘教授,老人呼吸已经非常急促,心率渐渐变慢,病情也已非常危险。这时我被指派与毛恩强教授一起为史教授做气管切开。面对前辈,我心中难免发怵,但片刻迟疑后,我脑海中立马涌现出当年的那场抢救中史教授勇于担当的场景。
“今天应该我上了。”抛开犹豫,短短的10分钟里四周特别安静,今天我还能清晰记得史教授气管被打开时的声音。这种医学的担当之力通过瑞金老一代言传身教,传到了后辈身上。
回顾医路历程,感怀万千,但有一点我很坚定——医学是这样一些人从事的事业,他们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也可能不够健壮,但必定是非常有担当的一群人。
(本报记者金振娅、崔兴毅采访整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