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概述

····

1、 口疮是传统的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的溃烂,伴有灼热疼痛,病程呈反复发作的疾病。
  2、  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局部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精神因素、生活方式、口腔菌群失调、微量元素缺失等为常见的诱发因素 。

3、   临床表现方面,口疮的数量、大小、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尽相同,病情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4、   治疗上一般采取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为主,多使用抗菌、抗病毒和消毒防腐等药物;全身治疗以针对病因、减少复发、促进愈合为目标。 

临床特点

····

     口疮好发于口腔黏膜角化程度较差的部位,病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伴有明显疼痛,少数患者可伴有发热等其他症状。病程呈自限性,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 7~10d,周期性反复发作。本病多因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嗜好烟酒或情志内伤、劳倦过度而致病。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舌为心之苗。根据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舌尖属心肺,舌体中央属脾胃,舌体两侧属肝胆,舌根部属肾。故本病病位在口腔,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涉及胃、肝、胆、肾等脏腑 。

理化检查

····

常规检查

口腔临床检查、血细胞分析、免疫功能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用以区分感染性口炎、非感染性口炎、内分泌系统疾病、某些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口腔恶性肿瘤。

消化内镜检查

口腔溃疡患者常同时存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性肠病等胃肠道疾病,内镜检查有助于鉴别和排除上述疾病及白塞病、结核病等全身疾病。

中医诊断

····

病名诊断

口疮是以唇、舌、颊及上腭等处黏膜发生单个或多个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烂点,伴有自发痛或刺激痛为特征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病程呈自限性,发作持续 7~10d,周期性反复发作。

证候诊断

根据本病症状及临床实践经验,采用文献定量统计方法,对临床中常出现的相对单一证候进行统计,本指南最终确定的常见证候为心脾积热证、胃火炽盛证、阴虚火旺证、脾虚阴火证和寒热错杂证 。上述证候可单独出现,也可以相兼出现,其他证候如心脾两虚证、脾胃湿热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等也较常见 。

1)心脾积热证: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口干渴,心烦失眠,焦虑不安,便干尿赤,舌尖偏红,苔黄,脉数。

2)胃火炽盛证:溃疡周围充血发红,口中灼热疼痛,牙龈红肿出血,口臭,口干,渴思凉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而干,脉滑或数。

3)阴虚火旺证:溃疡表浅,周围微红,易反复发作,隐痛或热痛,口渴不欲多饮,手足心热,盗汗,心悸,失眠,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4)脾虚阴火证:溃疡多为灰白色,周边水肿,红晕色淡,隐隐作痛,腹胀,纳呆,大便偏稀,乏力,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5)寒热错杂证:溃疡色淡红,反复发作,隐痛,伴口干口苦,或咽痛,胃脘堵闷,知饥不食,食则腹胀,腹泻肠鸣,乏力,纳呆,舌质红,舌体胖大,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或滑。

 辨证问诊要素 

问诊的内容包括口疮的疼痛性质、病程长短、饮食喜恶、二便情况以及其他伴随症状。

·疼痛性质:灼热疼痛多属实证、热证;隐痛多属虚证、寒证或虚实夹杂证。

·病程长短:病程短者多属实证;病程长者多属虚证或者虚实夹杂证,病程迁延日久, ,久病入络,由气及血,可以伴有血瘀。

·饮食喜恶:平素嗜食肥甘者,多属湿热内蕴;喜热食者多为寒证;喜冷食者多为热证。

·二便情况: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者多为虚证、寒证;大便干硬、小便赤涩者多为热证,大便黏滞者多为湿证。

·伴随症状:口疮伴口干渴饮或口干不欲饮水、咽痛、小便短少者多属实热或虚热;口疮伴畏寒怕冷、腹胀纳呆者多属虚寒证或寒热错杂证;因情志因素加重的多为肝郁气滞证。

西医诊断

····

本指南讨论的口疮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复发性、自限性、周期性特点及病史可做出诊断。怀疑白塞病、口腔恶性溃疡、结核病、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干燥综合征等疾病时,需通过免疫功能检查、消化内镜检查、病原微生物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加以明确。

1 报警症状 溃疡面深大,基底部坚硬伴不可移动硬块,疼痛剧烈,体重下降明显或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及低热等症状时,需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

2 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2.1复发性口腔溃疡 本病好发于黏膜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区域,如唇内侧、舌尖、舌缘、颊部、软腭、腭弓等部位,具有自限性、周期性、复发性的特点。病灶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 “黄、红、凹、痛”等特征 。

“黄”指溃疡损害表面覆有浅黄色或灰白色假膜;

“红”指病损周边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

“凹”指病损中央凹陷,基底柔软;

“痛”指灼痛明显。

复发性口腔溃疡分为三型:即轻型、重型及疱疹型。

2.2白塞病 本病是一种以同时或先后发生口腔黏膜溃疡以及眼、生殖器、皮肤病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疾病,其中口腔溃疡为最基本的病损,约见于98%以上的患者,且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口腔溃疡发作每年至少 3次,发作期间在口腔黏膜出现多个痛性红色小结,继以溃疡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为 2~3mm。有的以疱疹起病,7~14d后自行消退,不留瘢痕。亦有持续数周不愈最后遗留瘢痕,溃疡此起彼伏。白塞病还可伴有关节、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等全身症状或损害 。针刺反应试验是唯一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

2.3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包括消化道表现、全身表现、肠外表现以及并发症 ,口腔溃疡是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病变有时可先于胃肠道症状出现,其主要表现是口腔黏膜有典型的口疮样溃疡。溃疡可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单个或多个,大多较表浅,直径为 1~15mm,多数伴有疼痛,少数可无症状。炎症浸润导致口唇、颊部黏膜弥漫性肿胀,黏膜呈卵石样,部分患者下唇出现硬结及裂纹。因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受损或药物副作用可出现舌炎、巨舌和口腔念珠菌病。口腔黏膜活组织检查可发现非特异性炎症、涎腺炎、涎腺周围组织纤维化及腺泡管病变。克罗恩病缺乏诊断的金标准,诊断需结合临床、内镜、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随访观察。凡反复口腔溃疡,同时伴有腹痛、腹泻、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及体重减轻、发热、食欲不振、疲劳、贫血等全身症状时应警惕克罗恩病,及时行全面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2.4慢性黏膜创伤性溃疡 引起创伤性溃疡的因素有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及错位萌出的阻生牙等对黏膜的损伤,以及不良咬舌、咬唇习惯等。临床检查可发现明显的刺激因素,溃疡部位、形态与刺激物相对应,形成纤维性肉芽肿样溃疡,基底较硬,周围增生凸起并有白色角化损害。组织病理学改变为非特异性炎性溃疡。去除刺激因素后,溃疡明显好转或痊愈。

2.5口腔恶性溃疡 口腔恶性溃疡包括口腔癌性溃疡、淋巴瘤、慢性白血病等。

·口腔鳞癌常以迁延不愈的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好发于舌腹、舌缘、口角区、软腭等处。溃疡基底及边缘有浸润,触诊质地较硬。溃疡期一般在 3周以上,无自限性,对常规治疗无效。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表现为细胞及核异形性改变、异常核分裂象。为准确取到癌变组织,可用甲苯胺蓝染色确定活检部位,将染色剂洗脱,然后行活检,以提高阳性率,避免误诊 。

·淋巴瘤好发于腭部、咽部,初起为局部增生性红斑,组织坏死脱落形成缺损,溃疡面扩大较快,早期即可出现深的坏死溃疡,边缘呈暗红色,表面散在灰白色假膜。

·恶性淋巴瘤由于早期肿瘤细胞破坏神经末梢,多无疼痛,合并感染可伴有疼痛,全身症状明显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骨髓穿刺等可出现异常,取淋巴结或病变区组织活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口腔表现相似。早期口腔黏膜出现瘀斑、紫癜等,较少发生溃疡;病情加重时,原有损害加剧,出现较深的坏死性溃疡,尤其软腭、咽部更为严重。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见大量未成熟的粒系细胞或淋巴细胞,骨髓检查可提供诊断的依据 。

2.6口腔结核性溃疡 口腔结核的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病损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舌部是口腔结核最常见的部位,常表现为巨舌,但也可发生于口底、唇、颊、扁桃体,可单发或多发。典型损害为深而大的溃疡,基底呈粟粒状小结节,边缘不整齐、微 隆 起 呈 倒 凹 状、鼠 啮状 。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基底无硬结,疼痛剧烈。结核病史、胸部 X线片、结核菌素试验等手段可帮助诊断,但其确诊主要取决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小的结核结节,中心为干酪样物,环绕着大量的组织细胞、朗汉斯细胞及淋巴细胞 。

2.7疱疹性口炎 该病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自限性疾病,溃疡好发于腭、舌、牙龈、唇等处,界限清楚,溃疡数目多且较小,有的仅针尖大,融合时溃疡增大呈多环状,患者疼痛难忍,唾液增多。本病多发生在儿童,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免疫缺陷者则可能表现为慢性不易愈合的溃疡。细胞学检查、核酸杂交及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有助于确诊。若病损持续 1个月以上,应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的相关检查。

2.8放射性口炎 本病是指放射引起的局限于口、咽部的黏膜损伤,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大多在治疗中或治疗后发生。口腔黏膜对射线较为敏感。

2.9其他 其他可引起口腔溃疡的疾病常见的有二期梅毒、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可根据病史、免疫检验、感染筛查等做出诊断。

干预与管理

····

口疮迄今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但通过积极的干预治疗可以减轻疼痛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次数、维持长期缓解。中医药治疗口疮的方法较多,疗效确切。近年来,运用中医药防治口疮取得了不少进展,在控制口疮症状、减少和防止复发等方面体现出一些优势。辨证论治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主要是口服汤药,外治法包括局部用药、针灸、穴位贴敷、药物涂擦、中药漱口等,并通过饮食、生活调护等措施进行干预。

本病的治疗目标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积极寻找病因,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临床可根据疾病分型、病程长短、严重程度等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口疮的中医干预流程如图

中药内服治疗

····

辨证论治 将口疮 心脾积热证、胃火炽盛证、阴虚火旺证、脾虚阴火证以及寒热错杂证,推荐相应汤药处方。

1)心脾积热证

病机:心脾积热,循经上炎,灼伤黏膜

治法:清心泻脾,导热下行

推荐方药:导赤散合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加减:淡竹叶、生甘草、通草、生地黄、藿香、栀子、防风、生石膏 (先煎)等 。

2)胃火炽盛证

病机:胃火上炎,灼伤黏膜,耗伤阴液

治法:清胃降火,通腑泻热

推荐方药:(1) 清胃散 (《脾胃论》) 加减:升麻、黄连、当归、生地黄、牡丹皮等。若胃热腑实,大便干结者可加入大黄、芒硝、枳实等通腑 泻 热 。(2)玉女煎 (《景岳全书》)加减 :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等。

3)阴虚火旺证

病机: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灼伤黏膜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推荐方药:(1)六味地黄汤 (《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等 。(2)知柏地黄汤 (《医宗金鉴》):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等 。

4)脾虚阴火证

病机:脾胃虚弱,下焦阴火上僭

治法:补益脾胃,升阳泻火

推荐方药:(1)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加减 :党参、麸炒白术、黄芪、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生甘草等。(2)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脾胃论》)加减 :柴胡、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党参、黄芩、黄连、生石膏 (先煎)等 。

5)寒热错杂证

病机:湿热内蕴,湿邪伤阳,热邪上攻,升降失常

治法:清热化湿,平调寒热

推荐方药:甘草泻心汤 (《金匮要略》)加减:炙甘草、黄连、黄芩、党参、干姜、法半夏、大枣等。

辨病治疗

····

1)白塞病:白塞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湿、热、毒、瘀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病位主要在肝、肾、脾。湿热毒瘀交结,阻滞经脉,上扰至口腔,糜烂生疮,发为本病;毒瘀互结、虚实夹杂,反复发作,损伤阴液,可见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等证,可用清瘟败毒饮、四妙勇安汤、甘草泻心汤等治疗。

2)放射性口炎:恶性肿瘤放化疗导致的口疮多为虚证,中医认为,放疗可产生热毒,热盛伤阴,熏灼口腔发为口疮。因此,化疗导致的口疮临床上多为脾虚阴火证、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证,临床上常用益气养阴清热或补益气血之方治疗,如玉女煎、沙参麦冬汤、补中益气汤 。

3)结核性溃疡:现有文献中并无具体的针对口腔结核性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口腔溃疡可参照其他结核性溃疡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提示,运用祛腐生肌法配制的复方五凤草液外用,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并通过减少创面结核杆菌的数量、刺激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创面愈合。

4)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多发于小儿,病位在心脾。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心脾之热上冲,多导致口唇牙龈红肿溃烂,其次也可由邪毒侵袭造成脏腑功能失调,热邪火毒太盛,上冲而形成局部红肿、疼痛、腐坏、糜烂。风热湿邪侵袭人体,风热之邪蕴结脾胃,上犯于口,致使口腔黏膜溃烂,治疗也应当祛风散热除湿 。

对症治疗

····

1口干口苦,甚至口中异味者,可加左金丸、麦冬、天花粉等;

2红肿疼痛明显者加赤芍、牡丹皮、当归;

3虚烦不宁者加煅龙骨、煅牡蛎、酸枣仁等;

4便干不畅者可加枳实、瓜蒌、莱菔子、芒硝等;

5嘈杂、反酸者可加左金丸、乌贼骨、煅瓦楞子;

6潮热盗汗可加地骨皮、知母、黄柏等;

7脾虚便溏者可加炮姜炭、炒薏苡仁等。

8伴口腔黏膜出血、糜烂时,可加用三七粉、白及粉、珍珠粉治疗 (随汤药冲服或用温水调成糊状口服,空腹时服用),但建议在辨证基础上使用;

9癌症患者可在复方中加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或配合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三七、莪术等;

10癌症放疗、化疗后期可加入麦冬、天花粉、知母、生地黄、玄参等滋阴清热药物,以及黄芪、当归、川芎、熟地黄等益气补血之品.

中药局部治疗

····

涂敷法 

1)养阴生肌散:具有养阴生肌、消肿 止 痛 的 功 效。组 成:青 黛 150g、甘 草 粉150g、牛黄 80g、黄柏粉 80g、枯矾 150g、龙胆草80g、冰片 150g、煅石膏 80g、薄荷脑 80g。均匀涂布于溃疡表面,保持15min左右,每日3次。用于治疗慢性及虚火型口疮。

2)冰硼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作用。组成:冰片、玄明粉、硼砂各 15g,朱砂 18g,共研细末。每日于三餐前及睡前共涂 4次,6d为 1个 疗 程。凡 心 火 炽 盛 之 口 疮 皆 可用。

3)西瓜霜:具有消肿止痛作用。西瓜霜喷剂喷在创面上治疗,针对溃疡面较深的部位,可采取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后,再蘸上西瓜霜喷剂均匀涂在溃疡面上,注意喷涂应完全覆盖溃疡面和周边,每日 6次,治疗 1周为 1个疗程。适用于各型口疮。

4)双料喉风散: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组成:主要有人工牛黄、冰片、珍珠、黄连、甘草、青黛、山豆根、寒水石、人中白 (煅)等。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后将双料喉风散粉末喷至溃疡面上,使其完全覆盖于溃疡黏膜表面,每日3次,用药后 30min禁食水,睡前加强 1次。每日3~6次擦于患处。适用于口腔糜烂、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

5)锡类散:本药具有解毒清热、消肿止痛、祛腐生新的作用。组成:象牙屑、青黛、壁线炭、珍珠、冰片、牛黄等。每日 3~6次擦于患处。用于口咽生疮、红肿疼痛者 。

含漱法

含漱疗法是用某些药物做成冲剂或水剂,多次漱口,含漱完后吐出,用以治疗口腔和咽喉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简便经济的特点。

1)北沙参含漱法:北沙参 15g,黄柏 15g,冰片 2g。含漱方法:将上述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开水冲泡 15min后,即可饮用。每次倒出约250ml含漱,含漱剩下约 100ml时,改为慢慢咽下,滋润口腔咽喉。

2)黄连水含漱法:黄连 2~4g,切碎,或研成细末,备用。含漱方法:把黄连放在干净茶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满,把杯盖盖上。待开水变黄,水温适中时,即可含漱。每天含漱 3~10次,视病情轻重而定。第 1杯黄连水含漱完后,可用开水继续冲第 2次。每次含漱后吐出药水。

3) 三黄水含漱法:生地黄、黄芩、黄柏各3g,切碎,或研成细末,备用。含漱方法:基本方法同上述,但本法所用药物较上法多,故第 1杯含漱完后,可再冲第 2次、第 3次,以免浪费药物。

喷雾剂 

1)口腔炎喷雾剂:每日 3或 4次喷于患处,适用于各型口疮。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腐生肌,促进创面愈合。

2)金喉健喷雾剂:每日 3或 4次喷于患处,适用于各型口疮。功效:祛风解毒、消肿止痛、清咽利喉。

针灸治疗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手法及方式,或补或泻,或针或灸,或采用其他穴位刺激法。

1)心脾积热证 :清心泻脾,消肿止痛。取穴:通里、公孙、内庭、合谷、劳宫、地仓、颊车、足三里。

2)胃火炽盛证 :清泻胃火,消肿止痛。取穴:颊车、下关、合谷、二间、厉兑、内庭。

3)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取穴:肾俞、命门、太溪、三阴交、合谷、照海、通里。

4)脾虚阴火证 :温补脾胃,升阳降火。取穴:三阴交、阴陵泉、脾俞、足三里、合谷。

其他证型及对症治疗 脾虚湿困证取脾俞、阴陵泉;脾胃伏火证取内庭、胃俞;心火上炎证取心俞、内关;阴虚火旺者取太溪、涌泉;气血不足者加膈俞、脾俞;肝郁化热者加行间、期门。上唇口疮者配人中、地仓;下唇口疮者配颊车、承浆、地仓;颊、龈口疮者配地仓、颊车;舌部口疮者配廉泉。

灸法

适用于虚证。取足三里、肾俞、脾俞、养老等穴,采用艾卷温和灸,每穴灸 10min,每日灸 1次,10次为 1个疗程 。

穴位贴敷治疗

操作方法

1)将吴茱萸 200g捣碎研成细末 (不需过筛),分成每包 10g,共 20包,放干燥处备用。

2)每晚睡觉前,洗净双脚。取吴茱萸末1包,加食醋适量,调成稀糊状,贴敷于双足涌泉穴。用塑料纸覆盖,纱布包缠,次日早晨取下,连用 10次为 1个疗程,两疗程间隔 2~3d。

耳针治疗

穴位取口、舌、神门、胃、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脾、心、额等。每次选数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日稍加力按摩 3次,每次10min,每 3次轮换穴位 1次,双耳交替使用。也可耳穴埋针 。

点刺放血治疗

常规消毒,用毫针或三棱针在溃疡面上点刺放血,使血液将溃疡面遮盖以止痛,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愈合。用于溃疡面红肿较重者或愈合较慢口疮。粟粒样小而多发的溃疡不适宜使用。舌体溃疡者可刺金津、玉液或廉泉。点刺出血,以血能覆盖创面为度,而后漱口,血不止则应压迫止血,每日2次 。

穴位埋线治疗

取穴: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器具:1)00号铬制羊肠线,存放于 75%酒精内浸泡备用;2) 其他器材:25%碘酒,75%酒精、2%利多卡因、5ml一次性注射器、6号一次性注射针头、胶布、血管钳、剪刀、消毒纱布、医用手套、无菌敷料等。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取配制好的羊肠线 0.5cm,用专用注射器,将羊肠线快速埋入上述穴位内,用创可贴贴之,24h内禁止注射部位沾水。每 15d治疗 1次,3次为 1个疗程,一般治疗 1~3个疗程。

推拿治疗

指压法 1) 取穴: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神门、蠡沟、解溪、照海。2)操作手法:嘱患者取卧位,完全放松,调整呼吸,用大拇指指腹或肘尖点按穴位,并逐渐加压,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并作均匀回旋运动,每穴施术 3min。

按摩法 

1)先清小肠经、心经、天河水各 3min,再揉内劳宫、小天心各 2min,最后推板门、泻脾经各 3min。可用于小儿心脾积热之口疮。

2)先推涌泉 5min,再逆运内八卦,分阴阳推三关各 3min,清天河水,最后补肾经 5min。可用于小儿阴虚火旺型口疮 。

调摄护理

····

 1  饮食 饮食调摄对于防治口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之品,如大蒜、姜、椒等;二是避免食用肥甘厚味及煎炸动火之品,如酒、牛羊肉、狗肉、花生、油炸食品等;三是注意增加富含维生素的新鲜食物如橙子、柠檬、西红柿、猕猴桃、苹果等;再者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荤素,注意营养均衡[87]。

2 生活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情绪畅达,防止郁怒化火,引发口疮。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注意口腔卫生,防止滋生细菌,避免复发。此外,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无规律者,应尽量避免熬夜、过度劳累而伤神动火,保持心情舒畅以防肝郁化火,调整好睡眠,避免失眠而引动心火,对口疮的恢复均有益处 。

随访

····

本病关键在于当详细地了解病史,进行必要的理化检查,排除引起口腔溃疡的其他疾病。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于发作期积极治疗,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于间歇期指导患者合理地进行调摄,减少溃疡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坚持5年,只为一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