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茶文化为什么经典正宗?一口喝出龙井五个等级

北京的茶文化起源于隋唐时期,是在大运河修通之后,把江浙一带的茶叶随着粮食一起北运,北京才开始有茶叶出现的。

起初北京人是不爱喝茶的,茶叶并没有很大的市场,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极差,从江浙到北京走水道要一个多月,茶叶运到北京的时候已经不再新鲜,香气也损失了大半;二是当时没有自来水,北京的水质并不好,西北山区的优质水源开采量很小,只供达官显贵之用,普通百姓根本喝不上好水。

茶也不好,水也不好,让北京人对喝茶提不起什么兴趣,而且普遍认为茶水苦涩难咽。

这时北京的一个叫陈古秋的茶商想了一个办法,用茉莉花与茶坯充分拌和,通过水热作用,把茉莉的香气完全转入茶中再滤掉茉莉,这种工艺叫作窨花。

至此一种全新的茶种诞生了——茉莉花茶。

北京的茉莉花种植极为广泛,香气浓郁,深受北京人的喜爱,加入茉莉花之后的茶叶瞬间脱胎换骨成了人人爱喝爱品的香茶,“老北京认茉莉”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茉莉花茶也是北京茶叶市场的当家花旦,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但茉莉毕竟是加工茶,受老百姓欢迎,却不受上层社会认可。由于阶级的不同,茶叶也被分为三六九等,什么等级喝什么茶成为一种习惯。一般来讲,越是新鲜纯正的茶越昂贵小众,越是杂糅调味的茶越便宜大众。而品茶也就逐渐成为了一种雅好。

至少从元代开始,品鉴茶叶,给茶叶定级定价的权力就一直掌握在权贵手中。因为只有喝过好茶的人才有资格品鉴。全国各地的茶商把茶叶运到北京以后,首先做的事就是联络各王侯公府的“门子”,即守门的家丁,劳驾“门子”把自己及新茶到来的消息通报给管家,管家就会择机在主子面前提起,如果主子有兴趣则会招呼茶商上座,品一品新茶,评价一番,如果满意则当场采买,如果不满意也不会立刻回绝,会采买一小部分以示敬意。

当然无论采买与否,茶商给“门子”及管家的答谢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是行规,也是维护关系的手段之一。

北京人习惯以“职业+姓氏”的方式来称呼某人,比如茶叶张,茶叶李,这种称呼被广泛接受,主要也是因为这能够最大限度在府里形成“广告效应”,即便主子不买,来往的同僚、客卿、亲戚朋友也会知道,作为生意人,当然面对任何顾客都是来者不拒的。

挑担子走街串巷卖茶叶的是最低一级的分销商,稍微高级一些的会直接和茶馆建立联系,每年固定供货,而最高级的则是和王侯公府建立固定关系——即所谓的“特供”。经营多年的茶商早已把“四九城”里什么人爱喝什么茶摸得清清楚楚,根本不用像新茶商那样靠“门子”通报,每年到了固定的季节,只要管家进去说一声“老爷,XX来了”,就已经达成了交易。

经过某显贵之人品鉴并获得认可的茶叶会身价倍增,此时茶商会大肆宣传并刻意压低销量,营造一种“XX喝的茶,有钱也买不到”的效果进行饥饿营销,常见的套路是先保持多年的“特供”,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打造“特供”的形象让其广为人知,然后在适当的时机释放给市场一点销量,趋之若鹜的购买者就会蜂拥而至,叫价多少都不够抢,茶商则可以把多年的“营销费用+打点费用”一并收回,还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从而形成品牌正循环。

像西湖的“龙井”,捐赠湖的“春绿蜗牛”,六安的“甜瓜切片”和福建省的“铁观音”等等,很多茶叶都是靠一代代的茶商不断地经营才逐渐在京师“立下门楣”之后在全国推广的。

而有一些茶叶则更富传奇色彩,比如西湖“龙井”,是宫廷特供的茶叶。以极低的产量、极苛刻的运输和贮存条件和极多的山寨仿制闻名,一两真九两假,可即便是假龙井,也并没有让人们降低对它的喜爱,反而越传越盛,逐渐演变成了各种等级。

在老北京的茶文化里,最高等级的龙井叫“黄毛丫头茶”,就是明前茶。在每年的清明之前两到三天,趁太阳出来之前采摘,经过严格筛选之后,由数十道工艺精细烘焙而成,这种茶的数量极少;

次一等级的龙井叫“宝贝女儿茶”,就是雨前茶。在每年的谷雨之前两到三天,也是趁太阳出来之前采摘,同样的工序制成,因为都是只采几片嫩芽,所以数量也非常少;这两种茶不仅在市面上买不到,种茶采茶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喝过,只供御前使用。

从第三等级开始为面向市场销售,三级龙井叫“姑娘茶”,采摘于每年谷雨过后的初春,也是清晨采摘,但不限于日出之前,筛选较为严格,工艺也很精细,产量较前两级有所提高,这就是西湖龙井官方渠道里能买到的最上乘的茶叶,一般不做营销,上市即售罄。

第四等级的茶叫“媳妇茶”,此时随着季节变化,茶树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茶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对筛选工艺和烘焙质量也有所放宽,市面上开始大量出现,一般的销售渠道,比如“茶叶张”“茶叶李”就开始上门了。

而最低等级的龙井被称为“婆婆茶”,顾名思义就是茶叶大批量上市的季节,此时是茶园一年中的旺季,通常会从市场上招募人手开足马力炒茶制茶,把全年的货都备足,一直到次年谷雨之后。

在北京茶馆最兴盛、茶文化最流行的明清两代,即便是“婆婆茶”也依然是价格不菲的奢侈品,并不是想喝就喝的饮料,普通百姓更是无福消受。茶馆里的茶叶最高等级也就是“媳妇茶”,大多都是“婆婆茶”,大一点的商铺,掌柜的通常会备一些“媳妇茶”,用来招待客人;一些办婚丧嫁娶之事的人家,也会买上一些“婆婆茶”用作待客。

给龙井分了等级之后,人们就不再称呼“真龙井”“假龙井”了,只以等级相称。而到了现代社会,得益于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采茶工艺的提高,“龙井”的种类不再那么单一,但等级依然是存在的。

北京马连道是最负盛名的茶叶集散地,其出售的龙井茶也是品类和等级最为齐全的。可惜的是,北京的茶馆已经很少了。如今的人们只能自己买茶叶独自品味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0)

相关推荐

  • “小罐茶,大师做”,你们怎么看待小罐茶呢?

    马上春节就要来了,今年的节礼,你预备上了吗?现在各大商场.超市都开始预备上了,小约也趁着这个机会去逛了逛茶叶店,发现今年上架的茶礼盒中,有许多是以小罐茶来吸引消费者. 其实最初知道小罐茶的时候,总是以 ...

  • 随笔||家住北京马连道

    家住北京马连道 首都北京有许多令人向往的地方,紫禁城.天坛.北海.颐和园.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红旗飘飘的天安门广场.高耸入云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1:1000倍放大"鸟巢"等等 ...

  • 行走丨茶轻情谊重

    近日,有朋友来办公室,顺便给我带来一罐新茶,请我品尝,说:"礼轻情谊重."我一看是龙井,就说"你是礼重情更重."我知道,明前茶,贵如金,更何况是刚出的杭州龙井. ...

  • 普洱茶喝出树龄算什么?一口喝出海拔和农残的都有!

    这些茶圈神仙级忽悠人技能!你一定听到过. 你信么?反正连我自己都信了! 第一.古树茶.乔木和小树茶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多,初入口腔时的水含香以及带来的回韵是截然不同的. 能喝出这三种树之间的差异,并作出大 ...

  • “最后一口喝出死蟑螂!”和海底捞一样的危机公关套路,太平洋咖啡却遭惨骂?

    8月25日,中国火锅界的网红品牌海底捞被法制类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老鼠在后厨地上乱窜.打扫卫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顾客使用的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等.<法制晚报>的报道一出,媒体和网友们就 ...

  • 清香甘甜,补血养颜,葡萄泡酒一口喝出年轻好气色!

    以前很多人手里一旦有了钱之后,就会往城里跑,本来在乡村居住了很长时间的人,他们也会因为工作.小孩上学方便等各种原因到了城市生活,可是现在普遍出现了一种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想要来乡村体验生活,因为觉得 ...

  • 一口喝出普洱茶工艺问题?这样做你也可以(买茶100年制胜宝典)

    茶叶品鉴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其综合品质做出判断的一个过程. 说茶网( www.ishuocha.com )以往发布的许多文章都有提到过,普洱茶的品质主要由原料.工艺和仓储决定,是否按照标准工艺制茶,关乎 ...

  • 一口喝出茶叶山头,可不可靠?

    茶圈里,时常有这种疑问,喝茶真的能喝出山头吗?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大神? 只能说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仅凭口舌中滋味便能分辨普洱茶山头,是非常难的,且一款茶,通过不同投茶量.水温.冲泡手法等改变,还能呈现 ...

  • 四种经典的盘口委托挂单定式,散户务必牢记,不要再被主力误导

    股票投资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只有真正投身于股市的投资者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股市投资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投资者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操作方法,其中短线战术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盘口分析技术又是短 ...

  • 茶文化的经典古诗词诗欣赏

    学习啦  曾扬   2017-02-07 12:51:55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的古诗词欣赏,一起来看看. ...

  • 中国茶文化的经典诗词

    积累下来的茶叶历史资料是很多的,包括茶书.茶诗词.茶书法.茶画.茶歌茶舞.茶的历史文献.地方志中有关茶的记载等,内容非常广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诗词,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的诗词 &l ...

  • 大厨力荐30道经典正宗红烧菜,学会让你整年红红火火,年头旺到年尾!

    红烧菜,家家都在做,成品多为深红.浅红或枣红色,它的色泽红润,味道鲜咸微甜,酥烂适口,汁黄浓香.但做到红而发亮,味浓汁厚,可需要一点工夫和窍门哦. 1.红烧肉 食材:带皮五花肉500g,葱.姜一块,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