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茶文化为什么经典正宗?一口喝出龙井五个等级
北京的茶文化起源于隋唐时期,是在大运河修通之后,把江浙一带的茶叶随着粮食一起北运,北京才开始有茶叶出现的。
起初北京人是不爱喝茶的,茶叶并没有很大的市场,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极差,从江浙到北京走水道要一个多月,茶叶运到北京的时候已经不再新鲜,香气也损失了大半;二是当时没有自来水,北京的水质并不好,西北山区的优质水源开采量很小,只供达官显贵之用,普通百姓根本喝不上好水。
茶也不好,水也不好,让北京人对喝茶提不起什么兴趣,而且普遍认为茶水苦涩难咽。
这时北京的一个叫陈古秋的茶商想了一个办法,用茉莉花与茶坯充分拌和,通过水热作用,把茉莉的香气完全转入茶中再滤掉茉莉,这种工艺叫作窨花。
至此一种全新的茶种诞生了——茉莉花茶。
北京的茉莉花种植极为广泛,香气浓郁,深受北京人的喜爱,加入茉莉花之后的茶叶瞬间脱胎换骨成了人人爱喝爱品的香茶,“老北京认茉莉”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茉莉花茶也是北京茶叶市场的当家花旦,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但茉莉毕竟是加工茶,受老百姓欢迎,却不受上层社会认可。由于阶级的不同,茶叶也被分为三六九等,什么等级喝什么茶成为一种习惯。一般来讲,越是新鲜纯正的茶越昂贵小众,越是杂糅调味的茶越便宜大众。而品茶也就逐渐成为了一种雅好。
至少从元代开始,品鉴茶叶,给茶叶定级定价的权力就一直掌握在权贵手中。因为只有喝过好茶的人才有资格品鉴。全国各地的茶商把茶叶运到北京以后,首先做的事就是联络各王侯公府的“门子”,即守门的家丁,劳驾“门子”把自己及新茶到来的消息通报给管家,管家就会择机在主子面前提起,如果主子有兴趣则会招呼茶商上座,品一品新茶,评价一番,如果满意则当场采买,如果不满意也不会立刻回绝,会采买一小部分以示敬意。
当然无论采买与否,茶商给“门子”及管家的答谢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是行规,也是维护关系的手段之一。
北京人习惯以“职业+姓氏”的方式来称呼某人,比如茶叶张,茶叶李,这种称呼被广泛接受,主要也是因为这能够最大限度在府里形成“广告效应”,即便主子不买,来往的同僚、客卿、亲戚朋友也会知道,作为生意人,当然面对任何顾客都是来者不拒的。
挑担子走街串巷卖茶叶的是最低一级的分销商,稍微高级一些的会直接和茶馆建立联系,每年固定供货,而最高级的则是和王侯公府建立固定关系——即所谓的“特供”。经营多年的茶商早已把“四九城”里什么人爱喝什么茶摸得清清楚楚,根本不用像新茶商那样靠“门子”通报,每年到了固定的季节,只要管家进去说一声“老爷,XX来了”,就已经达成了交易。
经过某显贵之人品鉴并获得认可的茶叶会身价倍增,此时茶商会大肆宣传并刻意压低销量,营造一种“XX喝的茶,有钱也买不到”的效果进行饥饿营销,常见的套路是先保持多年的“特供”,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打造“特供”的形象让其广为人知,然后在适当的时机释放给市场一点销量,趋之若鹜的购买者就会蜂拥而至,叫价多少都不够抢,茶商则可以把多年的“营销费用+打点费用”一并收回,还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从而形成品牌正循环。
像西湖的“龙井”,捐赠湖的“春绿蜗牛”,六安的“甜瓜切片”和福建省的“铁观音”等等,很多茶叶都是靠一代代的茶商不断地经营才逐渐在京师“立下门楣”之后在全国推广的。
而有一些茶叶则更富传奇色彩,比如西湖“龙井”,是宫廷特供的茶叶。以极低的产量、极苛刻的运输和贮存条件和极多的山寨仿制闻名,一两真九两假,可即便是假龙井,也并没有让人们降低对它的喜爱,反而越传越盛,逐渐演变成了各种等级。
在老北京的茶文化里,最高等级的龙井叫“黄毛丫头茶”,就是明前茶。在每年的清明之前两到三天,趁太阳出来之前采摘,经过严格筛选之后,由数十道工艺精细烘焙而成,这种茶的数量极少;
次一等级的龙井叫“宝贝女儿茶”,就是雨前茶。在每年的谷雨之前两到三天,也是趁太阳出来之前采摘,同样的工序制成,因为都是只采几片嫩芽,所以数量也非常少;这两种茶不仅在市面上买不到,种茶采茶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喝过,只供御前使用。
从第三等级开始为面向市场销售,三级龙井叫“姑娘茶”,采摘于每年谷雨过后的初春,也是清晨采摘,但不限于日出之前,筛选较为严格,工艺也很精细,产量较前两级有所提高,这就是西湖龙井官方渠道里能买到的最上乘的茶叶,一般不做营销,上市即售罄。
第四等级的茶叫“媳妇茶”,此时随着季节变化,茶树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茶叶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对筛选工艺和烘焙质量也有所放宽,市面上开始大量出现,一般的销售渠道,比如“茶叶张”“茶叶李”就开始上门了。
而最低等级的龙井被称为“婆婆茶”,顾名思义就是茶叶大批量上市的季节,此时是茶园一年中的旺季,通常会从市场上招募人手开足马力炒茶制茶,把全年的货都备足,一直到次年谷雨之后。
在北京茶馆最兴盛、茶文化最流行的明清两代,即便是“婆婆茶”也依然是价格不菲的奢侈品,并不是想喝就喝的饮料,普通百姓更是无福消受。茶馆里的茶叶最高等级也就是“媳妇茶”,大多都是“婆婆茶”,大一点的商铺,掌柜的通常会备一些“媳妇茶”,用来招待客人;一些办婚丧嫁娶之事的人家,也会买上一些“婆婆茶”用作待客。
给龙井分了等级之后,人们就不再称呼“真龙井”“假龙井”了,只以等级相称。而到了现代社会,得益于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采茶工艺的提高,“龙井”的种类不再那么单一,但等级依然是存在的。
北京马连道是最负盛名的茶叶集散地,其出售的龙井茶也是品类和等级最为齐全的。可惜的是,北京的茶馆已经很少了。如今的人们只能自己买茶叶独自品味了,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