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被宦官逼退位,儿子被宦官毒杀,唐朝后期的宦官咋这么厉害?

唐朝前期疆域广大,文化璀璨。更有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武则天等明君励精图治,共同打造了盛世大唐。

但是在盛世的表面也隐藏了不安的因素,例如唐朝开元年间在军事上外重内轻,边疆藩镇地区兵力加起来总数超过60万,而朝廷的军队也不过20万人。

并且随着外部敌人不断侵扰,再加上流民的越来越多,朝廷无法管制,大部分流民为了生存成了地方将领的时代相传的“雇佣兵”,调遣他们完全可以越过皇帝的命令,这样虽然能更高效地对外战争,但是一旦地方力量过大,久而久之,必然成为朝廷大患。

历史上常把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归咎于安史之乱,为了解决内乱,进一步将朝廷权力下放给了地方,所以最普遍的观点就是安史之乱之后造成了唐朝外部藩镇割据,内政宦官专权。

唐朝中后期的历代帝王,都想着试图解决藩镇割据的头等大事,但显然已经尾大不掉。

为了解决藩镇将领的兵权过重问题,唐朝中后期启用了神策军加强朝廷兵力,从而抵抗藩镇分裂。

可是神策军的最高长官,从唐代宗时期的鱼朝恩兼任“知神策军兵马使”开始,似乎成了一个传统,几乎每一代神策军的最高长官都是宦官,当然宦官也一度失去神策军兵权,但很快又牢牢把控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起初是为了解决藩镇的神策军,现在俨然成为了宦官集团控制朝政,肆意废立皇帝的有效工具。

把持朝政的宦官不可怕,把持朝政还握有军权的宦官才可怕。

唐顺宗与唐宪宗父子二人,对于外部藩镇割据,内部宦官专权的现象深恶痛绝。唐顺宗虽然在位时间不到一年,但也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重用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一批新的官员。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变法运动,旨在消除地方割据隐患,抑制宦官专权。

令人遗憾的是,这场革新运动仅仅持续了一百多天,便宣告失败,王叔文这个首席参谋长被处死。

这次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王叔文在变法的过程之中,同时触犯了节度使与宦官集团的利益,宦官与地方节度使互相勾结,共同阻碍永贞革新。

这场运动主要策划者是唐顺宗,但是实施者却是王叔文,唐顺宗早在登基之前就已经中风,不能言语,全部由王叔文代替皇帝下达旨意。

另外这王叔文是何许人?他只是因为与唐顺宗关系好,才被破格提拔,在朝中素无威望。

所以不免有朝中大臣认为这是王叔文以革新为幌子地一场架空皇帝,窃取国家最高权力的一场阴谋运动。

永贞革新迅速失败,唐顺宗被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胁迫,立李纯为太子,俱文珍代替皇帝下诏,由太子李纯监国,仅过了一个月,唐顺宗被迫退位,退位后半年去世。

新继位的唐宪宗李纯,继承了他爹的意志,在他在位时期,终于短暂地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在位前期十分贤明,大有唐朝中兴之势,但是到了后期,排挤忠良,重用宦官,炼丹修仙,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或许因为经常嗑药的原因,性情变得越来越暴躁。

唐宪宗的死因在《新唐书》里,只有短短的一句“庚子,皇帝崩”,但是在前面又说“宦者陈弘志反”,写了陈弘志反,就没有下文了。

陈弘志在唐宪宗死前反了,然后一直到唐文宗时期才被皇帝暗杀,这就很不合乎常理。

我们都知道史官在记载历史时,大部分都不是直笔写历史,而是采用春秋笔法,以一种委婉的手法表达出来。这里或许也采用这一手法,唐宪宗或许就是被宦官陈弘志毒害的。

十五年正月,宦者陈弘志等反。庚子,皇帝崩,年四十三,谥曰圣神章武孝皇 帝。大中三年,加谥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