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谜

《论语》之谜

原创2021-08-14 20:41·知乎伯光君

这个时代,不缺观点。而缺少事实。

本文我只写事实,而不做结论。

论语的发现之谜

大概是汉武帝末年,被封在鲁地的鲁共王刘宇,为了扩建宫殿,破坏了孔子的故宅。结果在拆除过程中听到了一声“鼓琴瑟钟磬之音”。当时觉得害怕,就不敢继续拆了,之后他就发现了用古蝌蚪文写的论语,于是进献给已经尊孔尊儒的汉武帝,这就是“古文论语”的来历。

汉武帝时期这样的封王进献异宝异人的事情很多。

乐成侯丁义方士推荐栾大给汉武帝。武帝以为栾大能通神仙,封五利将军,后又封为乐通侯,更把自己的女儿卫长公主嫁给这个骗子。

但是《史记,儒林传》记载,”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由此可以推知,即便没有这个挖墙得宝的故事。孔子后裔之中也有相关藏书。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东汉汉武帝时期,已经流传有《论语》了。只是可能因为秦时焚书坑儒和战乱的缘故,并没有古书流传下来,只有口耳相传。

当时主要分两派,一派是鲁论语,一派是齐论语。两派的论语内容不尽相同,意义上的解读也不同。这两派的差别实际不大,所以统一被称为今文论语。意思是当时人已经了解熟悉的论语。这个论语因为传授者的不同,释义,内容上都有不同。

而我们刚才提到的古文论语和这个今文论语的差别就非常大了。

内容上的差别不多说,主要的差别在于释义上。

用周予同(近代经史学大师)的话来说“今文学以孔子为政治家,所以六经就成了孔子的政治纲领,是微言大义。特色是为功利的,流弊为狂妄。古文学,以孔子为史学家,以六经为孔子整理古代史料所留,所以偏重于名物训诂,流弊为繁琐”

大家不要觉得不同版本的论语只是字数和内容上的差别,实际上解释上的差别才是巨大的。不同于当代的论语解读,古代的论语被当做政治和行为的指南。那么一字一义的差别,实际上都有巨大的结果。

论语的作者,编辑者之谜

论语的作者公认的说法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写。但是具体是哪些人所写,怎么写的,说法不一了。

一说

郑玄是东汉末年的大儒。他认为论语的作者是仲弓,子夏等人。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转引郑玄注云:《论语》“仲弓、子游、子夏等撰。

但是这个说法有一点小问题。

曾子是孔子72弟子中年龄最小的。比孔子还要小46岁。论语中记录了曾子临死前的话语。那么论语的编辑者必然不可能只有孔子的72弟子,必然还有再传弟子的加入。

又一说

程子,就是宋朝儒学大师程颐,典故程门立雪,就是指他的门。

程子认为“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以二子以子称”

这个说法更早地提出者是唐朝的柳宗元,柳子厚。

清朝人姚鼐认为“曾子,有子称子,”不过是孔门里对特殊人的尊称互相流传下来而已,并不是称字,称子有什么特殊区别而已。以此断定论语的作者并不合适。

坦率的说,当初汉人,宋人去论语成书时未晚都不能断定论语的作者,编辑者。我们的今天,纵然有了考古做为利器,实际上也不能确定真正的作者和编辑者了。

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认为“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这个说法是比较公允的。但问题在于,班固已经是东汉时人了。离鲁共王献论语已经有接近200年了。只能说,这是东汉时学者对论语的共同看法了,并非真正的历史证据。

但是西汉的史记中并没有提到论语,应该是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论语尚未流行的缘故。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论语的真伪之迷

孔子死后,孔门实际上一分为八。

这八家对于孔子的理解都有不同。这些人对孔子的理解意见不同,对六经的解释也不同。这必然导致,论语的编辑过程中伴随的派系斗争的问题。究竟论语是孔门八家哪一派的意见为主,这已经很难说了。

一些研究者还考据法家和墨家,认为这两家实际上也是孔门传人的分支。这里我们就不细说了。

更重要的是,这八家在自己的书中并没有提到过论语。孔子有被提到,但是论语的中的孔子言行并没有在这八家的书中被提及。

比如著名的荀子,乃是战国时期的诸如儒家传人,主持齐国稷下学宫。以他在当时儒门中的地位,他就算自己没有参与编辑论语,至少他应该阅读过论语或者知道论语。但是荀子著有《荀子》一书。但荀子中并没有引用论语中的任何一句话。

论语版本之谜

刚才我们说到鲁论语,齐论语,还有古文论语。

古文论语和今文论语的差别,大概字数上差别至少有400多字。

在当时人看来,是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的。实际上中国两千年历史之中,即便是清朝灭亡之后,古文论语和今文论语的胜者也没有盖棺定论。

一直等到西汉末的张禹。(他和王凤同时,之后就是王莽出世了)

张禹当时贵为丞相,又是汉成帝的老师。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学说特别受看中。他本人采纳齐论语和鲁论语这两种今文论语的特点,自己编了一本。当时人称之为《张候论》。

这把论语一出,齐论语和鲁论语,包括古文论语,基本上就失传了。

这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因为张禹其人在学术上实际并没有真的成就可言。

班固在汉书里评价他说“禹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管弦。。。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彼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大意就是说这人是一个佞臣,在儒学上造诣不深。

而真正有成就的儒学大师来把论语重新整理,要等到东汉末年了。

东汉时,今文论语渐渐失去了大家的信任,重新兴起了古文论语的热潮。可惜古文论语当时近乎已经失传。

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时期,有郑玄出世。他主要学古文论语,但是采纳了当时流行的今文论语,做了一本《论语注》。在这本书里,大家可以隐约看到一些古文论语的内容。但是真正的古文论语全文,现在已经没办法找到了。(此人后来被袁绍子袁谭所害,病死了。)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考古曾经发现了一本论语。但是也是齐论语。古文论语永远成迷了。

论语内容之谜

不读论语的人,往往认为论语都是记录孔子和孔门弟子言行的书。

但实际上,论语中有许多公认错误的内容,公认并非属于论语的内容。

古代的书籍多采用竹简。而且论语的传播还有很大程度的上的口耳相授,所以有错漏是很正常的。

竹简上的空白之处,往往传书者会写入(刻字)其它书的内容,并非故意造伪。但是流传多了,终于成了虚假的内容。许多古书都有这样的内容。论语中也不例外

比如论语的《季氏篇》,末尾有“邦君之妻”章,不是孔门的事情。

比如《微子篇》,末尾有“周公谓鲁公”章,文义孑然不同。当属错漏之文。杂记古今轶事,与孔门完全无关。

又比如《尧曰篇》内容格外不伦不类,想来就是断简残篇无所归属了,就统统放到这章的缘故。

又比如《季氏篇》文多排偶,与其他篇章的格局不同。

又比如论语前十篇的文非常简短,过百字只有一篇。后十篇文章内容就显得长。过百字者8,9章,甚至有三百字一篇的。

又比如前十篇多用“孔子对曰”,后十篇多用“子曰”。这里涉及到编辑者的行文风格,对礼仪制度的熟悉等、。

概括来说。就是,赵翼(清初史学家)所说的“论语所记。。。固见其识,然安必无一二滥收者,固未可载在论语,而隧一一信以为实事也”。

什么意思是呢?他说论语可能也就是一部战国时人联手编的一本孔子言行录,来源各种杂记各路名家。虽然是取其中精华纯粹写成了论语,但是难免有所错漏。所以不可以尽信之。

写在最后。

我写这些,当然不是为了阻止大家去读论语。

只是为了大家在读论语的时候,多一点资料。

这些资料其实很稀疏平常,只是关注的人比较少。,我只是整理了一下。并非我做的研究。

(0)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

    素说《论语》:先进篇(十)

  • 经学的历史起源

    关于经学的起源,"古文派"与"今文派"有着不同的观点,而核心是围绕着孔子与"六经"的关系问题. 今文派认为"六经"皆孔子 ...

  • 国学常识丨关于“四书五经”的基本简介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 ...

  • 《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及其流传

    和许多先秦古籍一样,<论语>经过秦火和战乱曾一度失传,至汉代复出现若干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 <古论>.&l ...

  • 论语与我(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颜路颜回,曾点曾子都是父子两代人拜在了孔子门下.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他们一家人都是跟着孔子学葬礼仪式而谋生的, ...

  • 阳明已千古,何人再执灯

    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大结晶. 儒学在历史长河中浮沉两千年,与释.道相杀相成,结成心学.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01 儒家失败感初体验 春秋无王道. 孔子孜孜不倦地讲儒学,不辞劳苦地推 ...

  • 晓锦源: 思考论语讲的好学

    文/晓锦源 1. 关于学习,实际上 是广泛的,与当下的以利益为导向的学习不同,先秦古人的学习强调: 不管学什么,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而不是为了表现给别人. 孔子说:" ...

  • 王齊洲:古文經學的發生與《樂經》的成立

    王齊洲:古文經學的發生與<樂經>的成立 王齊州先生 摘要: 西漢建國後的近八十年裡,因各種原因,儒家經典和儒學教育一直處於被忽視的沉寂狀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 【孔门】漆雕开:独开一派,为师亡身(上)

    <韩非子·显学>中称自孔子去世后,儒学分为八派,其中一派为"有漆雕氏之儒".然孔门七十二贤中有三位姓漆雕者: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漆雕从).另外,孔门三千弟子中还有 ...

  • 《三三拳谱》之谜

    也说<三三拳谱>之谜转载自朱逸达的博文 (2012-06-10 00:11:33) 也说<三三拳谱>之谜 <三三拳谱>为何物,除了文史学家唐豪先生的惊鸿一瞥之后,再 ...

  • 从《三三拳谱》说起

    作者:万文德 1932年,唐豪从陈家沟陈鑫侄子陈椿元家看到陈鑫手录的<三三拳谱>.唐豪知道:三三者,内外各三合即六合也,是形意拳的理论.但是陈椿元视作家传珍宝,密不公开,仅许借抄其目录.题 ...

  • 三三拳谱记载东六合拳序偏要西红学春秋战国时期混战四十四

    注:这里给红学界提供了一个清代武学文献的例证. 红学春秋战国时期混战 四十四 草根说红楼梦 2018-05-26 11:01:37 三三拳谱记载东 六合拳序偏要西 作者:崔虎刚 ,武学中的程伟元.山西 ...

  • 《三三拳谱》考证形意门始祖 姬龙凤不是兄弟俩

    "姬龙.姬凤"与"姬龙凤"考 文/胡刚 长久以来,心意.形意门其始祖是姬龙凤一人?还是姬龙.姬凤兄弟二人?两种说法均有源头,其出处考证如下: 一."姬 ...

  • 陈家沟《三三拳谱》与《三三六拳谱》真相大揭秘,崔虎刚(胡刚)

    六合武学 2020-05-23 10:44:37 陈家沟<三三拳谱>与<三三六拳谱>真相大揭秘 众所周知,<三三拳谱>与<三三六拳谱>的下落及其两者的关 ...

  • 还原《三三拳谱》

    原文地址:还原<三三拳谱> 原文作者:六合红学 还原<三三拳谱> 胡刚 <三三拳谱>与<三三六拳谱>是武学界一大公案. <三三拳谱>与所谓的 ...

  • 翻子拳拳谱之谜(补充修订版)崔虎刚 胡刚 六合红学

    翻子拳拳谱之谜(补充修订版) 崔虎刚 胡刚 六合红学 翻子拳历史悠久,清代曾有很大影响.但其拳谱一直是谜,外人难得一见.与姬氏武学一样,清代以来,其不同传系都传承着自己的共有的拳谱,而且其源流记载相当 ...

  • 2021合肥市高三三模五月第三次质检(安徽省宿州淮南三模冲刺)

    2021合肥市高三三模五月第三次质检(安徽省宿州淮南三模冲刺)来了,你觉得难度如何? 下面跟随向学霸进军看详细内容.

  • 谜徒拾忆1503-14

    76.牛先生午前来包头(8笔字) 77.一点从包头去鲁南(12笔字) 78.午前要用鬼头刀(9笔字) 79.马上去找工头(少笔字) 80.三人一直在组合(8笔繁体字)

  • 谜徒拾忆1503-15

    81.回到南京已三点(13笔字) 82.先生进了山谷中(4笔字) 83.两人去村头(9笔字) 84.下午去南市买馒头(8笔字) 85.从十点开始复习(14笔字)